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对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主体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因此,制度变迁和具体制度安排的调整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每个人切身利益为主要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分业与混业是金融制度选择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内生的,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实际是各主要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只要各利益主体在制度变迁中获得实际利益的满足,这一制度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美国金融制度和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过程,为把握未来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顾晓瑜  孙焱 《金卡工程》2010,14(11):286-286
本文从制度变迁的需求分析入手,通过制度变迁各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制使各利益主体获得潜在收益,是的社会总福利提高。该制度的形成从农民的需求开始,完成一个自下而上的制度需求和认可过程,是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与融资制度变迁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融资制度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由原来的不涉及既有主体利益的增量改革、边际改革逐步向涉及既有集团利益的存量改革深化,融资制度的改革已经进入利益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各主体在融资制度变迁问题上,动力并不完全一致:国家作为融资制度变迁的主导者,改革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融资制度改革的收益与风险的判断;地方政府、其他微观主体和各级代理人的动力存在不足现象。多种力量博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影响着融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反洗钱制度框架演进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选择着供给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必须谨慎使用,且不可长期使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打击洗钱犯罪制度的有效性,必须跳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培育需求诱导型反洗钱制度变迁方式,探索出供给主导型和需求诱导型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在新制度变迁方式尚未确立前,我们应在对反洗钱义务主体进行法规约束前提下,建立其利益约束机制,以此提高反洗钱义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范围,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段银弟 《金融研究》2003,(11):89-94
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及其效用函数,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是政府效用函数与政治银行家的个人效用函数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路军伟  殷红 《会计研究》2012,(2):57-64,97
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具有不同预期成本收益的利益主体;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由于预期的成本和收益不同,改革中既存在"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正向作用力,也可能存在来自"竞争利益团体"的负向作用力,不同作用力的合力形成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它决定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方向与结果。在不同的改革策略(方案)下,各利益主体的预期成本收益将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在政府会计改革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改革策略"变量,并构建"政府会计改革动力"与"改革策略"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这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利益分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利益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先分析了企业、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等利益主体的产生和独立利益的获得,然后再对这些利益主体如何影响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行业统筹兴裹、对“边缘群体”养老保险的漠视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经济主体在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利益)最大化时出现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确定性因素或事件的存在;住宅经济活动中不同的制度安排对应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现阶段与住宅经济活动相关的金融风险产生于住房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制度安排,具有内在性,互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自约翰·梅纳德·史密斯以来演化博弈理论得到了社会科学普遍的肯定,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研究集团内部由于内力或者外力的作用导致集团的进化,这与人类社会的制度演进及其相似,制度演进实际上就是演进的收益大于成本而不断调整各经济主体(或者集团)利益关系的过程。本文利用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制度变迁的起点、环境、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加以分析,提出导致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企业、个人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思路,就这一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化解乡镇政府债务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是对制度变迁理论的成功运用.在化解乡镇政府债务过程中,借鉴前期改革经验,充分发挥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效应,中央和省级政府发挥制度供给优势,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调动基层利益主体的积极性,由点到面,逐级推进,有利于在成功解决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的同时降低化解成本.  相似文献   

12.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受制度变迁与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等环境因素驱动,同时需统筹协调利益、制度、组织及技术等多个层面的矛盾与冲突。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冲突理论等多重视角,深刻剖析环境因素对政府财务信息需求的驱动机理,解析关联主体利益博弈与各个层面冲突协调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持续推进的作用机制,构筑了环境驱动与冲突协调有机协同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运行模式与标准体系、选择"渐进式"的信息披露强度以及构建监督约束机制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兴全 《财政监督》2002,(11):26-27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策人们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根据这一概念,会计制度就可以理解为是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统称。会计制度变迁是会计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会计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会计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会计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即就是更有效会计制度的产生过程。从深层上讲,由于会计制度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制度变迁就是各相关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本文将根据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产业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只能是"市场化"。中国出版业的制度变迁在总体上属于是由国家作为制度主体进行制度选择和制度变革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渐进式改革,每前进一步都要反哺利益集团更多的利益,使得利益集团反而日渐壮大,进一步成为改革的阻力,并造成"市场化"进程的长期阻滞甚至失败。深层次的改革迫在眉睫,出版业要勇闯"市场关":打碎所有制壁垒,积极建立主体多元的出版业市场,改变相对封闭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竞争、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出版业市场秩序。打破地区壁垒、行业壁垒,建立各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的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杨春黎 《金卡工程》2010,14(3):249-250
股份回购所牵涉的主体广泛,这些主体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来参加复杂的法律关系,股份回购一旦实现,有些主体的利益会失衡,这时就需要法律进行利益的平衡及约束。这样股份回购制度才能在利益平衡中健康发展,发挥最大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在变革过程中保持和谐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证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非均衡性”。有其制度供求机制和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原因。作者认为,转轨国家制度变迁非均衡和强制性,是由供求机制决定,而这种供求机制叉内生于利益主体市场结构。如果改革收益仅由一个有限竞争的群体获得,改革就会中途受阻或者被扭曲。我固某些市场,如资本市场改革之所以滞后于其他领域,很可能与改革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以及由此决定的制度的非均衡变迁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从制度演进的视角观察,我国利率市场化可以划分为管制松动阶段、有效规范阶段和深化发展阶段。“三足定理”视域下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与金融公平理念、意思自治与契约自由视域下的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理念是利率市场化制度变迁的法学理论基础,利率的社会性则是其法社会学理论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是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并且仍在持续进行之中。以中国人民银行通知为主体的政策性文件是制度变迁的外在推力,“双轨制”背景下增量改革则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动力。  相似文献   

18.
章婵君 《金卡工程》2009,13(8):224-224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会计制度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制定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一种利益计量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工具,是会计制度供给者与会计制度执行者之间在博弈面前的诱导性变迁,而在对外接轨的外向型经济中,会计制度作为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一种基本规则,对外的遵循性接轨是唯一的选择,这一选择则充满了强制性变迁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博弃主体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以找出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动因。一、制度变迁理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社会实践的推动下,制度变迁理论获得了较大发展,并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制度变迁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分析变化了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人口结构、产权、道德文化、意识形态等等如何向人们提供新的获利机会,从而提供变革旧制度、创造新制度的动机,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中国农村金融:理论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公共选择视角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建立一种渐进市场化的、综合配套的、符合农户利益的农村金融和经济制度安排,才是正确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