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货币体系,是调整国际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和惯例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经济自发形成实现内外均衡的一些国际准则;另一种是经过国际性协调建立起来,这种体系经常要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修正和发展。从1870年的国际金铸币本位制至今,国际货币体系依次经历了国际金铸币本位制,金汇况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由发达国家主导安排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内在的不均衡性和明显的不平等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一货币体系的缺陷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内外均衡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在今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必须充分尊重和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小燕 《经济论坛》2011,(11):13-15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既要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又要实现经济的外部均衡。而要求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目标使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本文通过分析200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两难困境,提出利率、汇率等货币中介目标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是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和货币政策走出困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IS-LM-BP粘性、汇率调整与短期均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平坦的LM曲线使得人民币名义利率在处于低水平时扩大货币供应量只是刺激了公众手持现金的需求,形成大量社会游资,进入实际经济部门的货币减少,导致物价总水平回升乏力。政府的目标经济增长率的相对下降、结构性改革使公众不确定性增强,预期收入的下降引起货币的“财货”需求上升,交易需求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陡峭的IS曲线虽从理论上支持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但现有的和潜在的政府债务负担对其运用空间进行了限制。我国陡峭的BP曲线呈现严重粘性,严重制约了现有政策的运用效果。我国GDP中的44%来自于对外经济部门,实际开放程度已经很高,WTO的加入使外部的真实冲击和金融冲击影响着中国内外均衡的实现。汇率调整成为解决我国IS-LM-BP粘性、化解外部冲击和实现短期内外均衡的关键,同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也离不开汇率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欧元的启动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欧元将使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极化、其作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将不断增强、使世界货币体系趋向均衡和平稳等,这些将有利于欧元区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不少负面影响.本为在充分肯定欧元时欧元区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分析其负面影响,找出结局该不利影响的解决途径,以使欧元区更好的为欧洲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货币区视为有关国家扩展政府边界的一种努力,由于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定有政府的状态总是好于无政府的状态,因此这种努力就具有改进全球福利的意义。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一开始都不愿意政府边界的国际扩展危及自身的货币权力界限,相互之间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本文依据蒙代尔定理,着力讨论了国际货币冲突及其博弈均衡的内在机理,认为货币区的产生是经济理性对国家主义的一种胜利,但货币区本身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最后结局。随后本文以美元和欧元为例进一步阐发了货币区的演进逻辑,最后从重商主义经济角度切入探讨了亚洲货币区的有关问题并就中国的对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导相关国家加强货币金融合作。中亚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第一站,也是中国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利益核心区,两者可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不仅符合各方利益,而且是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改善国际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核心区国家已在货币互换、本币结算、投融资机构、金融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也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国博弈下的货币主导权竞争、货币不可自由兑换及区域安全等方面挑战。需要相关国家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协作、深化经济合作、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为核心区货币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和美债上限问题再次将各国目光聚焦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反思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及其中的弊端. 金融危机前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成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的国际谈判成果,其固有缺陷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对称(王华庆,2010),依靠美元这一主权货币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此美国的经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牙买加体系诞生,将解决美元本位制存在的问题和僵化的汇率制度.但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因此牙买加体系并未根本解决"特里芬两难".1999年欧元诞生,发展成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是在所谓的"后牙买加时代",储备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各国货币协调难度和运行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在近中期不符合中国的情况,中国可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其关键就是如何赋予篮子货币中每种货币的具体权重,众多文献都将贸易差额的稳定作为货币篮子权重的选择目标。本文将相对生产率进步指标纳入权重的计算,既吸收了篮子货币的优点,又能规避非汇率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能有效推迟当局入市干预的时机,减少成本,并能主动调整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与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的金融动荡,它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为着眼点,试图揭示和论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冲突和不稳定性是此次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1.
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发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暴露了美元独大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即以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国际储备不利于保持全球金融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一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该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相似文献   

12.
价格单一化不仅是一个以什么方式来实现商品和劳务价格一致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际金融话语权问题。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虽然仍在发挥着价格单一化的主导作用,但是美元一支独大的货币格局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解决价格单一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到理想的价值标准。这取决于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趋势中国际货币的合作状况,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视角,分析了主权信用货币与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稳定性,以论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本文还试图给出一种未来可能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路径。现阶段,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将有助于缓解“新特里芬难题”,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与公平性,并为创建超主权货币奠定基础。为此,首先应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相对增长优势,不断增强自身在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有序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打通人民币国际循环渠道,并进一步获取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权;其次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欧非大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加强与欧洲的货币政策协调;最后应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并呼吁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985-1999年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季度数据,选取几个重要指标,运用面板数据的方法,从货币危机的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有引发货币危机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与一国的经济基础条件关系密切,因此,为了避免和缓解发生货币危机的风险,发展中国家应在实现内外均衡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前提下开放资本账户.  相似文献   

15.
《发展研究》2012,(11):50-54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国际社会经历了一系列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国际社会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历史经验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调整需要国际间的广泛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国际货币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力日益提高。一方面,中国的汇率制度、储备资产构成,人民币的可兑换性、资本项目开放、金融安全等日益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康与稳定。在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中国正经历着从规则的接受者向讨论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货币体系做出贡献,是中国当前正在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文佳 《经济问题探索》2014,(6):132-136,14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体现出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新特里芬难题"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无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国际上要求改革现行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当贸易逆差的守成大国,由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扰,很难承担许多相应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义务时,贸易顺差的新兴大国,由于相应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缺位,其货币尚无法成为全方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所拥有的大量官方国际储备,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获得日渐广泛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深入分析当今的货币格局、以及金融危机后中美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对于构建双赢的国际货币竞争机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当前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作为国际货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成为后危机时期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改革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发挥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夯实东亚货币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汇率合作机制建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东亚地区"混合驻锚"货币篮,并促进东亚各国共同盯住该货币篮,建立起东亚区域内外的汇率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失衡是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从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两个纬度探究外汇储备、私人投资流动和国际储备资产需求等因素对不同国家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构建的跨国资产组合模型发现储备货币持有国的官方储备和外部私人投资流入对经常项目均衡有负效应,储备货币需求对储备货币提供国的经常项目也是负影响。使用1989—2013年58个储备货币持有国数据和1995—2011年7个储备货币供应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解决全球失衡问题,改变当前的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利用货币市场均衡和估值效应的理论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文章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危机的基础,而估值效应加剧了这种不平衡、增大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在维持国际资本账户基本平衡的基础上稳定汇率,是资本账户开放后更可行的政策目标.当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且国内货币调控深度足够时,以利率调节为手段的货币通胀目标便易于实现,从而有利于达到国内外市场均衡.  相似文献   

20.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玮 《经济师》2009,(5):172-17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世界经济失去了被清楚界定的政府干预规则,造成国际经济失衡.要深刻认识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吸取历史教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应该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高度,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共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平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