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内的图书馆,不是不好,但那架势总让我想起旧时官员出行——肃静、回避,每次进去都蹑手蹑脚,做贼似的,大气也不敢喘。不是特别需要,比如要写论文,或者特别好学,再么就是刚进大学新鲜劲没过,父母的耳提面命还没有忘记太远,一般人是不大去图书馆  相似文献   

2.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4,(24):62-65
<正>某天下午六点,我们正在书城里闲逛,手机响了,某个班的QQ群里,小宇在问:"有谁看见浩文了?他妈妈正在找他,请他马上跟他妈妈联系。"我当时想:这孩子,一定是玩起来忘了时间,过会儿就会乖乖回家吃饭的。回家吃过晚饭后,八点了,QQ又响了,是浩文妈妈发的:"我还在找浩文,有看见他的同学跟我联系。"咦!这可不对了,都八点了。浩文妈妈说:"早上他说要去同学家玩儿,带了手机和iPad出门,后来楼下邻居说,他好像弄掉了手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不敢回家。"QQ群里,男生的家长纷纷互相打听浩文有没有去同学家,但是都没有消息。这一算下来,已经出门八九个小时了,真让人着急。我问浩文妈妈:"如果真丢了手机,他有没有可能怕责备怕到不敢回家这个程度?"她说:"应该也不至于。"这就让人不安了,会出什么事儿呢?  相似文献   

3.
李平  王进富  宋刚 《魅力中国》2010,(13):147-147
无意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课本的封面上、文具盒上都贴着些帅哥、靓女的贴画,虽然人物场景不一,但相同的一点就是——都是歌星或影星。看我不解的表情,一个同学说:“老师,您不知道啊,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明星,课下最多的话题也是那些‘大腕’”,她又神秘地告诉我,我班的一个男生上周请了两天病假就是到潍坊去看张韵晗的演唱会去了!真想不到在我们这个农村乡镇学校里“追星”居然都到了这种地步,这情形不能不让我这个当老师的忧虑:  相似文献   

4.
我的大学     
1996年,我步入了大学,那年,我18岁. 大学让我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校园,来自各地的同学以及与中学时代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令我感到新鲜、好奇.那时的我们入学时还几乎没有现代化装备,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MP3、MP4,基本就是简单的生活用品与衣物以及书,大多数还是由家长送到学校报到,然后大学生活就真正开始了.  相似文献   

5.
这次境外征集档案,工作组先后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莫斯科两个城市,在四个俄罗斯国家级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俄联邦国家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影片照片档案馆)、三所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交通大学、列宾美术学院)、两个图书馆(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图书馆的新馆与旧馆)、一个研究所(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研究所)查找档案资料。重点走访了俄罗斯国家历史档案馆、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影片照片档案馆。  相似文献   

6.
我和燕子     
从小学到大学,我和燕子都是同学,只是不在一个班级。这么多年过去了,身边的同学、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  相似文献   

7.
王瑶 《中国西部》2014,(32):12-12
<正>18岁的双流中学高二女生曾雪休学创办了化妆品网店,一年后已经做到月收入四五万。据了解,曾雪的成绩是班上的前5名,她放弃高考只是因为去做想做的事。近日,当曾经的同级同学准备出发去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机会迈入大学校门的曾雪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为10名贫困同学捐出33000元,助力他们完成自己已经无法触及的梦想。高中毕业、事业有成,如今又回馈社会,热心帮助母校贫困学子实现他们的大学梦。不  相似文献   

8.
高建群 《中国西部》2001,(4):104-105
儿子正在上高三,也就是说,今年黑色7月的高考中,他也是那需要磨难的一份子。因此,现在我们全家三口都处在一种紧张状态中,大家全力以赴,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儿子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没有上过大学,这是我终生的遗憾。我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那时大学不招生,我毕业之后就当兵去了。当兵五年回来后,正赶上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门口,有一个儿童活动室,同学跟活动室的老师很熟,经常去那里帮忙.有一次,我去找同学玩,看到活动室里有书,就看了起来,临走,那个老师还借给我一本,让我回家看,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认为这就是书了.现在自己已经知道那只是一本刊物,而不是书籍.从那以后,就经常去那里借书看.但是,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书的数量有限,种类更是有限,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里的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接触“图书馆”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的家门口,有一个儿童活动室,同学跟活动室的老师很熟,经常去那里帮忙。有一次,我去找同学玩,看到活动室里有书,就看了起来,临走,那个老师还借给我一本,让我回家看,我记得很清楚是一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认为这就是书了。现在自己已经知道那只是一本刊物,而不是书籍。从那以后,就经常去那里借书看。但是,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活动室,书的数量有限,种类更是有限,没多长时间就把那里的书看完了。  相似文献   

11.
如果嫁给他     
下班回到家,妻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正欲出门。我问她上哪去?妻子吞吞吐吐地告诉我,她的大学同学伟出差到了本地,想约她喝茶叙旧。妻子轻轻地说:“如果你不放心,我就说有事走不开,不去了。”  相似文献   

12.
1978年8月,时任海西州文化工作站站长的张家斌同志(1986年内调上海,已退休),发一借调函给柴达木汽车修理厂革委会,借我去州文化工作站工作.  相似文献   

13.
牵手     
大学同学紫藤来本地出差,为了尽地主之谊,我和老公设宴款待,吃完饭之后,我们又一同去逛街。 一路上,老公一直紧紧地抓住我的手。  相似文献   

14.
岳萍 《中亚信息》2007,(5):38-38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周末消遣方式:维也纳人听音乐会,华盛顿人去教堂做礼拜,俄罗斯人则去野餐。在草地野餐的消遣方式是法国人带来的,尽管俄罗斯的气候并不适合这样做(草地比较凉)。美国人对烤肉尤为钟爱,但并没有传到俄罗斯,毕竟美国距离太遥远。俄罗斯人从亚洲人那里学会了土耳其烤肉方法,即在户外用煤炭熏制生肉。  相似文献   

15.
金秋时节,我们去了俄罗斯,一路上,尽管天气多变,尽管旅途劳累,但因俄罗斯有着太多太多的风景画般的美丽,我与同伴都被深深震了。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书案旁,有一张银色的贺卡,它寄自一个遥远的山村,出自一个即将失学的女孩之手。认识这个女孩是在冬天一个寒冷的日子,认识她的契机却在很久以前。一年以前,我的一位同学考取了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我与一些旧日的同窗为他送行,大家说了许多感慨人生的话。席间,我问我的同学,“你会回来吗?”他却反问一句:“你说呢?”然后,是一片令人难堪的沉默。他此去是不会回来的了,他的妻子已于一年以前拿到了移民的绿卡,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等他。记得在许多年前,他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男孩子,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李晓轩 《中国经贸》2009,(21):90-91
金秋时节,我们去了俄罗斯,一路上.尽管天气多变,尽管旅途劳累,但因俄罗斯有着太多太多的风景画般的美丽,我与同伴都被深深震了。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学堂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报道,有些地方学校乱收费,小学生的每学期学费高达上千元,确实让人吃惊,但是,我是更为吃惊的其中之人,忆我读小学时,每学期学费才二元钱,都得给学校打“白条”,所以当我听到这么高学费时,不由得想起自己小学时的经历。 我是在七十年代,在一个乡村小学读书,那时靠着妈妈一个人里外操劳,全家人才能勉强度日,当时我们兄妹三人读书,每个学期开学的日子我们是最快乐的,因为可以看到同学,并且有新的课本,每次发下来新书,当晚都要把书放在枕头边睡觉。虽然,我们每个学期都能按时上学,按时领到新课…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一跪     
小枫 《西部人》2004,(8):16
我大学第一年的天空是灰的,我忘记了自己而投入到虚幻中去。我迷上了《传奇》,不停地练网络游戏升级,不停地打钱、极品装备,似乎觉得那些才是全世界最最重要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疯狂地旷课,最长的一次竟然和同学在网吧里一口气待了16天,到我回校的那天,我被系里通知已经除名了  相似文献   

20.
记住他们     
正让我们记住这些面孔,记住他们的故事。郑璇(重庆师范大学教师)自强不息的聋人博士我国首位聋人博士,也是北京残奥会火炬手。2岁半时,因用药过量导致听力受损而成为聋人,父母对她进行了家庭语言康复训练。从小学到高中,她除了听讲,还要从老师嘴型"看讲"。进入大学,要在课后去借同学的笔记看。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