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武祥 《商业科技》2013,(11):148-148
通过参加省市区职业技能竞赛,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凸显出的会计专业教学的薄弱环节,可以寻求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多种路径,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观,促进会计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同时通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实践研究,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改革项目,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推进会计专业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课证融合、岗位技能递进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陈石 《商》2013,(24):159-159
现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初级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做为基础,与传统性质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做出适当区分。以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的实际流程以及工作任务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点,创新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决定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本文以我院为例,提出了“职业导向与就业导向双向融合”的高职教育理念,构建了会计专业“四个层面、三条主线、平台+方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程引导、阶段目标驱动的教学运行机制;制定了工学结合、学训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了校、政、企、税、所紧密合作的职业教育环境,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运用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学校会计教育作为应用型教学,因应时代发展,在传统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融入信息化教学观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并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产学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变革变得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对于高职涉外会计专业,不但要建立一个综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增加特色实践内容,以突出专业特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涉外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紧密联系实务,不断创造涉外会计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关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提出给高校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也需进行相应的变革.本文解读内涵式发展要求下的会计实践教学,并构建双轨四层渐进式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并分析设计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背景下,新理念和新技术赋予了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的思路和途径。以郑州财经学院与正保远程教育通过深入融合与协同开展"互联网+"会计一体化改革为例,分享了双方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从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实训体系和实习体系等方面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将产教融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践。希望对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提升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突出人才的“应用型”,鉴于这种需求,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管理会计为例,研究分析了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实施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在困境之下,加强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沈艳 《市场论坛》2020,(2):91-95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账务的处理模式受到极大冲击。横跨职场和教学的职业教育应当及时深化产教融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以更好适应社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产教融合中创新性的推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深挖学校推进产教融合的经济学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四位一体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重构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组织、评价以及在教学活动中价值观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实践教学定位 实践教学在现代会计教育中,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既是由会计这一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决定的.那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开设哪些实践课程,以什么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等问题就成为我们应当加以论证和探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obe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制定符合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创新型、综合型、实践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框架,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更好地对接市场和企业需要。  相似文献   

13.
梁丽华 《北方经贸》2012,(11):151-152
当前高职会计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尤其是和会计专业对口的工作,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弱。校介企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弱的问题,提出由学校、会计中介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结合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要坚持以就业为教学目标,树立全程实践观念,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校内实训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来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新颖 《商业会计》2012,(13):126-12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现状,目前会计专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等旨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各大高校要如何突破既定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局限,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各大高校会计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在实施课程优化、改革等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该校会计专业学生国际商务信息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杨平波 《商业会计》2012,(17):110-112
独立院校会计专业素质包括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业务素质和会计综合素质等要素,会计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由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构成。会计专业素质教育应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重点在于自然人身心素质、社会人综合素质、职业人道德素质和会计人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为例,从虚拟社会商业环境(VBSE)视角分析了“岗证学”“教学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推进工学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呼吁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财务共享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被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所采用.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变革,如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财务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财务管控能力的增强等.来自于实务界的创新性发展必然会对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产生显著的冲击.为了应对财务共享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更新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优化高校的人才输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2+1”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蔚君 《商业会计》2012,(17):119-121
本文阐述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而对"2+1"会计人才培养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构建"2+1"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及建立组织机构、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建立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几乎所有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都设置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独立学院,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有重大转变.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依托于母体学校成立发展起来,起初各种教学资源完全依靠于母体学校,但由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生源等存在根本差别,会计专业不断探索与母体学校不同的办学特色,着重突出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突出专业技能的锤炼,而这主要依靠实践性教学.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而言,构建完善、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