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僵尸企业与货币政策降杠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持续攀升与结构性分化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僵尸企业杠杆率显著高于正常企业并居高不下,而正常企业中的非国有企业则出现显著的"降杠杆",且其杠杆率大幅下降的时段恰逢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本文尝试探讨僵尸企业是否干扰了货币政策传导,进而导致非金融企业降杠杆出现结构分化。研究发现: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银行资金成本,实现货币政策意图,当僵尸企业以优惠利率从银行获得贷款时,为弥补资金成本,银行会提高正常企业的贷款利率("信贷成本转嫁效应"),导致正常企业融资被挤出;货币政策紧缩时,僵尸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越高,对正常企业贷款利率的转嫁效应越强,正常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高,从而杠杆率越低。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前述理论机制。因此,在"结构性去杠杆"聚焦于所有制差异的同时,更应注重僵尸企业处置,改善信贷资源分配效率,促进宏观调控政策精准发力。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中国银保监会网站金融许可证信息构建的地区层面银行竞争指标,本文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杠杆操纵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发现银行竞争的加剧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操纵水平;为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2009年放宽分支机构设立管制的事件和份额移动法构造的Bartik工具变量,获得了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银行竞争影响企业杠杆操纵的结果主要见诸融资约束较强和银企距离较为接近的样本,显示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银行监督动机,作用于企业杠杆操纵。经济后果方面,发现银行竞争加剧导致的企业杠杆操纵降低会减少未来违约风险。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提供了企业杠杆操纵行为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证据,有助于厘清宏观金融环境之于微观企业杠杆操纵的自上而下的内在逻辑,同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2016年起,中国金融体系的去杠杆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开始游离在传统监管指标的监控范围之外,并在一定时间窗口内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造成局部冲击.本文就本轮金融杠杆的形成机理、去杠杆所带来的市场运行变化以及经济影响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并认为实现业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流动性管理能力是金融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可以推动金融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文章以2011?2019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构建企业贷款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标,考察了银行金融科技的运用对企业结构性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这一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系统GMM、双重差分估计和倾向得分匹配来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提升信息甄别能力和优化风险控制模式这两条路径,合理引导信贷资源从僵尸国企转移到优质民企,从而促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效果在市场关注度低但信息披露质量高的企业中,以及外部金融科技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更加突出.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小规模、高科技、低污染的企业,全方位助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及经济发展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在去杠杆的道路上如何调整资金结构,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9.
自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实体经济方面的全社会债务总量上升速度开始放缓,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在去杠杆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若干新问题,债转股存在的三种金融风险隐患、资产证券化暴露的两大问题以及不同政策相互叠加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等,可能加剧短期经济波动、金融波动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企业稳妥去杠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的杠杆率逐步攀升,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导致经济结构性失衡以及产能过剩.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恶化,债务风险加大.以总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修复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必须转变导向,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银保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在各城市开设分支机构的数据,构造地级市区域银行竞争指标,检验了商业银行竞争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业竞争性的市场结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对机制的考察表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得益于银行债权人治理作用不断加强。本文选择2009年银保监会放开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限制的政策作为外生事件,并通过构造工具变量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本文的结果从债权人的角度丰富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文献,同时对银行竞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7—2018年30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首次针对不同方面的银行风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详细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但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2)银行集中度的上升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不显著;(3)集中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随着银行集中度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更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且会进一步减弱银行风险承担。本文采用不同的银行集中度变量并涵盖多种银行风险衡量指标的实证结果均稳健。进而笔者基于实证结果,在银行风险防控方面对政策制定者及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deposit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banks, where prior to competition one bank is subjected to a nationalization decision and the other bank chooses managerial incentives. The government who maximizes a modified form of social welfare (with greater weight on profit than depositor surplus) chooses only partial nationalization, which still hurts the rival private bank. But by offering deposit‐linked managerial incentives the private bank recovers its lost profit and induces even less nationalization, leaving social welfare unchanged. However, under interest rate competition for differentiated deposits the private bank offers profit‐linked managerial incentives while the other bank may be completely nationalized.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文发现融资融券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标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行为,但是由此带来的潜在的过度竞争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整体绩效有所下降。本文还发现融资融券的政策效果主要集中于融资交易强度较高、或股价信息敏感度较低的公司。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融资和融券交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放大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正面信息的奖励效应,可能促使公司在产品市场过度竞争,降低了整体绩效,而个股股价信息敏感度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Income inequality rises with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itially and then drops. We reach this conclusion by numerically solving a 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 parameterized to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model features a banking sector with Cournot competition, and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model economy begins with the deregula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Based on regressions with the fixed effects and the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lso suggests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using provincial data from China. (JEL E25, G21, G28)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whether competition affects banks' liquidity risk‐taking, which was at the heart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We find that banks with greater market power take more liquidity risk, implying that decreased competition leads to financial fragility. During a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effect of market power on liquidity risk varies across bank size. Small banks with greater market power reduce liquidity risk while large banks with greater market power do not change their liquidity risk‐taking behavior. This suggests that enhanced charter values due to reduced competition lowers small banks' risk‐shifting incentives when their default risk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during a crisis. (JEL G21, G28)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制度的构建是未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一直坚持进行市场导向性改革,高度契合竞争中立宗旨与理念。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市场导向性改革脉络,总结目前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我国竞争中立制度框架的体制基础和具体构成。最后,本文提出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两方面来塑造中国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改革的制度框架,并根据九大制度安排构建了竞争中立制度改革的路径。现有研究多从法学和贸易视角质性分析竞争中立定义、原则内容和中国应对措施,尚未提出我国竞争中立改革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路径,本文所建立的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制度框架与改革路径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的省份内经济差距,现有研究却尚未深入。本文立足于省级以下财政分权体制,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梳理了政府间收入分成作用于省份内经济差距的具体机制,进而运用1995—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构建了省份内经济差距和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指标,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省级以下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扩大了省份内各县有效税率的差异,进而带来了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和省份内经济差距的扩大。同时,这一作用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发现为理解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区经济差距的形成,以及完善当前财政体制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银行监管工具及在中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为监管银行而设立了六大工具,包括四大法律工具(市场准入限制、存款利息率上限、资产组合限制和资本要求)、一项制度工具(存款保险)以及一系列政策工具(监管控制)。通过对这些监管工具的逐一剖析,可以梳理它们在西方国家形成、发展的脉络以及在中国的运用前景,以期为中国的银行监管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经验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间接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我国的金融发展还没有突破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的迹象。下一步除了扩大间接金融规模之外,还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同时,对直接金融要进一步放松管制,鼓励金融中介发展,调整结构,以提高银行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