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逐步融合,交叉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的局限性日渐突出,文章对比分析了混业监管与分业监管,提出混业监管模式更适应混业经营、业务创新的需要。同时加强混业监管,将更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逐步融合,交叉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的局限性日渐突出。通过试对比分析混业监管与分业监管,提出应当改革成混业监管模式将更好的适应混业经营、业务创新的需要,混业经营呼唤混业监管。将更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美国于1999年11月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正式废除了长达60年之久的分业经营模式,同时确立了与美国混业经营特点相适应的伞型监管模式,支持了美国金融业的繁荣。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风险的快速传递,该监管模式制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此各界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改革建议。2008年3月29日,美国财政部终于公布了改革蓝图,其主要的改革建议包括短期和中期的改革建议。顺应全球协调、统一监管标准已成为美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趋势,这对于我国也无疑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业经营已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我国也逐渐融入到这个趋势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率先倡导加强混业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将非常重要.我国应遵循制度演进的过程,更新监管理念,根据过渡期监管的原则,选择适合国情的监管模式,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公司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适应这种趋势。许多国家相应地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立法与监管体系改革。金融控股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滞后,为此,探讨国际上近十年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对中国完善和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专业化优势较为突出,便于分散风险,而这一点亦导致了监管协调中深层次的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来自混业经营、金融创新、网络金融的挑战,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制度创新的产物,其"集团混业,分业经营"的特点能较好地适应我国目前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特殊情况,从而在国内有了很快的发展。文中通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来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一直处于垄断状态的金融业,其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必然。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一种模式,适宜于在我国发展。因此,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将是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但在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认识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对其风险问题。文章在说明金融控股公司的含义的基础上,对其风险类型进行归纳,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并逐一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肃  李燕 《工业技术经济》2003,22(5):142-143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一块金融分业经营管理阵地,面对国有经营的利弊,提出混业经营对我国金融业带来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世界化趋势,再加上我国已加入了WTO,这对先天不足的我国金融业带来极大的考验,我们只能顺应世界大潮,面对现实从理论上弄清分合的积极影响,深刻剖析目前条件下推进混业经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分步骤地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关于银行证券混业经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辉  李冰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1):149-150,153
金融混业经营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都可以相互进入对方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进行全面的剖析,在国际金融混业经营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逐步成熟,金融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银行与证券是金融业的两大支柱,特别对我国目前银行证券的发展和融合状态作出分析.介绍了目前银证合作的几种主要方式,并提出加强我国银行证券混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入世的临近,关于我国金融业是采用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模式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两种模式的利弊,以及我国分业经营模式形成的原因,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混业经营代表了当今国际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最新趋势。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这种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治理我国通货膨胀和金融秩序混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目前看来,其存在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我国己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将逐步地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框架中,对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我国的金融业经营制度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的实情出发,提出我国金融业在改革的过渡期内,应采取分中有合的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全面的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13.
国证监会机构部副主任吴清在“创新与发展———金融业务合作研讨会”上提出,随着金融机构内控和自律机制的建立,证券监管机关将在银证合作时期执行逐步放松市场管制、强调规范而非审批的监管思路。吴清结合发达国家银行和证券业从分业到混业的事例,提出未来的银证合作将主要围绕如何向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来进行。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中小金融机构和行业外企业参与金融竞争创造了条件。未来的竞争会有来自各方面的企业参与。日益发展的银证合作,不仅向金融机构提出了多元化经营、保证系统安全和客户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历史演进的基础上,阐述了美国现行伞形监管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评析了美国本轮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指出了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认为本轮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将对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当前我国应尽快建立一元金融监管体制以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以保护消费者利益;转变金融监管方式,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国际监管协作,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5.
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同样重要,如何理解中国银行业的管制现状,是构建符合中国现实的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基础。与其他文献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对作为监管供给方的监管机构进行分析和假定,指出中国银行业监管者呈现出监管过度、监管租金和监管社会发展的三大偏好特征。然后从被监管者角度,探讨不同监管偏好的表现形式及相应的银行业反管制行为。以国有化、市场准入及繁杂且冲突的条文为特征的过度监管导致银行业金融稳定、指标良好但监管激励不相容,监管租金偏好产生了不同形式的金融腐败,而监管社会发展偏好导致银行业商业化运作不强且资产质量呈现不确定性。依据上述分析逻辑,本文提出构建中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建议,即银行业微观主体改造是基础,弱化监管者多重偏好是前提,监管制度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是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指出,中国法律并未禁止除银行以外的实体同时持有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股份,目前已经有中信、光大、平安等带有金融控股公司雏形的机构。中国金融业未来在混业———分业的道路上很可能走金融控股公司的道路。吴晓灵是在由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会计学院主办的“入世后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她说,中、外资银行入世后在分业与混业的问题上要求是一致的。外国银行也要遵守中国央行的有关规定,中国在一段时间内要坚持分业经营的方针,但并不排除“法人分业、集团综…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控股集团概念飙升的前夕,工商银行的彭建寅博士和闽发证券的许章迅呼吁,不要将金融控股简单地理解为混业经营。银证双方应先回到各自的本质功能,再互补合作。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派自泰国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接着,危机漫延到了东南亚以外的其它地区和国家。这不仅引发了全球股市江市的剧烈震荡,也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这场风暴日渐平息之后,人们发现,美国在这场危机中几乎未被伤及。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国受益于e身的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学习与借鉴其它国家银行监管制度,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这对维持稳定的金融秩序,促使经济均衡。保证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美国银行监立的由来银行监管在早期是伴随着商业银行制度而建立和发…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专注于金融行业,还是着力于软件外包,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软件企业都试图抓住中国金融IT业的爆发式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20.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