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食品贸易不断扩大,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安全问题,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开展国际食品安全合作迫在眉睫。目前国际社会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建立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国家间信息通报机制;缺乏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尚未建立起全球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及责任追究机制等。同时,出于对国家食品安全利益的共同诉求以及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得各国家携起手来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马静 《发展》2010,(5):73-73
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概念,是国际关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术用词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不同学派对国际体系的不同认识,同时说明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认识问题并以综合性手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多极均势理论来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解决之道,从理论上证明多极均势状态应该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中国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多极化趋势的形势下.应该采取均势战略.努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极,构建安全、稳定、高效、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4.
肯尼思·华尔兹创建的新现实主义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大突破,而约翰·米尔斯海默则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成为新现实主义主要命题的捍卫者。米氏对新现实主义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其核心是地缘因素,包括三个子因素:地面力量的首要性;海洋对国家军力投射的阻碍;国家共享边界对战略选择的影响。透过这些更新,米氏进一步论证了陆权大国的进攻性倾向和海权大国保持离岸平衡手的合理性。作者以冷战结束后美国与中国在东北亚和中亚的地缘竞争为案例,探讨新现实主义原型和米尔斯海默修正的有效性。其结论是:(1)地缘因素与单位层次的其他因素直接有关,应被视为单位层次的变量;(2)米氏新增的地缘因素恐陷入华尔兹所极力避免的化约理论,使新现实主义的简约优势受到折损;(3)米氏理论更新的有用性,有可能显示新现实主义基本假定内部的重要缺口,而将成为未来理论再调整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国际机制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理论中较为现实的理论模式。本文提出国际机制理论三种主要流派的划分 ,并总结了理论界对这三种流派的批评 ;指出现有的国际机制理论尚存在诸多不足 ,认为国际机制理论的发展方向将是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相互借鉴 。  相似文献   

6.
邹琴 《魅力中国》2010,(6):77-77
冷战前后,联合国维和行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现实主义理论,以其特有的发展历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韩璐 《欧亚经济》2023,(1):52-69
20余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秉持开放透明的对外合作原则,逐步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联系和往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鉴于上海合作组织是个新生组织,多年来发展重心都放在内部建章立制和深化成员国间合作上,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内容、范围和质量上都存在提升的空间。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成员国的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合作的潜力被进一步激发,拓展伙伴关系网将是该组织未来发展的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体系不仅具备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性规则)和基本功能(减少不确定性),而且还具备制度的本质特征(公共品)。纵观国际货币体系史,无论哪种国际货币体系,其正常运转都得依赖于国际合作。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利益使得作为公共品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够在"无政府"状态下达成合作与合理秩序。霸权衰落后的国际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各国的国内协调与国际协调权衡或决策的内生需求,并可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既取决于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又离不开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尤其是美国)与奉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合作。国际货币制度合作的路径取向应是从区域性合作到全球性合作。无论是为了寻求多边世界的合作还是作为利益的相关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都要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其突破口在于推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以提高人民币的区域地位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浩 《魅力中国》2010,(20):60-6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促成了冷战后美国“一家独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建立在90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之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一超多强”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宋伟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8):143-162+168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需要澄清与反思。首先,关于现实主义的范式,现实主义者认为国家可能追求安全、权力和经济发展等利益,但并非总是认为安全优先或者权力优先。当国家安全不面临紧迫威胁时,国家可以追求其他目标;而且对许多国家来说,它们也无法把追求权力作为主要目标。尽管部分现实主义者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但在大多数现实主义者看来,人性不一定是恶的,因为人性本质上是无法测量的。国际关系也未必是冲突的,现实主义理论也不仅仅是用来解释国际冲突的理论。某些要素在一些形态下会带来冲突,在另外一些形态下会促进合作。虽然现实主义认为实力结构比制度、道德和认同等因素更重要,但并非认为这些因素不重要。其次,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即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其主要解释对象是国际体系的稳定性而不是国家行为。它可以很好地解释冷战的结束并部分解释苏联的解体。国际结构的量变在不断发生,但质变相对困难,而国际结构的量变和质变都能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核武器的出现增强了两极结构的稳定性,但其重要性并未超过结构。最后,现实主义理论兼具解释性与规范性,也不排斥合乎道德的外交政策。只有建立在了解现实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11.
张澍 《亚太经济》2004,(6):10-13
纵观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历史发展和考察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防范危机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向三大货币联盟发展存在合理性;结合欧洲、美洲和亚洲三大区域货币合作实际的分析,也揭示了构建三大货币联盟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生产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大为增加。其中劳动力国际流动和国际劳务合作,是生产国际化的必要条件,是国际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劳务的国际性迁移,劳务贸易正如物质商品贸易一样,也已国际化了。从六十年代以来,劳务贸易已经成为各国增加就业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因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际劳务贸易的发展。据有关资料反映,1976—1986年间,世界劳务年均增长高达13%,超过物质商品贸易年均1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体系中的国家定位问题研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争议,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世界体系产生的本质是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而学术界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3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如从世界体系的本质分析出发,就应着重考虑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进行国家定位研究。基于此,该文提出了19个评估国家定位问题的指标,并得出了美国仍是霸权国家,欧盟中英、德、法等国、日本与韩国是中心国家,中国仍处在半边缘状态中,同时中国也在逐渐从半边缘状态向中心国家过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环黄渤海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杨斌 《开放导报》2005,(5):53-57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历的曲折起伏变化,分析了美国对外政策反复变化的深层原因以及“新现实主义思维”的形成,论述了中国应如何吸取前苏联教训,防范美国采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软政策”武器,配合军事包围、遏制等传统“硬恫吓”手段,攻击我们的制度要害和薄弱环节,更好维护中国战略利益和经济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6.
试析美国现实主义的规范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自认为第一次建立了作为“科学”的国际政治理论 ,因此 ,其主要代表人物强调自己是关于纯粹客观事实的描述、解释和预测 ,回避承认自己持有任何特定的规范性立场。本文认为作为社会科学的国际政治理论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回避规范立场 ,并进而分析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背后的两种价值取向 :“前道德的工具理性”和“低度道德的务实努力”。  相似文献   

17.
评卡洛斯·埃斯库德的外围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第三世界的相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学者站在第三世界角度对主流理论提出质疑和批判。作者介绍外围现实主义产生的现实基础、理论基础,特别是该理论对主流理论的批判及主要主张,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外围现实主义给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依附理论到外围现实主义的转变折射出冷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大变化对第三世界和南北关系带来的冲击,向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系转型期中美关系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体系的改善、更新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同大多数国家强调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原则,美国则突出美国的领导(主导)权、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和规则等。在国际现实和国家利益的背景下,中美都希望通过战略对话的方式探索扩大共同利益和避免对抗的途径,通过构建国际体系的方式进行权势和利益的再分配,通过和平的方式应对各自价值观中的冲突问题。两国在国际体系转型中增加合作面和缩小分歧点已经成为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中国还要及早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准备,争取在国际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中的绝对获益与相对获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国际关系学中关于国际合作的理论对中国东盟经济合作进行分析。目前,中国——东盟双方都还比较关注绝对获益,因此,双方的经济合作现在正处于蜜月期。但随着各国,尤其是东盟的一些小国对相对获益的关注,这种蜜月期可能会很快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