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村信贷担保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其能否健康平稳运行事关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我国现存的农村信贷担保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评价体系还未建立起来以及信贷担保抵押质押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信贷担保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信贷担保的不足之处,对应这些不足之处而后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周世远  张水泉 《发展》2010,(11):64-65
"三农"发展融资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主要症结是信贷担保难。因此,建立有效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对促进"三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定西市为例,从农村信贷担保形式、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透析,探索解决"三农"信贷担保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农村资金融通弱化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索君 《理论观察》2009,(2):134-135
调查显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村金融。目前由于农户抵押担保品匮乏、农村经济担保类中介机构几近空白等原因,进一步限制了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因此建立有效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农村信贷服务,缓解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而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又在于农户缺乏符合金融机构信贷条件的担保品以及农业所特有的弱质性。文章借鉴房屋贷款抵押保证保险和汽车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建相互制农户信贷保证保险,以解决农村资金需求者在传统信贷中因缺乏担保品而导致的贷款难的问题,从而缓解农村金融供需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小额信贷具有贷款规模小、无需担保、涉及面广、周转灵活等特点,是一种符合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户分散经营特点的有效信贷支农方式,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在农村实施小额信贷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村信贷一直存在担保难题。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但相关权利并没有明确界定,产权关系不清晰。同时,由于农户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本身就缺乏有效抵质押物,金融机构在为农民提供信贷服务时就很难获取担保。担保难,由此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西安市农村信贷市场的现实进行分析:一是投放总量失衡,二是投放结构失衡,三是投放对象失衡;制约农村信贷市场供需均衡的主要因素: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农户拥有和能够提供的有效担保不足,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策扶持和风险防范体制不到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金融支农的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农村保险,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杰 《北方经济》2012,(7):44-45
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上的一个创新产品,具有金额小、面向"三农"、无抵押担保三个特性。它的推广是国家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实践来看,小额农贷推广初见成效,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带动了农村大市场,同时也调整了农村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小额信贷组织模式 从河南省小额信贷组织运行方式看,可分为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GB)、基层行政机构牵头的自助贷款模式和农村担保协会等三类.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相结合的金融活动。对信用借贷活动而言,农业保险发挥着类似抵押及担保品的作用。农业保险通过降低农村信贷机构的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融资能力对农村信贷具有正向作用,农村保险机构通过农村吸收资金和资金配置功能将对信贷发展具有替代效应。实践研究表明,农业保险通过缓解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及融资抵押功能要大于其替代效应。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保险模式,有助于缓解我国目前的农村信贷市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史立英 《特区经济》2011,(1):184-185
"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河北省贫困农村地区却是"农民贷款难、金融机构难贷款"并存。本文认为设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选择适合贫困地区的担保模式将有助于这一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信贷配给理论的视角,分析说明了波兰促进农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是一种以推行农业优惠贷款利息补贴为主要方式、农业项目工程为载体、银行机构监督约束为主体、政府信用担保为补充的信贷配额制。借鉴波兰的经验,我国应采取对金融市场信贷配给进行适度干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贷政策体系、注重政府与商韭银行双重信贷的配合使用和加强农业信贷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措施,积极引导银行资金向农业倾斜,以改变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信息下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对称信息的农村金融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而目前垄断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引发了农村信贷资金的外流,最终导致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因此,必须发展农户贷款担保组织和乡村银行,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更好地克服或减弱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基本生存消费比重普遍下降,而用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结构就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柳松 《乡镇经济》2009,25(10):114-118
农村经济主体具有大量分散的小额信贷需求。文章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的分析,得出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总体上具有可行性的结论,并针对其劣势和挑战,从农村信用环境、信贷管理制度、还款保障机制以及业务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钟燕 《特区经济》2009,(12):185-187
在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而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必须解决信用信息服务由谁提供、信息的来源渠道以及信用信息的使用等核心问题。印度最大的私营公司ITC公司在印度农村推广e-Choupal项目后,农户信息采集难而导致的农户基础数据库建立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印度在解决农业信息不对称方面的e-Choupal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各地农村的征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青  李涛 《特区经济》2010,(11):111-112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本文基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分析转型经济国家波兰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对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Our paper examines how credit markets operate through wealth to influence households’ entrepreneurial choic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policy-led bank branch withdrawal in rural China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redit availability to rural households, though unexpectedly the effect is felt more strongly in informal than formal credit markets. Furthermore, we observe that self-employment is impeded by reductions in wealth associated with credit contraction. Policies which provide more and better formal financial services to rural households are predicted to increase the flow of credit, through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channels, thereby supporting accumul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卫灵 《特区经济》2010,(1):213-215
投资者的利益和发行人的成本是企业债券发行的根本,信用增级则是节约发行人成本、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操作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中。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其获得有关发展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自敏  邱恬 《乡镇经济》2009,25(8):106-11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群体。长期以来,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农民工的激励问题却相对关注较少。在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文章针对农民工的新特点,旨在设计出新形势下满足农民工需求的激励措施,从而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工三者间的激励相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