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佳宁 《金卡工程》2009,13(11):114-114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三方机制,使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得以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地解决劳动争议。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针对这些缺陷,探讨其成因,并提出了在劳动仲裁中加强三方机制的建议,以完善三方机制在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提高劳动仲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大突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往劳动争议久拖不决的局面。新法在赋予劳动仲裁机构更大权力的同时,劳动仲裁机构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迎接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如:时效期间过短、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不分等。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接关系到劳动争议的解决,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应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1.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主任李援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其进行了解读,称这次立法在及时、公正解决劳动争议,给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处理机制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一是对调解予以强化。二是延长了时效。仲裁时效延长为1年,并且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特别是对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时效作了特别规定。在存在劳动关系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当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该在1年内提出申请仲裁。三是仲裁的期限缩短。四是规定了“一裁终局”的制度,使部分案件一裁就终局,不必再走完劳动争议处理的全部程序。五是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保证,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在充分发挥调解的基础性、前端性作用的同时,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努力做到仲裁终结。”如何实现“仲裁终结”,是当前摆在各级人社部门调解仲裁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革除“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琐、审理周期长等弊端,及时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劳动权利的维护中,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超过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即便劳动者的主张在实体上是正当的,也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即丧失胜诉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中断是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构成中断将直接导致时效之有无。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仲裁:“硬件升级”与“软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施行,实体化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专业化的仲裁员队伍是确保新法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设置和仲裁员的资格条件作了规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对实体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与定位、仲裁员队伍专业化的相关内容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深化体制与机制改革,劳动争议日益增多,劳动仲裁.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实施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防患于未然,力争把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社会形象,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保障》2008,(3):68-69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保障领域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四川省西充县的王波来到北京打工,可没想到的是为了讨回2800多元工钱,一直奔波了几年。在这期间,经过仲裁、一审、二审,走完所有的法定程序,虽然都支持了他的请求,但漫长的等待、繁琐的程序已令他身心疲惫。 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届时,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一裁终局”,王波们将不再经受路漫漫的维权之苦——  相似文献   

11.
新疆奎屯市人社局针对简单明了、双方争议不大且均有意协商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采取“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方法,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快立、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即将施行。该法的出台,为正在深化中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既巩固成果又开辟道路,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保障法。其立法不乏诸多亮点,本刊就此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全兴。  相似文献   

13.
郑蕴 《金卡工程》2010,14(7):162-163
劳动争议有与他法律纠纷有其特性。因此有必要以其特性和现实性,并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相关制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有利于该争议解决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一裁终局制度是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本文分析了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的相关学说,并就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比较法进行研究。一裁终局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最后对我国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仲裁与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渠道,但缺点也很明显时间长、程序复杂,劳动者可能赢了官司,却“赔”了钱。调解,尤其是行政调解.可以更迅速地化解劳动争议,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有望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其任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劳动争议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矛盾。劳动争议调解具有及时、便捷、经济、安全等特点,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非诉讼手段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亟需加快立法,推进制度创新,促其不断完善。一、劳动争议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近几年,在改制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中国社会保障》2009,(9):67-67
问 我是北京的一名读者,因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负责收仲裁申请书的工作人员要我把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仲裁请求去掉,说是由其他部门管,我不同意,他便不收,我要他给我书面的不予受理通知,他也不给。请问其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14,(11):52-53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意识增强,社会保险争议也逐渐增多。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缴费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如不缴、少缴费。对此,劳动者能否申请劳动仲裁,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一改以往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只在仲裁庭进行调解和审理的惯例,推行“流动仲裁庭”上门办案模式,将仲裁庭搬进社区、企业,为发生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调解、审理一站式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方便了劳资双方反映诉求、表达意愿,还增强了案件的透明度,提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和谐调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保障》2012,(5):66-66
主持人:《河北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贯彻(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劳社[2006]67号)第十条规定:“职工达到正常退休年龄时,单位应及时为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因为单位与个人之间有矛盾,某人员达到正常退休年龄时,其所在用人单位不愿为其申办退休,个人因此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问,该请求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如果仲裁受理了,法院不受理也不合适,该请求是否属于法院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