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婷婷 《中关村》2010,(7):97-97
由北京画院组织策划的"丹青映艳——田世光花鸟画精品回顾展"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进入2010年以来的第三个专题展览。这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央文史馆研究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田世光先生家乡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2.
张春民 《中关村》2013,(5):114-119
田世光先生一生仅有一个居所,故居内用具陈设摆放的起点.又竟是它的终点。其实.明白了世光一生的沧海桑田和华彩底蕴,也就明白了他的绚丽至极归于的平淡。  相似文献   

3.
董玉龙 《中关村》2010,(7):94-96
当代中国画坛的著名花鸟画家田世光教授,号公炜,汉族,祖籍山东,1916年10月生于当年北平昆明湖畔的柳浪庄(即现在北京海淀的六郎庄)。  相似文献   

4.
邵大箴 《中关村》2010,(7):92-93
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流派,工笔花鸟画以其细致的线条、生动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营造出工整、工细与工丽的画面,使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动人的艺术境界。"此法三百年来未有矣"!1938年,时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的周养庵先生在看了一幅题为《竹枝伯劳》工笔花鸟画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幅画的作者就是当时年仅22岁的田世光。  相似文献   

5.
张春民 《中关村》2013,(4):102-107
2012年春季,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海淀区六郎庄村内的中国工笔画大师田世光故居被完整地保留。田世光在这处庭院内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落款写得是"柳浪庄",而不是六郎庄。美术梦2012年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田世光故居时,他所处的柳浪庄村已经被夷为平地。经历了十几年"城中村"的无序状态后,嚣声正在散去,万簌趋于宁静。由于没有了障碍物的遮挡,眼前的视野异常开阔。玉泉塔倩影,佛香阁身姿,在层次分明的湖光山色间继续坦露着一幅幅隽永不息的画卷。此情此景,最易让我们爱屋及乌地去联想。如果时光倒退一百年,不,哪怕是三十年,守在昆明湖东岸,每天都能吸吮到来自皇家园林气息的柳浪庄,  相似文献   

6.
张越 《中关村》2012,(4):104-107
这是一次无声的访谈。2004年,李宪章先生因喉癌手术而失声,深受疾病之苦后.他又面临着没有语言的世界。但他没有放弃生活,更没有放弃梦想,而是用坚强的毅力、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潜心创作。这也是一次最漫长的访谈。记者的所有提问,李宪章先生都是用手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他没有任何悲观的心态.反而笑对一切。  相似文献   

7.
张越 《中关村》2014,(4):112-115
在春节前夕,我得到了书法家尹言先生的手机号码,于是我先加了先生的微信。尹言是很少发动态的,不过一天晚上,我突然在朋友圈中看到尹言发出的几幅字,还配了一句话:“住在宾馆里,晚上也可以临点贴。”再看地点,是在广东。在随后的几天中,尹言又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几条消息,不过没有过多文字说明,多是展现柬埔寨民俗和风光的图片,直到这时我才知道,那几幅临帖是尹言在远游柬埔寨的途中,在宾馆住宿时写的。  相似文献   

8.
张越 《中关村》2014,(4):108-111
2013年1月初至2月末,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轮番上演了一场主题为“活着”的姜耀南先生水墨人物画展。《村郊牧牛图》《苞谷地》《家园》《乡村小贩》等作品,以最朴实的画面和最动人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鄂西一代的乡村生活景象。这些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一一展现,与繁华的都市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勒川 《中关村》2007,(6):102-103
以我国著名绘画艺术大师李可染先生生前作品“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为基础,由李可染先生的夫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雕塑家邹佩珠女士亲自策划指导,二次创作完成的以“科学与艺术”为主题的雕塑日前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2011,(6):119-119
戴静波,1959年生,善古琴,斋名寒山革堂、箫砚书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书法专业毕业。1982年开始学书,1992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随徐利明先生进修书法。次年考入该院美术系书法专业;从黄悸、徐利明先生学习书法篆刻,从张友宪、周志勤先生学习中国画,随阮荣春、周积寅、季伏昆先生学习美术理论,1995年毕业。其间,又常登门求教于当代著名书画家陈大羽先生。1997年十月参加中国书协在山东枣庄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篆刻创作培训班,得到王镛、石开、李刚田、崔志强先生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文良 《中关村》2006,(12):58-61
2006年11月11日中午,清华科技园阳光厅欢声笑语、嘉宾云集,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外宾朋共同举杯,向李政道先生祝贺80岁寿辰。在《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李政道先生亲手切开了生日蛋糕,百余名参加宴会的中外嘉宾共同为他送上生日祝福。元朝著名词人关汉卿曾填词《不服老》,如今这个词用在李先生身上绝非溢美之词,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李先生不停向周围熟悉或者陌生的宾客称谢,气氛在与会嘉宾的掌声中一次次被推向高潮。这个秋日午后,有一个盛大的节日,主人公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星喜捧“贺礼”已经80岁高…  相似文献   

12.
郭凡生 《中关村》2012,(6):45-46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辛亥百年。我们不妨从一百年前中国人梦想的一件事情开始讨论创新最本质的是什么。百年辛亥,孙中山先生讲到了耕者有其田。孙中山先生没有落实。毛主席落实了,毛主席叫打土豪,分田地,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5,(3):81-81
Microlab麦博集团是音箱专业厂商,其首席技术顾问是彼得·拉森先生。去年,拉森先生两款新多媒体小口径单元研制成功,借此麦博新开发了全新的产品系列,梵高系列正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重弹。  相似文献   

14.
3月26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教授、现已九十高龄的于光远先生会见了艾雷斯科技总裁张盛容。于光远先生与张盛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交谈。张盛容向于光远先生汇报了艾雷斯作为民族工控厂商的发展历程与成绩,并向于老咨询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16.
2008年8月10日上午,英飞拓公司梅州分公司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畲江园区)举行盛大开工典礼。梅州市市长李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远方,美国英飞拓全球总裁刘肇怀先生,深圳荚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衍锋等出席了开工典礼。刘肇怀先生代表英飞拓公司在动工典礼上致辞。  相似文献   

17.
李颜洁  CFP 《中关村》2009,(11):34-35
2009冷年行将画上句号,相对于国计民生,空调那点事儿不值得一提,但看了侯惪夫先生《警惕从狼文化沦为流氓文化》、李作亚先生《美的为什么不敢把营销战争进行到底?》等正方、反方的论点、论据,又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张越 《中关村》2014,(5):110-113
袁运甫先生和袁运生先生在中西方的绘画中寻找到了新的可能性,他们提出的完全有别于所谓主流绘画风格的第三条路的思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8,(1):106-109
读“老”因由 易海云先生是诗人,也做过政府官员,在“圈子里”口碑极好。我是在5年前始到《中关村》打工时结识易先生的。初次见面,先生听说我因患“抑郁症”而引起心率不齐、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状,便直言快语地劝导我每天诵读《道德经》,可治愈“百病”。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中关村》2008,(2):106-109
去岁圣诞节那天,《中关村》执行主编马文良先生,送我一部新书——《曾经风雅》,作者张昌华,我过去曾拜读过先生的《走进大家》。我读书有先翻版权页的习惯。一眼就看见出版时间写着:2007年9月第1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其实,距离新岁还有一段光景,“走在时间前面”的书商,已经提前进入2008年。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