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精神与传统,应是中华民族海洋与文化强国基本内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推动海洋文化健康持续发展,我国无论是政治外交界、交通航运界、海军以及海洋界、造船产业界,还是文物考古界、文化艺术界等领域,均应推进郑和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应该说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由明成祖促成独一无二的非常之举,明成祖这种做法,在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模式中把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到极端。单就郑和下西洋而言,确实是中国也是世界伟大的一次航海壮举,也可以说是昙花一现,是唯一的一次奇迹,所以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同时我们也要牢记,郑和下西洋之举措,不仅会因经济等方面的因素难以为继,而且对明代社会经济结构而言,  相似文献   

3.
苏文菁 《华商》2010,(4):89-89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是15世纪前的海洋之王。在中国,历史记载了远古时代的“闽在海中”的“传说”。从闽越国以强大的海军对抗汉朝中央政权,到宋朝册封福建海神妈祖,福建的海洋文化终于得到中央政权的认可。从海神信仰、造船技术、航路网络、航海技术、丰沛的物产到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福建都在证实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明闻 《外经导报》2003,(11):6-6
2005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这次闻名世界并代表中周古代明成就的航海活动,开发海洋经济,弘扬民族精神,12月8日至10日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上海市建管委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鲁堂举行,海峡两岸历史学、航海学、海洋学界的200多位专家和学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10,(3):34-34
阅读:李俊不久前在其博客撰文说,刺激消费似乎要成了正确的词汇,给人感觉就是,只要老百姓拿钱出来消费,经济就有复苏的希望。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大家都储蓄,都少消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无法卖出去。东西卖不出去,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因此,消费就是帮助企业创造利润,工人有了就业,大家的日子才好过。刺激消费论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荒谬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纪念郑和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是世界航海和交通史上重大的事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创世壮举。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各个地方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向:认为小企业、轻工业、商业如果比例太重了,就是结构不良,讲结构升级就是重型化。像河北省有非常优越的条件发展煤、钢两样重化工业,于是遍地开花,一个市可以有几百个钢铁厂,紧接着就出现严重的资源紧缺,生命之源———水没有了。整个华北地区水资源本来就贫乏,现在他们连吃水都成了问题,只有过量开采地下水。有的同志认为,我们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要像美国人一样坐大汽车,住大房子,我们也有这个权利。国内能源不够,可以到国外去拿。应该反过来想一想,我们现在GDP是日本的四分之一,但是我…  相似文献   

8.
中非关系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此后的几百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人民友好往来,情谊日深。毛泽东主席曾经形容我恢复联合国席位是“非洲兄弟将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如果用一句中国民间的话说,那就是“非洲是我远方的亲戚”。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帮人闲着无事的时候。喜欢找个地方聚一聚,吃顿饭,聊聊天。这种沙龙似的聚会,我们称之为“轮流坐庄”。也就是今天我请客,明天你请客。你们常去的地方是清江食府、清江阁、钓鱼台等等这些地方。大家聚到一起,既可以交流,彼此知道最近做了些什么,又是一种休息。而其中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10.
从1405年到1421年,一个明朝的宦官郑和率领巨大的船队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甚至西方有人认为美洲也是郑和首先发现的)。郑和当时所用之船,大者为九桅平底帆船,长444英尺,宽186英尺;小者五桅,亦长180英尺,宽68英尺。第一次远洋大船62只,小船255只,船员将近两万八千人;第三次远洋据说动用了3万人,48条船;第四次63条大船,船员将近两万八千。相比之下,  相似文献   

11.
15世纪上半叶,受明成祖遣派,郑和出使西洋"宣德化、柔远人"。郑和的外交策略包括:经济方面,采购方物,厚往薄来;军事方面,扬兵域外,维持和平。其多边性、多金性的海洋经济外交,使远至西亚、非洲的众多外邦仰慕而来华朝贡,这完全不同于当今以经济援助、经济合作、经济制裁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外交。郑和下西洋影响至今,促进了中外文明传播,强化了海权意识,明确了南海诸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金路 《中国广告》2010,(10):45-46
通过世博会的排队就可以证明我们是世界上真正最热衷世博会的国家。在采访和交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无比自信,无比自豪。不过如果静下心来,还是有几点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媒体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条块分割的发展现状,这种特点是我国众多地方媒体存在的根本原因。《媒介》杂志的办刊理念就是“传媒影响世界,我们影响媒介”,所以对于传媒业的关注与研究也就避不开地方媒体这个重要领域。所以,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4.
人人说话     
今年庆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让国民知道,很多我们今天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的祖先早已经做到。纪念是为了更好的行动起来,贵刊文章让我们了解到,中国虽然已经开始上路,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维护一个海洋大国的海洋权益是何等不易,况且我们的起跑已经慢了半拍。从这个角度看,国家以一国之力理顺体制,运筹帷幄自然是当务之急,但更重  相似文献   

15.
明珠耀东方     
上海海派文化的特别之处,其实不在其地域文化形成之久远,恰在于其近新。中国从来就不是海洋国家,历史上建都城总是尽量远避海洋,遂有北京、南京,而不择天津、上海。上海曾经只是一个由苏州府管辖的渔村乡场,迄今为止才建镇建县七百余年。当年郑和七下西洋也都不是从上海启航的。严格地说,真正的上海人(本地土著)很少,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吸引外资工作搞了20多年,成就有目共睹,最大的吸引力应在软环境,这也是共识。论证这种共识,不必列举外商对软环境要求的那些话语和我们做这项工作的人员的深切体会,只要回顾一些地方曾经使用过的一个高招,就可以把这道理说得很“瓷实”。那就是“挂牌保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洋石油的大力开发,钻井技术的发展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海上钻井发展历程及现状、我国海上石油钻井装备状况、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一、海上钻井发展历程及现状1.海上钻井可及水深方面的发展历程:海上石油工业起始于20世纪初期,到了50年代,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在海底100m的区域内,人们已经可以实现钻井勘探及油气的开采,到了80年代,人们就可以到海底水深200m的地方进行勘探采集油气,而到了现代,人们的海底勘探采集作业已经延伸到海底深处2000m的区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人们从低水区域向深水区域发展,深水的界限定义也经常发生变化,而目前大部分国家普遍认为的是,在水下400m都属于常规水深区域,水下400m-1500m为深水井,1500m以上则超深水井,其实在民间中普遍认为超过500m,就是为深水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比西方要晚些,虽然古代中国航海技术比较发达,利用海洋也比较早,但是真正把海洋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海洋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这个方面,我们就比西方差很多。  相似文献   

19.
舒适年代     
《信息与经营》2011,(6):12-12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所有的人都期望舒适的生活然而.我们最享受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这是法国文化史专家琼恩·德尚《舒适年代》的开篇第一句话.德尚认为.尽管“从古至今人们就在不断地尝试各种改变”以期追求舒适的生活.但就现代的家居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来看.这种突变发生在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一百年间,引爆的地点则是巴黎.  相似文献   

20.
有些企业认为:上海是我们的重点市场,就选择上海市场作为样板市场,一定做一套样板模式出来。天呀,这样的想法就彻底完了。上海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市场,无论从消费者特性,市场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都没有成为样板的可能。因为样板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可以在其他市场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