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贩卖旧衣     
13岁那年的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透着渴求的目光:“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家垦日子并不好过,要是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妈妈。”他这才点头,同意试一试。第二天,他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十多天后,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20美元?”“怎么可能?它至多值两美元。”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嘶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并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很快,一个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  相似文献   

2.
“我希望能够‘捡’一个科龙回来”是一起事先“张扬”的并购案把周厚健暴露在聚光灯之下。这并不符合周的个性,在人们惯常印象中,他是这样一个领导者——“朴实”、“沉稳”,轻易不“显山露水”。不过,并购科龙一役,着实让他经历了一次职业生涯的“尖峰时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03,(10):58-58
据说,刘渝很早就已经做了“寓公”,但“下落不明”。他的一位同学曾经在香港碰见过他。同学们很少提到他.除了他在招商银行创办这一重要事件上面磨不去的身影。刘鸿儒先生说,刘渝当时也是受组织委派去做了这件事,但他仍然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创建者。  相似文献   

4.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2):16-16
作为“管理顾问中的摇滚巨星”(一位长期客户语),德鲁克一直不愿意被贴上“管理宗师”的标签,他觉得那是吹牛者的代名词。他生活在一个奉他为圭臬的真实世界,无数的人崇拜他敬仰他,但是,“人比概念来得有趣多了”,德鲁克的本色甚至到了不穿内裤的地步:有一次,一位公司总裁去家里拜访他,德鲁克提议他们游泳——这是他惟一  相似文献   

5.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3,(11):70-71
这是一个“文化商人”的失败故事,他的辗转过程同时就是他的出事征兆,而他的这一个出事征兆又推向了他的下一个辗转过程……直到资金链断了,他萧然离去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去跟一个外资跨国公司探讨在中国的“本土化”,对方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老套的话题,没什么新意。如果你再去跟这个跨国公司探讨“后本土化”的问题,他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法,尽管他或许压根没听过这个词。在“本土化”的前面加上一个“后”字,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有别于前者。确实,在“全球500强”中已有至少400强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本土化”这一命题也该寻求创新了。所谓“后本土化”,不是招聘多少名中国员工所能量化的,也不是中国区高管的普通话流畅程度所能衡量的,更不是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所能代表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融…  相似文献   

7.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时,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仟么?”  相似文献   

8.
沈玉春 《陕西审计》1998,(C00):41-41
某君任财务科长多年,也厉行节约多年.口头禅:“省下一个是一个”,人送雅号:“铁公鸡”。日前相遇,却对我大发感慨:“这又有什么作用呢?你省下一个是一个,他却花掉一个拉倒一个。一进一出,两相抵销。只可怜白当半天‘铁公鸡’”!这个“他”系指何人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断定,“他”决不在财务科长的制约之中。  相似文献   

9.
2005年,让“汉森国际”的盛宇宏高兴的事有两件:一是他的公司刚度过了十岁生日;另一件就是他把公司办到了北京,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这是他和公司迈向全国化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他整整走了十年。  相似文献   

10.
读者     
“另类”段永平《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3-4期合刊看完这篇封面文章,笔者觉得,与其说这是段永平的“美国路”,还不如说是他的“人生路”。段永平的人生路,就是从企业家到投资家再到慈善家,准确地说,他同时具有了这三种身份。看起来,这似乎就是一个商人的完美路线图了。而段的特殊性在于,他并没有像国内一些企业家那样转变成为职业投资人,而是成了一位投资“个体户”,这多少使段显得相当另类。  相似文献   

11.
爱情的气息     
崔书君 《乡镇论坛》2008,(20):37-37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男孩到邮局去邮寄东西。他问邮局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包裹的包装,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个纸盒子,男孩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工作人员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男孩连忙说:“是的,是贵重物品。”工作人员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又伸进一只拳头,让它躺在里面,似乎是在测它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品牌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位广告界的人士做过很形象的表述。在广告界的一个论坛上,他拿起了一件白色圆领的普通老头衫问大家“,你们说这件T恤值多少钱?”,台下的人说20块。说完他拿起笔,在T恤胸口的左边位置画了一个对勾,然后又举起来问大家,“这件T恤值多少钱?”台下的人说200块,他向大家微微一笑说,“这就是品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初,记者报道“北漂律师”而采访秦兵时,他的一句“来北京这么多年,我一直都不买房子,因为我有一个想法:承包一座荒山,把我们家六七个现在还在种地的亲戚带过来,让他们耕种”的话,牵出了这一次“救助行动”的报道。他对亲戚的救助来得并非温情脉脉。用他的话来说,既然是一件要持续一辈子的事,就要形成一个体制,有了一套可行完善的办法,“救助”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杜翔 《秘书工作》2011,(11):59-59
有一位朋友曾经向我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其间”义项②为“指某一段时间”,但所举的例子却是“离开学校已经好几年了,这其间,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其间”,是一个文言词组,按现代汉语说,即“那段时间”。因此,用“其间”的时候,前面不能再用“这”,否则,就成了“这那段时间”,不通。如果用“这”,则后面应该用“期间”。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故事充分地体现了在不同经济地位中,不同心态和他的自我选择。一个大雪天,庙里躲了四个人。一个是文人,一个是秀才,一个是土财主,一个是上山打柴的农民。文人看着大雪诗兴大发,便来了一句:“大雪如鹅毛落地”;秀才进京考功名要拍皇帝的马屁,便接了一句:“这是皇家的瑞气”;土财主有钱下再大的雪也不怕,也来了一句:“下他三年何妨”;  相似文献   

16.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8,(17):52-62
俞敏洪正在新东方大力推行他的商业哲学:“东方的精神,西方的规矩”。这是俞敏洪团队两年前不会去考虑的问题。当他带领着一帮文人和他的新东方跨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就成为了一次开创:中国的教育产业与靠增长数字说话的资本市场的初次对接。在美国人眼里,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美国梦”剧本,俞敏洪的开场很完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地产界中,若以资产而论,任志强的华远地产公司不是资产最多的房地产商,甚至都进不了京城地产三甲。不过,他本人但绝对是招来骂声最多的,在网友列出的“全国人民最想打的十人”名单中,他排名第三。近两年来任志强只要一开口说话,江湖上必然是一阵刀光剑影。尽管“板砖”横飞,他依然照说不误。他说,“真理不辩不明。”为此,业界给任志强起过一个绰号:“任大炮”。这一次,他操刀一篇《小肚鸡肠了》的文章,把炮头对向了土地问题,从土地供应到土地囤积,理论加实际的“小肚鸡肠了”一把,让人不得不佩服任总的专业素养:以下是这部分的原文摘录。  相似文献   

18.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时,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您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仟么?”  相似文献   

19.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了一个缺口。他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听完大家的回答后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20.
“大老李”:一个“教授级”的专家以“牛熊双成”自诩的上海第一代炒股大户李双成,人称“大老李”,是一个“教授级”的专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万国俱乐部总干事。因为家庭出身不好,1963年李双成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染化七厂,做了20多年的大炉工人。在厂里,他每年都被评为先进。1980年,国家恢复登记个体经济时,他是厂里第一个辞职的职工。80年代中期,上海股市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他是第一代股民。那时,他和杨百万在上海西康路101号就认识了,现在他们都成了“教授”级的股评专家。难怪李双成老厂的厂长自豪地说:“我们上海染化七厂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唱歌的毛阿敏,一个就是炒股的李双成。”这十年来,股市的大起大落有无数次,可过去李双成一到牛市就挣钱,一到熊市就傻眼。他有过一个笑话:上海股市第一次暴跌时,他搞不懂了,社会主义的股票怎么也会跌?于是他跑到人民银行去论理,真叫人哭笑不得。当然,如今这种低级错误大老李不会再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