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秧马是北宋时期湖北鄂州地区农民用来从事水稻种植的生产工具,宋代文豪苏轼的诗作中,就有一首《秧马歌》。元人王祯编著《农书》时,不仅收录了大量的农具图谱,还收录了苏轼的这首《秧马歌》,并为之谱了一张秧马图。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也收录了苏轼的《秧马歌》,所附秧马图与王祯《农书》图谱相同无异。现今史书,在叙述北宋农业生产成就时,都提到了秧马及其用途。翦伯赞先生主编之《中国史纲要》第19页说:“在农业生产工具方面,……湖北鄂州地区的农民还创制了一种秧马,农民们骑在秧马上插秧(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可以减轻弯腰曲背的劳苦,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2.
陈伟庆 《中国农史》2012,(4):118-122
宋代的农业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作为宋代出现的农具"秧马",由于苏轼的作品而为世人所知。其形状颇似小舟,前后翘起,中间凹陷,方便农民骑坐,因此可减轻劳作时的弯腰之苦。秧马不仅可以用于插秧,也可以用于拔秧,在生产中能显著地提高农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始载于清代文献中的莳梧,是一种并不多见的水稻插秧器具,却启发了现代水稻插秧机的发明。然迄今不见有对莳梧的研究。作者通过对莳梧的名称、分布、工作原理,及与之相关的秧马问题,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进行了考证。文章认为中国最早的水稻插秧器具不是秧马,而是莳梧。莳梧主要流行于清代至20世纪50年代的江苏南通一带农村。流行过程中,有音无字,故有莳梧、莳扶、莳芴、莳武和莳物等多种写法。本文以"莳梧"为题,从其溯也。同时本文还提供了一条秧马用途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黄金贵 《中国农史》1993,12(1):107-110
禽畜的阉割技术,商代已出现。首先施于猪,阉猪(?)称“豮”。可供祭祀肥壮者是“豚”,“豚”常作阉猪通称。阉马,早期称“(?)”,后称“骟”。阉牛早期称“犗”,后多称“犍”。阉羊,(?)称“羠”,其黑色者称“羯”。阉鸡称“驐”,江南方言词。“豮”、“豚”、“骟”、“(?)”、“犍”、“犗”、“羠”、“羯”、“驐”都是表示阉畜的同义词,《说文·豕部》:“豮,羠豕也。”《马部》:(?),犗马也。”朱骏声谓“犍、(?)、犗、羯、豮”诸字,“皆去势之谓。”(见《说文通训定声·升部》‘(?)’按)《牛部》、“犗,(?)牛也。”《玉篇·羊部》:“羠,犍羊也。”《正字通·马部》:“骟,割去势也。”《说文新附》:“犍,犗牛也。”《广韵·平魂》:“驐,  相似文献   

5.
小苗插秧后遇到寒流降温应注意些啥?1、科学管水以水调温,以水调气。小苗秧寄插后5天内保持畦面湿润,畦沟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退干水,三叶期前干湿交替。遇低温寒潮,灌深水至秧叉处护苗,寒潮过后天气突然放晴,切勿立即退水晒田,以免造成青枯  相似文献   

6.
《禾谱》及其作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禾谱》是北宋时期江西泰和人曾安止所著的一部农书。《通考经籍志》和《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均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南迁,路过泰和,得见此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然惜其不谱农器,遂作“秧马歌”一诗赠安止,以附书后。但是,苏轼的文集中却没有一字提及《禾谱》的内容。关于此书,明代《世善堂藏书目录》中还有著录,至《说郛》本,只空存其目,不见内容,学者们认为此书的亡失当在明代末年。最近,江西泰和县有关部门发现了曾安止的族谱,族谱中有《禾谱》一书的部分内容。笔者与县有关部门合作,又发现一批有关曾安止生平及其“禾谱”内容的珍贵资料。苏东坡的“秧马歌”碑刻也在曾氏祠堂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翻开 2000年第 9期《农村财务会计》,当看到“读者论坛”栏中的《“包包账”让支书栽跟头》一文时,似乎有些“面熟”。于是,我在自己所订阅的杂志中寻找,终于在 2000年第 2期《乡镇论坛》月刊第 8页上发现了这篇同题文章。我原以为是同一作者一稿两投,仔细看时,《乡镇论坛》上的作者为“行新利”,而《农村财务会计》上的作者为“李佐华”,经逐字逐段核对,几乎是一字不漏,照抄不误。是笔名还是同一作者 ?是巧合还是抄袭 ?不得而知。但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认为这篇同题文章不可能是巧合的“雷同”吧!如果是抄袭…  相似文献   

8.
剪刀差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按照斯大林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说法是:农民“在购买工业品时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第282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版)。他说的是与什么相比较而“多付”和“少得”了“一些钱”呢?这当然是指与它  相似文献   

9.
进入199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法规,如《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贷款通则》、《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等,无疑,给一向被称为金融业中的“白领”——掌管贷款审批大权的行长、主任、信贷人员头上套上了一顶顶“金箍咒”,并从法律上宣告了“只管贷不管收,只管签批不管效益”的粗放型贷款方式的结束。面对着市场经济下信贷工作的新要求,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白领”,你拿得动贷款笔吗?  相似文献   

10.
马宗申先生在《中国农史》今年第二期写长文答复我,这里再提几点意见磋商。《要术》中根本没有“黄豆”的名称,尽管有“黄高丽豆”,仍然不等于通名“黄豆”。马先生说绥德人只叫大豆不叫黄豆,不正好说明《要术》也不叫大豆为“黄豆”吗?为什么解释“黄台头”的“黄”又给《要术》加上“黄豆”呢?“台与抬音义并同”,马先生花了二百多字仍然没有举出证据来。马说“只要打开一本普通的汉文字典,便可立即发现,台字还可以训作‘支’。”不知是什么“普通字典”?“拄可训举”,又出自哪本“普通字典”?想不到马先生的“普通字典”竞是如此“普通”管用,有求必应。这样一推再推,“台”就变成了“举”了。只是先假定而后求证,恕我不能奉陪。关于“阳畦”,牵涉到另一位同志,所以我上次没有正面答复。原文是这样的:“……这种办法略同现在所谓阳畦。”把瓜种在黄泥堆的“堆旁向阳中”,当然不等于现在的阳畦,但以黄泥堆作风障,挡住北面冷风,增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载马宗申先生关于《齐民要术》农谚解释一文,其中有对拙作《要术校释》提出意见,很感谢。由于各人着眼和理解不同,以浅见所及,马先生之说,还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种瓜》篇的“种瓜黄台头”,这必须与上文“堆旁向阳中”联系起来解释,石声汉先生释为“在向阳的一面种瓜”,很对;我同此解释,並引《唐书》“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以佐证之.按“头”,在这里为后缀词,如“下头”、“后头”、“大石头”、“小木头”等等之类.“头”不能作实词解释,今仍有称一堆为“堆头”者,故“黄台头”就是黄  相似文献   

12.
夏日插秧忙     
正正值夏日,地处江海平原主要产粮区的江苏省海安市的农民正忙着起秧、插秧,田间地头处处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  相似文献   

13.
据《信息大观报》载:中科院物理学家何祚麻最近撰文《鼓吹信息高速公路应该降温》。他认为,我国新闻媒介把“信息高速公路”炒得过热,势必产生某些误导。 他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说:现在世界各国拟论中“信息高速公路”的十年投资计划是:美国1500亿美元,欧洲9000亿法郎英国380亿英镑。我国能投入多少,即使我国“有资金、有技术”能在“15—20年”基本建成一个大体复盖全国的国家高速信息网络,我国是否有足够的信息“仓库”和“货流”,有足够的“驾驶员”开着“小汽车”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奔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作通讯》2007,(1):64-64
本刊讯2006年12月18日“,洋马杯”2006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揭晓《,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规模继续加大,实施范围再次扩展》《、西藏首设农机化管理机构》等十大新闻入选。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出席揭晓仪式并发表讲话。农机化管理、生产、流通、推广、鉴定、科研、教学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以及首都新闻媒体记者共一百多人出席了揭晓仪式。评选活动由《中国农机化导报》和洋马农机(中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2006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财政部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以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活动。这样,连同1998年开始执行的对国有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我国初步完成了有关非营利组织会计规范的建设。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应怎样区分?我们最终要建立怎样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它应该涵盖哪些核算主体?本拟对这两个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张佳玮在《我作为一个笨蛋的梦想》里这样描述:“那是1994年,我小学四年级,在餐桌上问爸爸:爸,里斯本在哪里?安特卫普又在哪里?我爸爸,一个做国际航运的,呆了呆: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这个游戏,叫做《大航海时代1》。”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是采用一定栽培措施,使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上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孙谷”或“秧孙谷”。再生稻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可以充分利用山区(中稻地区)光温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二再生稻不需播种、育秧、插秧、中耕耘田,种一季可收两季稻,不但省种子、省工,而且投资少收益高;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田利用率。四再生稻叶面积小,根系发达,抗旱力强,可在秋旱严重地区发展,提高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18.
问岁     
所胃问“岁”,即询问一年的收成如何。在《战国策》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派使者去赵国,接待来使的赵威后还未打开国书,就向使者发问:“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闻后不悦,怪她“不问君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赵威后当即反问他:“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  相似文献   

19.
昔年南湖上,先辈树马列。艰难经百战,鞍马何曾歇?星火成燎原,鸡唱天下白。慷慨八六载,至今思雄烈。“七一”感怀@颜子剑~~  相似文献   

20.
家有贤妻     
家妻不但贤慧,而且是个科技迷。每次我从村会计室拿回的书报,妻总是和我争着看,特别是《农村财务会计》上的“农家参考”、“生财之道”、“农村实用技术”等栏目,妻非常喜欢。并针对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作为生产技术指南。如《玉米播前晒种好》、《冬春季施碳铵效果好》等一些文章,她读后总是要对我提示一番。并常说我们是职业农民,种田要比别人家的好,收入要比别人高,那才算本事。妻不仅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种田上,而且当作新鲜事传授给别人。如红薯翻秧不增产,芝麻、花生打顶儿产量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