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受此影响,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存在低碳化立法理念缺失、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碳排放总量突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低碳经济视角着手,就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能源效率的提升等进行大幅度调整。文章结合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就我国农业低碳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要肩负着发展低碳农业、减少农业碳排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任。黑龙江省应结合本省农业发展特色,发展生物多样性农业,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运用低碳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实现低碳化畜牧业;大力发展林业碳汇,提高农业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丽峡 《中国市场》2011,(6):143-144
目前低碳化已经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次浪潮。从长远来看,走低碳化之路是必然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低碳经济与商业低碳化概述入手,然后分析阐述了商业低碳化的范围及意义,最后详细论述了实现商业低碳化的途径,以期为商业企业走低碳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城市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区域,迫切需要低碳化转型,本文尝试建立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西安、成都、郑州三个城市为例,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与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化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耀龙 《中国市场》2010,(10):40-41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问题日益严重,因而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产业转型,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本文简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状况,提出汽车产业低碳化的概念,并指出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必须由政府、汽车相关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常态下,合理选择低碳工业行业,对湖南省实现工业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利用Weaver-Thomas模型,依据经济发展、能源状况、生态环境和技术水平四个方面的低碳化指标,计算出湖南省36个工业行业的低碳化综合评分,从而确定10个工业行业为湖南省低碳化转型的重点发展行业。从改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政策引导与监管等方面提出湖南省低碳化工业行业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7.
朱焕芝 《消费导刊》2012,(7):40-40,4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低碳城市和低碳工业,却很少有人关注低碳农业。其实,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社会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低碳农业作为绿色经济在农村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善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农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低碳农业迫在眉睫。低碳农业大有可为,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秦艳 《商业时代》2012,(14):127-128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之中,产业低碳化将成为发展经济和减少碳排放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产业低碳化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低碳技术,还应在考虑转型成本的基础上,从宏观政策、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建立低碳信息扩散平台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声音     
《品牌》2010,(9):5-5
<正>实现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实质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山西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日益恶化、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农产品出口低碳化发展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世界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首要目标.然而,我国农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农业,这种现实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的引擎作用,逐步实现农产品出口结构的优化,从而带动我国农业生产的低碳化转型.鉴于此,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考虑低碳化条件下对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带来的现实压力,着重讨论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出口优化的关键环节,以期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应低碳经济潮流,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1.
廖钟迪 《江苏商论》2011,(5):117-119
龙虎山作为广西南宁生态旅游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开展低碳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龙虎山低碳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指出低碳化发展是打造广西第一低碳旅游区、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对于如何实施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陈波 《商》2014,(46):26-26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化是建设低碳城市式的重要保证,也是也是全社会实现低碳经济走可向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本文从低碳市政基础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市政基础设施低碳化的重要意义,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实现低碳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近年来的粮食产量、畜牧业、渔业、绿色食品种植业发展迅速,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目前,鹤岗地区发展低碳农业的现状较为薄弱,农民缺乏对低碳科学合理的认识,农业污染问题突出,低碳农业的投入机制未建立。有效促进鹤岗市低碳农业的合理化发展,鹤岗市要加快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进低碳化,加强政府对低碳农业的规范和引导;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鹤岗市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及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为甩掉高碳的帽子,也在积极寻求低碳转型发展的道路。从景德镇陶瓷产业低碳化的发展成果入手,重点分析低碳进程中遇到的瓶颈,并提出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实施低碳化转型进行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低碳化战略转型的具体路径,即优化低碳产业链条,研发应用低碳技术,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环保标准,以期提升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山东经济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达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解决运输体系的高能耗、高排放与实现低碳转型离不开物流业的低碳化。目前,中国物流业存在着低碳物流思想观念淡薄、政策制度滞后、节能低碳发展水平落后、低碳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低碳物流的实施进程。政府应加快完善低碳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服务低碳物流业一体化的低碳技术平台,加快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和合理的区域网络结构,加强对低碳物流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以满足低碳物流的人才需求,形成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绿色供应链,实现物流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卢萌  聂延庆 《商业时代》2012,(31):118-119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河北省昌黎县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概括了县域产业结构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分析指出昌黎县产业结构低碳化主要存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难以厘定、政府和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快以生态工业园为载体的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低碳型现代化大农业和低碳旅游业等优化产业结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低碳物流发展迟缓,物流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十分重要的改革内容,它的低碳化将影响低碳经济的整体发展。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物流枢纽,西安低碳物流的发展将会做出一个重要的标榜,对其他地区的物流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更新型物流设备,在物流行业和政府的支持下提高对于低碳物流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在西安形成追求低碳物流的积极氛围。文章探讨了西安低碳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促进西安低碳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低碳化已是大势所趋,强制减排脚步日益临近,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碳化改造的重点领域。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协助下,民营企业管理层应加深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加快企业向低碳方向转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民营企业低碳化不仅是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实践中,民营企业需要纵观国内外低碳形势并结合自身情况,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减排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城市低碳交通对于我国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大影响。以武汉为例,对武汉交通低碳化现状进行分析,对武汉实行交通低碳化的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并对武汉低碳交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