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的实施契合精准扶贫理论,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政策模式"碎片化"现象。运用政策扩散理论对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在扩散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全国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可分为临时救助模式和试点救助模式;进一步运用博弈论对两种模式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受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成本、财政预算约束、政绩导向等因素影响,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博弈,并导致了政策在扩散过程中的变异。由此提出应出台统一的政策、实行有效的政策考核机制及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补助等措施,以促进我国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大多关注的是"收入型贫困"人群,主要是基于收入端的补差型保障,对支出端考虑较少。"支出型贫困"家庭易被排斥在救助体系之外,产生悬崖效应。论文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对广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的人口特征、家庭结构、收入状况、支出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目标群体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支出型贫困问题的成因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覆盖内容,对完善现有救助政策、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功能、探索支出型贫困群体救助制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建立可行能力贫困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四个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支出型贫困的致贫机理。研究发现:风险事件遭遇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可行能力不足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深层原因。可行能力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体现为:家庭防护能力、抗逆力越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越匮乏,家庭陷入支出型贫困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低收入家庭可行能力建设,对此本文建议: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风险事件防范能力;加强社会防护,提升贫困风险防护能力;加强家庭抗逆力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家庭资本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可行能力贫困的分析框架,基于湖北省四个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支出型贫困的致贫机理。研究发现:风险事件遭遇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直接诱因,可行能力不足是家庭支出型贫困的深层原因。可行能力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体现为:家庭防护能力、抗逆力越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越匮乏,家庭陷入支出型贫困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支出型贫困治理的关键在于低收入家庭可行能力建设,对此本文建议:加强源头治理,强化风险事件防范能力;加强社会防护,提升贫困风险防护能力;加强家庭抗逆力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风险抵御能力;加强家庭资本建设,提升低收入家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推广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结构,成为当前我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尤其县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对延吉市近15年消费信贷余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可知消费信贷余额可以正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但城镇居民家庭可...  相似文献   

10.
"防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市场参与能否有效预防重大风险冲击造成的家庭支出型贫困值得深入研究.基于2018年561户家庭的调研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参与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参与能有效发挥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功能,通过平滑生存型消费、积累发展型要素和增加家庭总收入降低家庭支出型贫困发生的概率.此外,该结论在低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也成立,但在高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则不明显.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也能有效缓解家庭支出型贫困,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则能有效增强金融市场参与的减贫效应.结论为研究金融减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提升脆弱性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及克服支出型贫困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使用湖南省1992年到2012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来检验湖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湖南省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城乡差异较大,对城镇居民财政社会保障和医疗投入对拉动消费均有较为积极的效果,对农村居民财政社会保障投入较为有效,而财政教育投入在城镇和农村均未能提振居民消费,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因此,在加大财政民生总量支出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城乡财政民生支出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城乡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基于江苏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历史和现实分析,来探究本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所选择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等6个解释变量、江苏省十三市十年面板数据(1995-2009),通过设定固定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对本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的正效应;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负效应;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收敛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在我国城乡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基于江苏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历史和现实分析,来探究本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所选择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等6个解释变量、江苏省十三市十年面板数据(1995-2009),通过设定固定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对本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的正效应;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负效应;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收敛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以泰州市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着重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与金融需求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正规金融对农村居民金融需求满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消费潜力巨大,金融需求旺盛,对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以消费增长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于2010年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四个地区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论文以我国15个地区2003年到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的影响。建立模型时,首先对15个省市总体情况进行研究,然后重点对四个消费金融公司行政总部所在民消地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全国范围内还是以上四个地区。都不能得出居民的消费支出受消费金融公司的影响而增加的结论。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还需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户风险应对能力、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苹果主产区2255户苹果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Ⅳ-Probit方法检验农户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行为以及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对其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农业保险以及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均能...  相似文献   

18.
19.
因病、因学致贫等支出型贫困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贫困类型之一。学术界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效缓解支出型贫困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在运用贫困脆弱性模型估计支出型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该制度是否使低保家庭与非低保家庭之间在支出型贫困脆弱性上存在悬崖效应。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无法明确悬崖效应的存在与否,但在较高支出型贫困脆弱性样本组和收入低于两倍低保标准的样本组中,均存在显著的悬崖效应。由此,应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定对象标准中增加支出标准,将非低保家庭中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20.
李倩华 《时代金融》2013,(3):156-157
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在介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第二部分是模型建构。通过对2009年各地区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其他收入建立双对数模型,得出结论。第二部分又包括四个板块:研究方法介绍、模型设定、模型估计、模型检验。第三部分是由模型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