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被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中国因此而得名"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其他国家的品牌,中国仅仅充当的是制造者的角色,在当今经济危机肆虐的形势下,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重塑道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本文就经济危机下中国"世界市场"的品牌之路展开论述.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世界工厂"外销产品的品牌现状,继而分析了中国产品在品牌建设上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加强品牌建设的措施与对策,以期能够对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品牌的建设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中国品牌的当务之急,是要补上“诚信形象”和“技术形象”这两课,只有这两个形象真正建立并丰满起来了,中国品牌的形象才是完整的,中国产品才能被发达国家的消费所认可,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才能享有相应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何海明 《广告大观》2005,(2):130-131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当印度洋海啸,国际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关注中国的援助表现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形象已不需要任何广告了。中国在世界各处购买原材料,在国内建立一片片的生产基地,许多国家的超市里充斥着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5.
2010年Interbrand全球最佳品牌100强出炉,遍览其榜还是寻不出一个中国品牌,不觉叫人扼腕兴叹。美国毫无疑问的位列榜首,而位列第二位的却是二战中的最大输家——德国。德国的工业革命足足比英国晚了近80年。而“德国制造”,更是被当时的“世界工厂”嗤之以鼻。二战结束至今的60余年,德意志民族在之后的岁月里,凭着自身的严谨态度,创造出了无数知名品牌。如此短时间内德国崛起速度之快简直叫人瞠目。  相似文献   

6.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6,(10S):139-139
“中国品牌万里行”的研讨会让我深受启发,在与相关主管领导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中,我了解的信息与我日常和企业研讨的品牌内涵与外延存在着很大差异,我发现可以换一个角度与高度去思考品牌。  相似文献   

7.
黄合水 《广告大观》2006,(12S):136-136
若干年前,国内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进行走向世界的尝试。 1998年TCL从越南出发,进而转战菲律宾、澳洲、斯里兰卡、孟加拉以及印尼、波斯、印度、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更早之前的1991年,海尔则从德国出发,并先后在德国、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开设了10几家海外工厂和20几个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8.
这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强势品牌因其对经济贡献卓著而成为各国的追求。正因如此,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在沸腾国人热血的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深层思索与反省。奥美集团总裁兼CEO夏兰泽女士关于中国品牌的论说,曾引起广告业内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大讨论,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国内方兴未艾的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存在着品牌,但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民族自主品牌重要性的意识:国家也正从政策.资金上鸣锣开道:2005年1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明年国家将拿出7亿元用平支持名牌出口企业发展——这些成为任重道远的民族晶牌建设之路的庭好开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品经济不仅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抢滩登陆我国,通过资本市场的股权控制对我们的民族品牌进行打压、消灭。那么,如何稳固本民族的品牌,采用什么方式战略才能打造出强势的民族品牌?如何适应消费人群?当品牌遭遇信任危机时,怎么办?一系列难题对我国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提出了挑战。为此,《中国品牌与防伪》采访了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记录了他们对中国经济走势,以及品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等精彩观点。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对此指出:近年来,面对国际知名品牌大举入华,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和被严重挤压的生存空间,让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企业发展的隘口。在这个关键时期,"转型与驱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转型",不仅是企业战略转型更是指品牌意识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力量、中介力量以及企业力量,三方形成合力才能发挥作用,推动中国品牌完成转型。大企业应谋求大发展,大企业应有大担当。从最初将企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做大做强",到如今为企业打造"百年品牌",随着中国企业家开始以全球视野迎接经济发展,企业航行的坐标正在被逐步修正。艾丰教授指出,中国经济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分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两个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软资源",提升"软实力",而品牌就是最重要的杠杆,要充分利用好品牌法宝的市场开拓力、价值提升力、资源整合力、资本扩张力和文化综合力,更好地把品牌的五种威力变成转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打造、运作、和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过程中,我们的领导者要下定决心,我们的消费者要有信心,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全国人民还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耐心,中国品牌事业的崛起,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中国的海外形象如何?国人留给海外民众的印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蔡恩泽 《致富时代》2012,(12):16-18
在珠江东岸,有一个小城叫东莞,3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侨乡。沧海桑田,30多年后,这里变成了世界工厂的缩影之后,又遇到金融危机,从沉寂到喧闹,再从喧闹归于平静——蕞尔之地的东莞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从复苏、崛起、亢奋到冷静,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道路,争得了世界工厂的荣誉,也背上了  相似文献   

12.
张文爱  刘莉 《商场现代化》2007,(13):246-247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不能再给品牌概念太多的玄妙,最后弄得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品牌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品牌真正地树立起来,那才是中国品牌制造的悲剧。品牌就是品牌的品,品位、品质、品行、品鉴、品寿一个都不能少。品牌就是品牌的牌,牌,就意味着胜利和失败。牌,一定程度就是一场豪赌。  相似文献   

14.
孙忠群 《商场现代化》2005,(10):106-107
中国企业近二十年高速成长的经历中.OEM经营模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将逐渐削弱,OEM下代工地位的弊端也会日趋明显。如何策略性地运用OEM与品牌营销.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大批中国企业通过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充分利用中国本土市场的比较优势,采取有效的战略和实用的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内市场的领先者和全球市场的参与者。格兰仕就是“中国制造”知名企业的优秀代表。格兰仕的前身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走向国际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发展的新阶段。在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就应该逐步实现由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转化。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模式国际上认可的基本上有两种,分别是渐进式模式和跨越式模式,本文主要探讨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希望由此能够增加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张兵武 《广告大观》2006,(2S):30-33
《蓝海战略》如今已成为必读、必谈之书,大家都在思考书中所谈论的开创无人竞争的新市场这一话题。该书的第一作者、韩国学者金伟灿也因此成为全球媒体瞩目的焦点。扎实的内容让《蓝海战略》在全球卖出二十五种语言的版权,更由于作者的背景与个案,让高傲的韩国人大力推崇,不但总统抢先阅读,成为政府与大企业的指定读物,也被当地媒体誉为“影响未来经济政策”的超级重点书。  相似文献   

18.
19.
<正>在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今天,中国已经有20多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品牌。即使是只在国内经营的本土品牌,也还需要长期的积淀,并接受时间的考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以及乳制品行业广泛存在的质量管理缺陷,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制造大国,有很多人为此而自豪。其实这种大国的处境很尴尬制造大国的尴尬中国是制造大国,有很多人为此而自豪。其实这种大国的处境很尴尬。据《中国品牌》杂志披露:全世界商品总量的30%是由中国制造的。其中轻工产品占到60%~70%。这是很惊人的!加拿大《环球邮报》曾经报道:中国是世界三分之一服装、三分之一电脑,二分之一鞋,二分之一数码相机,二分之一的DVD播放机、三分之二复印机,75%的手表,75%的礼品玩具和60%的欧美体育用品的生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