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城农村劳动力的权益维护和保障问题,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正在下大力气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况、其权益受侵害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改善进城农村劳动力生存状况的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2009年暑期在福州市部分企业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特征中的文化程度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选择老乡或亲友介绍这一途径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对降低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对老乡或亲友的依赖性,转而参加政府统一有序组织的进城就业,以提高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及合法权益的保障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仇敏 《魅力中国》2014,(23):27-27
进城务工人员人员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进城务工人员自身对他们的“市民化”进城、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公平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密切关注。本文结合中央新近出台的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以及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现状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以往专门对跨地区就业农村劳动力实行的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将被废止,农民工进城不再办“流动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将坚决清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并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劳动力市场集中整治,打击职业介绍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取缔各类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5.
“一导三化”培训高质农民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要善待农民工,加强对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重农”思想。最保守的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达到1.5亿人。有统计显示,珠三角地区存在严重的“民工荒”。“民工荒”从何而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等于有效供给,进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就是“质量荒”,根源则是民工的“教育荒”。  相似文献   

6.
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国工人队伍构成发生历史性变化,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城市户VI的劳动力,成为当今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2010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农民工已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所以我们应该弃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过程,是农业劳动力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化的过程,也是非城市居民追求城市文明的过程。农民工进城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非农产业的现象,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化过程。理解政府对农民工进城的制度安排,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化问题。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调整是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起点建国初期,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  相似文献   

8.
近年国家对农民进城就业管理服务政策的调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得到改善。但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仍不可忽视,劳动力市场体系、规则不健全,监管不当或乏力。需要在推进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健全市场法规,改进政府监管机制,营造节省劳动力流动制度成本、劳动者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优势将长期保持,但年轻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正在结束,无条件供给的发展方式不能继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任重道远,但受制度性因素困扰,转移陷入胶着状态。需要立足当前,明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战略任务和制度创新目标及思路,解决影响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建立市民化的制度通道,在农民进城就业的全过程加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原因,也有城镇的因素。应用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中,农村推力和拉力都有所减弱,这表明影响农民工进城的农村障碍正逐步弱化。  相似文献   

12.
招聘,招聘     
一双双寻觅的眼,一颗颗怦动的心,期待、希望,在这里生成,观望、无奈,在这里发散。 大学生毕业觅职、老职工再就业寻岗、农民进城务工……一方面是强劲的城市社会用工需求,另一方面是各类人群的求职渴望,形成了中国社会过去不曾有过的庞大的供需见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6,(5):48-50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多年过去了,农民工的作用已经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如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民进城务工已不仅仅满足养家糊口,他们更渴望融入打工的城市,做一个真正的城市人。因此,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及时转换农民工身份,从根本上减少农民,完成从农民工到城市新移民的转变,促使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民工与城镇下岗职工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讨论了农民工进城与城镇职工下岗这两种并存的社会现象,认为城镇职工下岗与农民工进城没有必然和联系。章分析了政府为解决城镇职工下岗问题而实施的“腾笼换鸟”政策。提出应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协调城乡就业关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推进的步子更快,去年我市的城市化率已达56%。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城买房,享受市民的生活,但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逆流”。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报告》2007,(15):1-1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阶段和工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温饱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的转移也有很大区别。这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闸题带来机遇。但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村仍有1亿多中年以上为主、多以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形式存在的富余劳力,亿万进城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区域差异,有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基于我国7省市农民工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区域差异,进城动力和阻力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农民工进城务工意愿依次上升,东中西部的主要进城动力分别来自于城市生活条件好、事业发展空间大、工作在城市,进城阻力都主要是城市消费太高。各区域农民工的月收入、工作行业、就业途径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在选择进城务工还是务农的过程中,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继续留在农村的成本和收益,然后建立在这些成本收益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思考托达罗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山东经济》2002,(3):14-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进行最优配置。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必然造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认识到“农民进城”现象的原因,通过经济学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我们的政策取向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08,(8):23-2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灾区的重建工作有一个非常低成本的简便可行的方法,就是让灾区那些打工者所在的各个城市接纳这些已经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灾区农民劳动力,让他们直接落户所在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