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波 《黑河学刊》2007,2(1):50-5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必须法律化和制度化,必须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具体的制度模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只能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需要决定了人类文明的产生 ,物质、政治、精神三大需要产生了三大文明。而政治文明的标志就是民主政治 ,因此在物质、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决定了民主政治逐渐发展的必然性。“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建设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要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更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党内民主建设搞好了,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并进而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当前应着重从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程序民主建设、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培养党员的民主意识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朱轩 《黑河学刊》2011,(9):45-4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则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当前,我们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党内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而使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显示出强大生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吴利才  张晓波 《魅力中国》2011,(11):112-112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分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探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方法和有效途径,对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坚持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党内民主,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文章从当前党内政治生态存在的三大问题出发,分析认为党内民主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主要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实现决策民主化。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沿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8.
杨龙文 《魅力中国》2013,(10):36-3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充分体现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体的发展布局。而农业机械化是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得力措施,是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事物的构成要素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处于相对协调的良性互动的状态。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要以民主为首,这清楚地表明: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和首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理论主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对国际政治发展中民主化潮流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2.
洪江 《北方经济》2006,(2):76-78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理论的高度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理解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上述三个根本问题,邓小平通过对比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异同给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框架,同时他还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原则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焦石 《发展》2004,(2):13-14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原则和前进方向。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民主政治进程,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一般来讲,不同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权思想是现代人类精神进化的一个价值原点。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民主思想、人权观念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实际上没有人权的实现,民主就不可能生根,没有人权的民主只能是空谈的民主。因此,我们只有认真普及人权知识,真正实现人权保障,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才能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波 《魅力中国》2011,(20):100-100,57
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基层民主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本文以农村选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突破口,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和实质,而依法治国则是使二者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媒介,是实施途径。三者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所在,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中维护农民工政治权益的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在乡村和城市都处于边缘化,导致农民工政治权益空壳化,这既不利于农民工政治素质的提高,又妨碍城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工的政治权益,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向重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强调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确保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依法约束和管理。经过努力,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基层群众与政府沟通的主要途径。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与和谐,是实现社会主义基层群众民主自治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强调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