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我国2002年推行经营性用地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工业用地仍然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通过土地出让模型比较不同出让方式的效率,分析工业用地协议出让所产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在工业用地的出让中推行招拍挂制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在工业用地招拍挂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的自身的特殊性,汲取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经验和教训,从宏观和微观上完善招拍挂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3.
研究目的: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企业对工业用地使用年期的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析发生用地偏好背后的原因。研究方法:混合logit模型。研究结果:相比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倾向于选择50年工业用地使用权;相比大中企业,小微企业更偏向于租赁或20年短期工业用地使用权;地方政府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外部融资环境和税收政策对企业用地选择有约束作用。研究结论:政府放弃低价引资策略,增加工业用地供应量,提高土地供应占比均衡程度,降低土地抵押贷款等融资门槛和实行差别化税率均能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工业用地,实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规范经营性用地供应,有利于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优化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在简述了经营性用地供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演变后,分析了部分地方经营性用地供应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小映 《农村经济》2022,(12):11-16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的性质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性质做出符合实际的、具有一致性的理论解释。单纯的“民事行为说”或“行政行为说”都不能按照一致性的原则对两类土地出让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而“混合说”则具有比较好的、可同时适用于两类土地出让的解释能力。从“混合说”出发,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就必须按照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的原则,建立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两类经营性建设用地在同一市场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同时,必须按照“同地同责”的原则,建立包括规划管制、入市许可、权利规制、收益调节、有形市场等内容的统一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工业用地的协议出让和市场化出让对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效益产生的不同影响后,结合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最新法规,用经济学观点分析了工业用地市场化出让的特征,分析了法规的实施对优化资源配置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实施该法规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明确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职能、职责,理清入市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概括总结法,以14个入市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分析范本,析取合同条款中映射出的政府角色,并从入市全流程视角剖析政府在入市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路线。研究结果:(1)入市中的政府角色主要体现在构建制度环境、培育市场、市场准入管理、协调收益分配和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2)政府角色不能超越入市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底线,需加强防范政府角色错位、越位和缺位风险;(3)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应是当前阶段政府角色的价值追求。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充当"掌舵人"角色,优化规划编制,强化用途管制与批后监管,指导监督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在此基础上,还权于市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调研为基础,重点研究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当前试点县(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显著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市城乡结合部类型、农村地区类型、城市规范管理类型等三种类型。基于增值收益分配失衡、集体经营组织薄弱、"入市"与"征地"收益差异过大等问题分析,提出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对策建议:(1)完善土地入市增值收益核算与分配机制;(2)加强规划引导,顺畅土地入市程序;(3)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和完善税制;(4)加强收益统筹;(5)协调"入市"与"征地"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城乡规划和农村集体性经营用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分析了我国某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情况,以及涉及到的制度、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城市化、工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土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节约工业用地是减少矛盾的方向之一,电解铝厂运用改进设计,精大细算,达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并举几个工程为例。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检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资源富集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2)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和资源类型分组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东部城市、矿业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小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受政策扶持的驱动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各地区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继续细化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纾困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空间,凝练可推广的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相对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土地相对绩效更合理地衡量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利用索洛残差法将上海市工业园区土地绩效中受地理和政策差异影响的部分剔除,得到更具可比性的相对绩效产出指标。研究结果:相对绩效排名和绝对绩效排名具有较大的差异,区位好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通常被高估,而区位差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被低估。研究结论:相对绩效能更好地反映工业园区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实现情况,以达到土地绩效评估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基于利用主体视角探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方法:以萍乡市安源区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工矿用地变化特征,采用用地单元转换概率表达主体决策行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定量研究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1)安源区现状工矿用地和工矿废弃地数量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其中工矿废弃地变化较为剧烈;(2)政府、工矿企业、农民和居民的土地利用行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工矿用地变化,其中政府的决策权重最高,居民最低;(3)工矿企业决策受煤炭资源储量影响最大,农民耕地和园林地的利用决策受土壤质量影响最大,距农村居民点距离和环境质量则分别是农民和居民公园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安源区工矿用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转型发展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工矿用地的整治和再利用应综合考虑不同主体的决策行为和主要影响因素,工矿用地变化模拟模型可以定量反映主体决策对研究区工矿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其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规模、结构、强度、布局和效益5个方面构建包括18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广州市不同行业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揭示行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形态,并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的生产要素高级化序列递增;行业用地集约度呈"三圈层+两类特定区"的空间分异规律,三圈层行业用地集约度先增后减,两类特定区的集约度最高;各种集约类型行业用地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规模集约型行业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结构集约型行业逐渐增加,强度集约型行业先增后减,布局集约型行业相对稳定,效益集约型行业先减后增。最后针对广州市行业用地集约度空间分异的存在高集约度的行业不多、集约度水平与产业地位不匹配、行业用地布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调整行业结构、分区制定工业用地策略、分类引导行业用地布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及其应对措施。研究方法:从经济新常态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出发,阐述产业转型升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讨论产业转型引致土地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1)产业用地管理的无差异性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土地管理的内在差异性脱节;(2)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较为严重;(3)粗放用地对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4)产业用地退出面临很多现实的障碍。研究结论:通过反弹琵琶、产城融合、建设用地减量化、实施多元化的产业用地退出机制,探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设用地管控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推行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促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行政的最佳配置,走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法。研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断丰富;当前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供地过程不规范、批后监管不足等问题;通过项目集中集聚、技术改进、存量挖潜和社区就业4种模式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结论:坚持科学规划工业用地;制定合理的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强化工业用地预审;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体系和法规体系,强化批后监督手段,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统计分析法和定量评价法分析了江西省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行业和区域特征,拟为区域差别化政策制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江西省工业用地的行业和区域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支柱行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较高,非传统行业和升级转型行业偏低,空间上呈现了大致的由北往南、由中部往东、西部降低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为投资强度,次要因素则因行业和区位而存在差异。通过加强管理、分行业和区域差别化提高投资强度、严格执行现有用地标准及建立奖惩制度等可有效提高其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出让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工业地价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T市1999—2015年工业用地出让的地块信息,实证研究政府影响因素、企业特征、区位特征和地块特征对工业地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虽然现有工业地价形成不同于成熟市场机制下由供需双方决定价格,但是当工业用地供应量增加时,工业地价会受到影响,呈现下降趋势;协议、挂牌和拍卖方式依市场化程度从弱到强传递市场信号,对工业地价产生影响。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政策对工业地价产生了拉动效应。研究结论:要改进工业用地配置绩效,应将新增工业用地供应与存量使用情况挂钩;工业用地出让应采用更市场化的用地竞价或者减少挂牌时有明显排他性的限定性条件,并合理调整最低出让底价。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指标反映的行业间差距明显(;2)江苏省的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均低于上海,具有提升空间(;3)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为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结论:将工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实现产业的优化调整与布局,有利于发挥地区产业比较优势,促进江苏生态大省的建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