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微 《沪港经济》2015,(3):29-31
上海迪士尼项目进入开园倒计时,业内人士预期,该项目能直接或间接撬动2000亿元左右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的发展。于是,这块大蛋糕如何切分,便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上海"两会"热议迪士尼"上海迪士尼"被称为"后世博时代的上海经济引擎",自启动起就备受关注。临近开园,迪士尼乐园再次成为今年上海"两会"的热议话题。上海迪士尼开园后,大客流或将成为常态。目前迪士尼方面已经在考虑通过票务政策来控制客流。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旅  相似文献   

2.
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重要集聚地。文章从跨国公司集聚上海对上海经济产生的集聚效应和直接效应角度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意义,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上海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的可行性,并在文章的最后就上海如何建成跨国公司集聚地提出了具体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上海发生的深刻巨大的变革,引起举世瞩目。海内外企业,纷纷入驻上海,入驻浦东。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已不仅是一种口号,也不再是一个梦想,而已成为一种追求,一种奋斗,成为可以眺望的远景。 就“上海如何建设成为金融中心”这个专题,记者联系走访了专家权威,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来自东西半球两个金融中心的专家的一番见解,无疑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过去十年,上海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内金融中心。并且上海市政府提出在201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目标。但是到底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笔者在上海与香港分工协作前提之下,就谁应建设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问题提出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是决定天津前途命运的"制胜一招",在过去的一些年里,滨海新区的建设速度是比较快的,而如何才能持续地进一步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年上海开放开发其浦东新区时,一些有识之士曾把我们天津的滨海新区与浦东比较说,天津的滨海新区比上海的浦东面积大,且比上海的浦东发达.可是没有多久,上海的浦东就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并且使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于是有人写文章说,滨海新区应成为天津的浦东,意即要象开放开发浦东那样开放开发滨海新区.是的,我们天津如果真能象上海开放开发浦东那样来开放开发滨海新区,那么我们天津就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资》2005,(11):79-80
上海,是我国最早使用燃气的城市,是我国城市燃气事业的发源地。1865年,上海建成第一家煤气厂,于当年11月1日开始供气,从此开始了上海的燃气事业。悠悠百年,历尽沧桑,走过140年历程的上海燃气如今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集团,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天然气时代。早在1861年,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一些英国商人就倡议在上海生产和供应煤气,  相似文献   

7.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是上海支柱行业中新崛起的一家名牌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上海日立仅用了8年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成长为家用空调压缩机行业的"龙头老大",为全国众多著名空调厂商提供"心脏",并朝着成为全球供应商的目标努力。他们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坚持"创新":以创新的经营思想、创新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技术开发推动公司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8.
李丽珍 《宁波通讯》2014,(17):36-37
<正>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至今已有一年。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领跑者,上海自贸区给正处于"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理念,也成为各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自贸区的诱惑:从"争抢"到"对接"外界一开始就对上海自贸区就寄予了厚望。反应灵敏的资本市场上,  相似文献   

9.
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先启动邮轮经济的城市。2011年2月的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上海邮轮母港。6月,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副市长赵雯主持邮轮经济专题会议,召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海锦江国际集团等相关企业,为组建本土邮轮船队出谋划策。9月,市政府领导与锦江国际集团等企业领导前往美国考察国际邮轮公司运营情况,进一步推进了方案的形成。上海发展邮轮经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1911年入秋后,上海知名绅商李平书内心就一直在亢奋和犹豫中。这一年的中国翻天覆地。10月10日,武昌城引爆了一颗革命的原子弹,恰似地震波强烈地撼动着全国。李平书(名钟珏)也在这一年达到了他的人生巅峰,成为辛亥上海光复的领袖,上海首位民政总长。第一总是值得写一笔的。  相似文献   

11.
孙汝祥 《上海国资》2007,(11):30-33
3大战略明确张江集团定位《上海国资》:2005年12月,您出任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成为张江集团的第6任一把手。短短几个月之后,2006年第一季度,张江集团就提出了3大战略,为张江集团的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请您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外地户籍的硕士生孔佟伟,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终于拿到了上海户口。尽管经历了种种麻烦,每一环节如履薄冰,但他无怨无悔、庆幸万分,"我给上海做了贡献,我和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北京郊区的农村大妈江秀云,正因为女儿失去农业户口而十分懊恼。尽管她所在的村庄,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民们都在期盼着被征地以及那笔颇为可观的补偿款,但江大妈却对"成为城里人"有些担心:"农民就像散养的鸡,只要给一块土地,就可以自己觅食,但突然变成圈养,肯定会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丁媛  赵磊 《北方经济》2009,(12):76-77
按照国际标准,早在1999年我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发展老年人旅游市场的条件适于老年旅游的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提出一些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应对策略,推动老年旅游成为上海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正外地户籍的硕士生孔佟伟,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终于拿到了上海户口。尽管经历了种种麻烦,每一环节如履薄冰,但他无怨无悔、庆幸万分,"我给上海做了贡献,我和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北京郊区的农村大妈江秀云,正因为女儿失去农业户口而十分懊恼。尽管她所在的村庄,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民们都在期盼着被征地以及那笔颇为可观的补偿款,但江大妈却对"成为城里人"有些担心:"农民就像散养的鸡,只要给一块土地,就可以自己觅食,但突然变成圈养,肯定会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资》2011,(5):6-6
以临港产业园、虹桥商区等为代表的新平台,是未来上海产业版图上的重要支撑点,有望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就产业而言,上海的重点近年来已十分明确,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平台和载体。临港产业区与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东西两极两个新建设的园区,就承担着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和酒现象     
徐燕  晓真 《东方经济》2001,(5):27-29
和酒,一个在两年前谁也没听说过的品牌,居然以29.6%的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上海黄酒市场的老头老大!这是上海商情排行榜公布的。和酒的上市,是在1999年。当年就在上海市场取得了2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利润200多万元。2000年,和酒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5000多万元的新高度,实现利润500多万元。短短两年,和酒成为名牌企业上海冠生园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赢得了以白领衔的上海青年人的喜欢,也赢得了江浙一带新潮消费的喜欢,和酒完全有别于我们印象中的黄酒,成为一个蕴含现代化的新名牌。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上海自贸区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自贸区一经提出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壮举,其在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开张,其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的改革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的农业很早就开启了土地流转之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引进了大量外资,成为企业聚集的地区。上海的乡镇与村庄在这一潮流下也相继开办企业,当地的农民成为工厂最早的一批生产工人。有了工厂的就业机会,工厂的工作时间挤压了农业生产的时间,而工业收入高于农业收入,且比务农轻松,所以一些农民将土地抛荒,只种足够自家食用的口粮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著名的航运中心,无一不是国际性大都市大港口,无一不是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无一不具备了超容量的集聚功能和强烈的辐射功能。上海要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就应该具备适应“亚洲最大贸易中心”的深水航道和深水港,就应该成为亚洲地区一流的航运交易和航运信息中心,就应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港制度,就应该成为东亚最大的物流中心,就应该提供配套齐全的航运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达到如上标志性特征,要能够真正做到对国际航运及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就必须真正地将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上…  相似文献   

20.
阿丁 《沪港经济》2004,(12):27-29
读懂创意-新天地创造商业神话 没有令人生厌的吆喝,没有刻意的商业炒作,上海新天地似乎不经意间,就在商场如林的上海滩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大都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商业神话,不仅上海本地人交口赞誉,不少第一次到上海来的人也会慕名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