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与善治:风险社会视阈下公共危机的应因之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当今社会已经被异化为“风险社会”,独具普遍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及共振性特质的风险时刻在拷问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基于风险社会的理性考量,在对我国当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制度现状检视的基础上,进行了缺陷性分析并及时地提出了相契合的应因之策,以期为当前我国社会系统工程实践中公共危机的治理与善治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危社会,公共政策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危机所具有的特性不仅增加了危机政策制定的难度,也对公共危机政策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危机政策主体还存在危机决策者的综合能力不高、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不强、民众有效参与及意见反馈机制缺失、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到位等较多不足,需要从提高危机决策者的素质、发展"外脑"提高政策质量、吸引民众、大众传媒参与危机政策制定过程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危机深受全球区域一体化影响,具有复杂性和跨界性双重特性。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时既要遵循公共危机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抓住现代公共危机的特征,创新公共危机管理方式,引入府际合作机制,并根据公共危机演变过程中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与之相适应的府际合作机制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是矛盾的多发期,一些矛盾处理不当会导致群体性公共危机。本研究总结了公共危机产生的种类与原因,归纳了政府积极传播对化解公共危机的作用。通过对公共危机中有害信息传播规律的分析,并联系我国当前的传播现状——传播理念、方法、方式滞后;传播渠道协同性差;政府与部门之间无法信息共享;传统政府组织结构传播效率低,提出了改善公共危机中的政府传播需要改造传统的政务流程;完善危机政府传播机制;构建政府传播的电子政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治理视野中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行使社会治理职能的生命线,公共危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建设政府公信力,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和提高能力,将公共危机治理转化为塑造政府公信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各类突发性事件频繁出现。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必须建立财政政策应对机制。同时应采取建立财政危机管理机制、防范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资金保障机制和建立应付突发性公共危机的财政应急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水平及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加之社会处在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等领域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各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及冲突更加凸显,有必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制。公共危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严重时会导致相关区域陷入混乱。各地各部门要将公共危机管理与当地危机管理实践紧密结合,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尤其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加强危机管理,做到处理及时、有效,使危机利益关系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危机频发,公共危机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高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能力担负起这个责任,不断提升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本文从公共危机的概念分析出发,提出了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揭示了高校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给予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政府会计需要改进,具有很多背景,如果从公共危机是常态、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特殊状态和形式的角度来思考,则可以把公共危机作为政府会计必须改进的特殊背景。这种背景之所以催生着政府会计必然和必须地加以改进,就在于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和管理上的诉求,就在于这种管理上的诉求需要强化公共危机下人们对危机信息全面、及时、公开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财政治理能力是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与保障。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能够有效缓解突发重大公共危机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员伤亡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对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财政是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复合韧性治理的基础和支柱以及公共危机治理是财政的应有职能两方面入手,阐述了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治理的价值属性。基于财政应急资金是财政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核心,探究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最终从财政应急日常运行、财政应急预警防范、财政应急灾时处置、财政应急恢复重建、财政应急监督评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危机财政应急治理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能力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背景下,财政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项公共支出绩效。公共风险与公共危机是现代社会的常态,政府的使命就是尽力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作为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共财政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影响着应对危机的效力。本文通过对中介指标和结果指标进行衡量评价,对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能力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提出了从"资源"和"制度"角度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财政能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危机多发的关键时期。我国在较短时期内承受着变迁性、转轨性、全球化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长期性和危害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给政府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危机事后的被动应对,而忽视事前的主动预防。根据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提出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常态化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阐释其运行机理,初探其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危机具有非常态性,非常态的公共危机的化解需要非常规的公共危机决策,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公共危机决策是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公共危机决策在约束条件、决策目标、资源调动、决策程序和决策效果等方面体现了特殊的性质和要求,对公共危机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有限理性人,公共危机决策者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配套建设,弥补公共危机决策的制度缺陷:二是决策一把手要培养九种能力,强化五种意识;三是健全公共危机教育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危机救助资金的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内容的初次评价(基于真实性、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回应性六个方面)和再次评价(基于三级指标体系),对我国2003年至2012年关于公共危机的132份审计公告进行公共危机救助资金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为摆脱公共管理领域发生的重大危机事件,而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的过程。一个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应该包括危机发生前的监测预警机制、危机发生后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总结评估机制等环节。同时,政府危机管理还应注意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制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务公开,加大投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应急管理的制度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光顾,从"非典"到"禽流感",从"9·11"到"4·11",从哈尔滨水污染危机到8号台风桑尼,从东南亚海啸到美国新奥尔良飓风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灾害威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的发生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提出了挑战。公共危机管理策略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化解政策困境。这不仅需要确立公共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还需变革危机决策的方式,更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在其中的作用,进而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事件,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代政府必须全面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当危机爆发时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国政府在长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须从预警、决策、社会力量动员等九个方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过程。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中的的基层组织,在危机治理中具有信息、资源和灵活性等优势,然而,应急组织保障不力和社区自治建设的薄弱限制了社区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效能最大化。因此,应该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适时加强社区危机治理的组织建设,培育良好的社区应急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频发的根源在于公共治理理念及公共政策的偏差。政府应始终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来治理危机,这是消除或减少公共危机之根本。政府功能和责任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不应该、也不能够承担危机的全部责任,必须积极寻求社会的参与和合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定性力量,政府应依靠公众和民间组织,善用媒体,组织社会力量共度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