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茶,新的城乡一体规划正在逐步开展,乡镇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整理受到人们空前的关注,探讨乡镇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的方法技术需求迫切。将GIS与Voronoi图相结合,研究乡镇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信阳市为例,分析了地形、公路及河流等自然、社会生产环境因素对乡镇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综合运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动态度、核密度、邻近距离测度等方法,定量分析江夏区农村居民点1996、2006及2016年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识别影响演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大城市周边农村居民点演变剧烈,各街道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江夏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从"单点高值集中"向"多点中高值集中"转变,整体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差异;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地形的限制作用减弱;农村居民点呈现明显且强烈的向大城市中心城区聚拢的趋势与特征;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镇区、一般镇镇区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变化更加明显;社会、空间和经济维度分别对农村居民点演变产生复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太原市的教育资源的分布进行研究,文章利用最近入学距离模型计算居民点到达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最短距离,并利用机会累积模型得到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对居民点的覆盖情况,且借助ArcGIS分别得到最近入学距离及多环缓冲区图,从而得到太原市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地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旨在破解择校难题,追求公平教育。已有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学区制背景下教育资源"资本化"现象确实存在,并带来教育资源的内生性,强化了"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基于此,阐述"学区房"内涵以及基础教育资本化实证经验,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学区房"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学区房"不均衡分布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出改善"学区房"不均衡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影响杭州市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城市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市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空间相关性计算等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城市设施分布特征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两个角度建构其与创意产业空间分布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模型,探索影响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的城市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创意产业在城市空间中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意人群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偏好,而空间的活力来源于各项要素的异质性集聚和多样活动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人口—教育资源空间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空间协调的重要保障。以北京市为例,借助学龄人口分布数据和教育资源格局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距离协调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进行历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的教职工分布、学校分布,以及幼儿园的招生分布格局与学龄人口的空间协调度较高,各区县幼儿园、小学的学校数和教职工数量与学龄儿童的空间协调度不高;丰台、昌平、朝阳、大兴四个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其中昌平、大兴和通州的教育资源匮乏现象比6年前更加严峻,东城区、西城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常住人口有大量盈余;复合指标的历史对比显示,2012年的人口—教育资源协调度低于六年前;制约人口与教育资源协调度的关键性因素在于人口格局变动迅速、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过度聚集于主城空间;信息采集反馈系统不完善,教育资源自我协调、优化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建立人口—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协调系统,并将教职工数、财政投入和学校品质等数据纳入系统,促进人口教育资源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及时协调。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主办,城关区就业培训中心承办的城关区第三届"贴心妈妈"月嫂技能大赛在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举行,来自省妇联家政公司、兰州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明辉育婴天使服务中心、兰州好月嫂家政公司、兰州三  相似文献   

9.
城市商业是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人口、经济、消费者观念等因素都与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密切相关,城市商业设施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是商业空间结构的关键体现,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表现出集聚、扩散等多种特征。在梳理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城市商业设施空间分布形态是由内外多种因素遵循一定规律共同作用决定的,并以成都市为例利用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对影响商业设施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交通、环境等因素作用显著,影响力最强的三个指标是人口密度、公共交通密度、居住区密度。此外,各类商业设施在空间分布上还存在明显的内部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会相互吸引,尤其是餐饮场所、购物场所以及生活服务场所三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各地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旨在破解择校难题,追求公平教育。已有研究与实践经验表明学区制背景下教育资源“资本化”现象确实存在,并带来教育资源的内生性,强化了“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基于此,阐述“学区房”内涵以及基础教育资本化实证经验,结合天津市中心城区“学区房”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学区房”不均衡分布的溢出效应,进而提出改善“学区房”不均衡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建设面向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为视角,运用GIS方法理性分析沈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层级、建设规模、空间分布特征,与服务人群、规范标准、使用效率等进行挂钩,综合评价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公平程度,并在控制体系、建设规模、服务范畴、布局模式、建设管理等方面对沈阳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给予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应该以追求中等职业教育公平为重要原则。现今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性问题,完善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学区绅士化及其社会空间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是引发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原因之一。教育设施的差序格局与社会阶层分化共同推进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演化格局的细分化,进而产生重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力量之一:学区绅士化现象。在分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介绍国外教育设施与社会空间分异关系的研究热点,分析了中国城市教育设施不均衡及其引发的学区绅士化现象,认为学区绅士化现象存在值得思考的负面效应与社会风险,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空间俱乐部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格局与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加剧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区市民中秋节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随着距离居民居住地空间的延伸,休闲活动强度逐渐减少。这种随"距离减弱"的现象是北京市民休闲活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0-10公里的范围内,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外出休闲人数递减,但在10公里范围以外,外出休闲人数又有一个小幅的增加;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范围有限;公共休闲设施不足;出行时间集中,堵车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段文婷  陈有川  张洋华  朱子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6):中插19-中插24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准确预测农村居民点数量与分布趋势,而厘清其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是准确预测的前提.以黄河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居民点减少量为切入点,分时段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影响减少量的主要因素并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9年该地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在时间上先升后降,在空间上局部聚集,且聚集中心在不同时段间发生了转移;政策环境对农村居民点减少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不同时段间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总体来看,城市发展的内生需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外生催化两大驱动因素以及乡村发展这一阻滞因素在政策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相互作用,最终形成黄河下游地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的时空分布差异.农村居民点减少量影响机制可以为区域层面农村居民点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各县(市、区)农村居民点减少量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空间上,居民所负担的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通常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单纯考虑"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能全面衡量居住区位选择所引致的成本.为了更全面和精细地评价居民对于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的综合支付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住房与交通综...  相似文献   

18.
郑童  吕斌  张纯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0):115-123
以北京以及丰台区的适龄流动儿童分布和公立小学分布数据为例,采取社会地理学空间匹配的分析方法来测度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空间不均衡性。结果显示,无论在市域、城区还是街道尺度,流动儿童就学需求和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空间不均衡现象都存在。据此,建议在学区划定时不仅要考虑常住户籍家庭儿童的数量,也要考虑校区吸引流动儿童的数量,并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城乡结合地带,应尽量增设新的教育设施;或在现有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借助集体通勤方式提高这些教育设施的可达性,使更多的流动儿童得到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也变的日益突出,成为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城中村"的改造问题.论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示了兰州市城关区"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的收支变化、出行方式变化、邻里关系和就业状况变化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物流设施、物流信息化等代表性指标,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了31个省市的物流业竞争力的空间关联网络,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结构特征、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物流业竞争力呈现“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具有“核心—半核心—边缘”的分布特征;省域物流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可划分为四个子群,但普遍子群的密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品总额和空间邻近关系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构建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