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1月11日至12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国内相关省市及港台地区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区保护的理念、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这对我国今后的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本次论坛,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而这些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需要关注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郑义门古建筑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为基础,阐述政府、企业、民众协力参与保护开发和管理建筑遗产的一些探索,并就建筑遗产如何更好地传承文化、促进未来发展,提出思路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4.
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在重庆近代历史建筑中,使领馆建筑遗产丰富且具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为了解决重庆历史建筑在传统静态保护模式下的弊端,对重庆使领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其价值构成和救护所面临的困难。在合理借鉴国外保护经验的前提下,提出重庆使领馆遗产保护再利用机制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建筑遗产保护是我国建筑学和历史教育领域新兴的一个专业方向,由于该学科专业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教学方面存在与时代要求脱节的现象.本文从建筑遗产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新时代下国家文化复兴的总体目标,以北京建筑大学的建筑遗产教育的经验为案例,提出遗产教育中应注重培育文化自信,把国际遗产科学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6.
城市因历史而厚重。在构建城市历史的诸多元素中,建筑遗产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印度名城本地治里(pondjcherry),对其丰富的建筑遗产进行了系统保护和合理开发.在重启城市历史记忆、保留城市风貌独特性的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走出了一条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重新焕发活力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7.
一、中日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建筑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化遗产保护各个国家都有独自的形成历程,概念也略有不同。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称文物,日本称文化财。 相似文献
8.
基于TAM的新媒体特性与建筑遗产保护参与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容的新颖性、交流的互动性两个新媒体特性变量纳入技术接受原始模型(TAM)中,构建了新媒体特性与建筑遗产保护参与意愿理论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内容新颖性显著影响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新媒体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积极参与态度;新媒体交流的互动性显著影响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新媒体的感知易用性与积极参与态度。 相似文献
9.
10.
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建筑遗产的特色以及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概况的论述,分析了我国在建筑遗产保护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些启示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中国千千万万个土地征收上访事件中,对“公共利益”这四个字如何界定是法律留下的空白,也是矛盾产生的起点和焦点。因此在土地征收中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立法机关与各路学者对公共利益问题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然而结果却总是不尽人意。那么到底何为公共利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对它进行合理的认定?笔者将在本文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杭州是典型的传统古城,这座城市展现了历史建筑环境的充分融合,包括明清时代保存完好的建筑物,也有20世纪的新作。此外,激进的、企图对重要的纪念性建筑进行重建与再造,亦屡有发生。城市里著名的鼓楼,也曾经历副本重写。正统的遗产保护学推行一种尖锐的观点,甚至是极端的理念:在建筑的新与旧的交替中,将旧有的贴上真品标签;而新的副本建筑则视为赝品和对遗产的破坏。但事实上,合理的副本重写是更积极和包容的演绎,是可接受的,它体现了旧与新的双重有效性。正是包容了各种建筑元素的共存和累加,成就了当代的历史城市。 相似文献
14.
15.
工业建筑(设施)遗产保护和工业景观遗产保护是两种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相互联系、递进发展的不同理念及路径,它们在时空尺度选择、核心内容、价值取向及其参与学科或理论指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保护工业遗产重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工业文化精神为核心,通过优化工业景观遗产保护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功能结构和社会结构,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从历史到现代、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等多层面的整合与协调,促进工业文明的传承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行政法确立信赖保护原则的法理基础信赖保护原则的法理基础究竟是建立在何种依据之上?这是一个不仅存在争议,而且还不十分明确的问题。理论界则是众说纷纭,各成一家。1、早期理论界反对信赖保护原则适用于行政法领域,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同时正处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我们的历史环境意识与文物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在经济建设中的拆旧建新、历史古迹的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时有发生,对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乃至经济效益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害。本文就目前我国对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新天地"的改建为例,提出从转变观念意识,推进管理机制的转化、制定相关法规、强化规划控制,实现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扩大舆论宣传,培养和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方面采取措施,保持历史的连续性,使历史建筑遗产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继续保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20.
公共利益是城市房屋拆迁合法存在的必要前提和惟一理由。近年,随着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设区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和工业园区建设等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拆迁数量剧增。各地政府为实现自己的城市建设目标,不断扩大征地的范围,强化拆迁工作力度。与此同时,失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由于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