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社会融入中表现最为积极,但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郑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研,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其城市融入问题也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入手,总结归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策略,即以完善社区工作为手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王勇 《价值工程》2012,31(20):321-323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力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城市适应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只有适应城市文化,才会最终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的特殊时期,城乡二元制引发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诞生。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由于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缺失、社会保障不完善、收入偏低以及身份认同等问题的限制,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任重道远。本文在实地调查采访南京市浦口区及盐城东台市的基础上,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特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限制因素,并就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适应与融入。当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城镇居民而言明显偏低,他们尚未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来,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偏向于"过客"、"外来者"等,在心理上对自己社会身份归属的判断也依然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外的"农民工"。为此,我们应当改革户籍制度,疏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并设立专门机构,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特有人群.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变为农民工中的主要群体.新生代的农民工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在吸收城市领先的资本与观念的同时,还掌握了其经营方式.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大多发展滞后,新生代的农民工创业仍然存在重重困难.因此,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提出,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开展创业活动的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分析、借鉴既有社会认同量表、访谈和自编测度语句等基础上开发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认同量表,对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验证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认同的结构和关联维度。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认同由自我分类、自我评价、社会评价、重要性、归属感、相互依赖感、社会嵌入和认知意识等8个维度构成。其中社会嵌入、归属感和相互依赖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群体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被认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办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的第二次创业浪潮。与老一辈农民工默默缔造出城市繁华,又悄悄隐退到农村养老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然而骨血中对故土的难以割舍,让他们希望家乡也能建设得像城市一样漂亮。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捻的工业技术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新生代农民工从打工者升级为小老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创业一户,带动一方"是社会对返乡创业者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个群体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并且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但如今农民工所处的特殊地位让这个群体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在进行自身的身份认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城市的适应能力。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和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并概述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数据相对稀缺,尤其是缺乏对于其内部细分群体的居住状况分析。本文基于采集自全国30个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两千余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具有以下特征:住所获取方式主要依靠单位提供和个人租赁,居住面积和设施条件较过去有所改善,居住状况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和流入地之间存在分异,居住稳定性有所提高,迁居大城市的意愿强于迁居中小城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居住特征与就业状况、流动类型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就业、流动和观念三大因素,通过客观支付能力和主观支付意愿两个渠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而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他们已逐步成为城市制造业的主力军,成为一线生产的主要技术骨干,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生产主力。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的稳定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或将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2012年4月份笔者参与了发生在外资企业的一起以新生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农民数量比重大,而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更是大量农民工群体的聚集地,对于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必须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更是关系着城市的城镇化的进程,必须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但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体制限制等却阻碍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年轻的一代,新生代民工身份认同的困境主要包括身份认同、城市认同、乡土认同和未来归属几个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产社会认同困境主要存在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职业身份与户籍身份的分离与错位、城市社会新场域与乡土经历的冲突、强烈的融入意识与融入机制缺失的矛盾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的困境问题,必须从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政策建构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城市和回归乡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亦工亦农"的尴尬身份下面临着进城困难,回乡无途的困境,即总体上他们进城遭到拒绝,同时他们拒绝回归乡土,即"双重拒绝困境"。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漂移"为切入点,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和乡土回归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是社会群众中特殊的一类人,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但是却被城市化边缘,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却被城市隔绝在城市群体之外。农民工肩负着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在度农民工新闻报道过程中也要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要从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上考虑新闻报道的角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权,新闻媒体报道是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媒介,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他们的群体能否快速融入城市将影响其工作状态及其效率,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温州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现阶段生活、工作、家庭等情况,指出他们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取代老一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就业的主力军,并更加盼望在入学、医疗、就业等方面享受更公平的待遇.为深入了解娄星区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尤其是当前他们的就业意愿,本研究计划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区11个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进行调查分析,较为客观地把握当前该群体的就业现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20世纪80、90年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打工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的20世纪60、70年后的农民工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和诉求,这就导致城市中的用人企业出现招不到员工的情况,从而陷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用工荒"的困境。本文基于对石家庄市新生代农民工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视角下"用工荒"问题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俊民 《企业导报》2010,(10):49-49
"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力军,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与管理技能进行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河北省这一特殊群体的培训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