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于1955年加入GATT的,就“入关”前日本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以“外汇预算制度”为主直接限制进口的封闭的贸易政策和以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说明“入关”前的日本在世界工业品市场上并无什么优势可言。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下,“入关”后的日本产业发展虽然面临了大量廉价的外来产品的冲击。但由于日本政府推行谨慎地分阶段实行自由化的方针,实施通过限制贸易对国内产业实行保护的政策,以新产业体制论对付贸易自由化,以产业改组论对付资本自由化,大大加强了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顺利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入关”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实施二战前的日本经济与欧美各国相比是脆弱的。为了保护本国产业 ,日本政府于1931年修改了关税税率法 ,对棉纱等制品实施保护关税 ,以控制进口 ,并且 ,这样的保护政策一直持续到二战后。由于日本政府一直实行国家统治经济政策 ,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非常困难。二战后 ,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1958年起美国的国际收支转为赤字。而此时 ,西欧各国的贸易自由化率已达到83%,而日本尽管1955年加入了关贸总协定 ,但是由于日本原则上仍然通过外汇预算来限…  相似文献   

3.
日本各界认为,如果日本政府不加快电子政府建设的话,就有可能会使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日本在构建电子政府的进程上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也使日本一直感到很大压力。因此,根据1999年3月小渊内阁在“产业竞争力会议”上的提议,日本确立了“在2003年建立世界最高水准的电子政府”的目标。此外,日本政府正在进行结构改革,政府、国民及产业界都对构建“电子政府”寄予厚望,希望能通过电子政府、电子地方政府的实现,大大改善行政制度,以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给沉睡了十年的日本经济带来活力…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复苏、崛起,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腾飞之“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重视宏观经济的调控,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塑创了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一、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日本政府认为,经济运行永远是动态的,一些产业的兴起成长,必然有另一些产业在衰退。政府的任务是及时调整,避免更大的损失。战后,日本国内最早呈现衰退的是煤矿业和纺织业,它们曾是战后初期带动经济恢复和自…  相似文献   

5.
徐立军 《经济论坛》2002,(11):39-41
“入关”意味着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是双向的、渐进的。哪些进口,哪些出口,谁先谁后?“入关”意味着更大程度的政企分开,而政企分开是相对的、隐性的。政府管哪,不管哪,怎样管?对这些问题,当年日本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答案。一、利用“入关”大量引进先进科技依赖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日本“入关”后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战后日本的科技水平要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20~30年。1955年日本“入关”之初,国内的多数企业尚缺乏自主研究开发新技术的实力和动力,于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就成为日本及早形成…  相似文献   

6.
日本从战略上重视标准化的重大意义当前,依靠出口产品支撑经济的日本,正在积极地制定新的标准化政策,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其意义在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强化21世纪日本在世界上的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日本整个产业界开始认识到标准化扮演决定性角色的时代已经到来。2000年4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中提出,要把标准化和研究开发实行一体化实施。日本把标准化和研究开发比拟成一辆车的两个轮子,标准化的重要性等同于开展研究开发。2001年3月日本开始实施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把标准化作为振兴科技的一…  相似文献   

7.
陈言 《经济》2004,(5):22-24
日本主流媒体的调查显示,“厌中”情绪在日本民间很有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意”基础,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态度蛮横,日本右翼分子活动猖獗。而日本政界和学术界人士在谈中日关系时却总是只谈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货币,价格,汇率政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贸易组织与我国货币、价格、汇率政策的作用高静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原来的GATT)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刻的。从较长时间看,我国在“入关”的推动下,一些特殊非均衡经济特征和相应的金融特征将消失,如价格将单轨制、利率将市场化,汇率将单...  相似文献   

9.
徐斌 《经济论坛》2002,(16):65-65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有利有弊。如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是一个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简而言之,就是积极进取。在入世这个问题上,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过多地看到“冲击”和“挑战”,错误地将诸多调整、改革措施看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有人以为“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有的产业将会垮掉”。还有人以为“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暴露,会产生不利影响”等等。不可否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并将还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在初期,就业、收入…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中日经贸合作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日本国内的经济状况是制约中日经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而日元汇率走势尤其值得关注。日本国内的政治取向是制约中日经贸发展的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一)日本政府实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将对中日经贸未来发展产生影响。1.要对“加工贸易立同”战略赋予新的内涵。(1)继续加强制造技术的优势。在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制造业的重要性并没有下降,日本不仅在制造业的某些基础技术领域有绝对强项,其高端技术部分更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追赶的技术领域。因此,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日本虽然已将大部分家用电器等的生产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但日本仍继续掌握着民用工业品的生产、研制的核心技术优势,保持“世界高技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2)力争在世界信息产品市场上夺取优势。2001年日本制定了信息技术国家战略,力争要在5年内将日本建成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与此同时,日本的信息企业正在努力将日本“I-mode”手机推向世界市场,而大有前途的世界手机电池市场已经被日本控制了70%。(3)大力发展有助于解决环保、资源等全球性课题的新出口产业。日趋尖锐的环境、资源等全球性课题正在促使新产业的兴起,而日本正在再次利用环境、资源和新材料等问题的挑战来推进新产业和新产品的发展。比如日本现在非常重视开发燃料电池技术,认为燃料电池不仅将成为新一代汽车的主要动力,而且将成为家庭电源的主要提供方式,引起整个电力系统的巨大变革。同时,日本在开发纳米材料方面也走到了世界前列。(4)大力保护知识产权。过去,日本曾依靠仿制美欧国家的技术产品加快了经济的发展,现在,日本担心其他国家也来仿制日本的技术产品,因而正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2002年日本佳能公司从其拥有400名雇员的“知识产权法务本部”选送“打假”人才派到亚洲,每月揭出假冒品5-6次,结果在2002年下半年就使佳能公司在该国市场的销售额增长了30%。(5)推行标准化战略。通过借鉴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分别在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领域利用确立“事实上的标准”夺取绝对市场优势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也在大力推进其“标准化战略”。比如在照相胶卷市场,佳能,富士公司与柯达公司等结成联盟,共同确立了事实上的标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围绕“事实上的标准”的竞争不仅在左右着一家企业的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2.要积极推进双边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FTA)合作的战略。近年来,日本政府深感仅仅依靠世界贸易的多边机制不是上策,因而展开了积极的“双边FTA外交”,其对象包括新加坡、墨西哥、泰国、韩国、智利、中国台湾地区等。2000年12月,日本新加坡两国首脑就推动实现FTA达成共识。由于两国间农业问题矛盾很小,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两国经济联合协定于2002年年初签署。其内容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相互投资自由化以及经济合作和技术共同开发等。继日新协定之后,日本墨西哥两国正加紧进行缔结FTA的研究。鉴于墨西哥与欧盟之间正在就墨一欧FTA进行交涉,预计该协定将可能在2003年生效,届时欧盟的商品将经由墨西哥“零关税”地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从而使日本商品在北美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遇到挑战。为使日本的企业能在北美市场同欧洲企业平等竞争,日本经济界急切希望在2003年欧盟与墨西哥签订FTA的同时实现日墨FTA。从目前状况看,日墨FTA在日墨双方的阻力都不大。在2001年11月的日泰首脑会谈中,泰国总理提议两国间缔结一个依据各行业的敏感程度多阶段地实现自由化的日泰FTA。对此,日本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态。在日韩关系方面,1998年秋金大中访日之际,韩方首先正式提出缔结FTA问题,日方也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政府指示有关研究机构就日韩FTA问题开展研究。日韩经济界也设立了“日韩FTA产业论坛”。从双方研究进展看,韩国产业界对与日本缔结FTA的担心较多,认为缔结FTA将对韩国的汽车、电机、电子、机械等产业带来重大冲击。而日方则主要担心农、林、水产业将会蒙受打击。此外,韩国经济界还明确提出应让中国加入进来。现在,日韩FTA面临的困难较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因发展各自经济而产生的合作需求,是导致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而这个根本因素又由于中国加入WTO而越发彰显出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日经贸交流的增加,近几年在两国的经贸交往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增强,贸易摩擦增多。近期,中日之间农产品、轻纺工业品贸易冲突加剧,关于海洋资源问题的对立与摩擦日益升温。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需求严重不足,致使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企图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实施技术壁垒,阻止中国出口商品的强大攻势。这一点从2002年发生的中日农产品争端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2002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以进口激增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为由,对大葱、鲜香菇、蔺草席三种主要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启动临时保障措施,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对超过限量的进口,分别征收256%,266%、106%的高额关税。而对主要来自三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同样造成日本进口激增的番茄、青椒、洋葱等三种农产品则不予调查。根据日方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日本番茄进口增加了26倍,青椒进口增加了307%,洋葱进口增加了65%。尽管日本国内这些商品的价格因此受到了明显影响,但日方最终均未启动调查。这表明日本从一开始就未能做到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一视同仁地看待,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给予歧视性待遇。 必须明确的背景事实是:农业在日本属于夕阳产业,农业人口逐年减少,老龄化严重,农村劳动力难以为继;农业生产成本高,缺乏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情报部2000年11月30日发布的日本农业统计报告,2000年日本农户数为312万户,比1995年下降了9.4%;农村人口1346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10.8%,是1970年的一半,农业从业人员686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7.3%;全职农户中50%以上没有15-65岁之间的男性劳动力;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一直处于衰退的趋势。 由于农业缺乏竞争力,日本政府对农业实施了多种保护政策,非但未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日本农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同时,日本市场流通环节过于复杂和僵化,蔬菜从生产到消费必须经过“生产-上市-批发-零售-消费”等诸多环节,这进一步抬升了农产品价格,直接损害了广大捎费者的利益。日本是全世界农产品价格最高的国家,这理所当然地给农产品进口提供了市场空间。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日本三种农产品产业不景气的直接原因,是日本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缺乏竞争力造成的,而不能归咎于从中国进口的增加。日本对我国三种农产品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无论在程序上还是在实质内容上均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不符,是设置了地地道道的世界贸易组织所排斥的贸易壁垒,表明了日本经济复苏艰难之时就是对其贸易伙伴实施贸易保护之际。 2.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争端问题逐渐增多。在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日本发现自己的制造业优势有所削弱,贸易顺差趋于减少,技术开发犁风险创业活动不活跃,大学研究环境恶化,旨在加快专利审查、阻止专利侵害的行政、司法改革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日本近期将保护知识产权置于“知识财产战略”的首要位置。“在海外”加强了对日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改革,培养精通知识产权问题的专家律师,在日本海关加强刘仿制品流入的检查,充实有关保护企业秘密的法律,甚至考虑对泄露企业秘密的人追究、加重刑事责任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曾借美欧发达国家不十分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的漏洞,大规模引进、模仿美欧先进技术。据报道,现在日本企业每年由于产品被模仿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万亿日元,从而迫使日本自己也开始拿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武器。据统计,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拥有的从工学到电子、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多达1.7万件,估计每年光靠出售知识财产即可收入1000亿日元,而实际上每年的专利收入仅为几十亿日元。号称“专利管理先进企业”的佳能公司,有总值达1万亿日元的7万件专利,然而2001年其专利收益只有240亿日元。与之相比,美国IBM公司近15年来的特许费收入增加了100倍,2002年的知识产权特许费收入高达15亿美元(约折合1860亿日元)。这显示出日本企业在发掘和利用知识财产“赚钱”方面做得很不够。有人顸计,到2010年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市场买卖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如何扶持日本企业利用自己的巨大知识宝藏,已成为“知识财产立国”的一个重要课题。 日本政府将“知识财产立国”作为国策,就是要使日本以输出知识和智力为主,超越“技术立国”的时代,产生和提供附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信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几年涉及到中日两国贸易的知识产权纠纷变得突出起来。 3.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中国经济威胁论”的逆流,这种思维严重影响了两国经贸交流的正常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要求本国企业控制在中国的投资,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努力防止高新技术外流的逆流,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影响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地位,降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发言权,主张限制企业向中国转移高新技术,实行技术封锁,以防止中国的经济发展对日本的经济造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基于地平线图分析法,描绘出中日1985、1995和2005年的地平线图,从图形可以得出:中日两国的第一产业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例在上升。但总体上看,中国的第一产业仍然占据很大的比例,而日本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接近70%。日本的自给率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的自给率有所上升。日本自给率较高的产业是中国自给率较低的产业,而中国自给率较高的产业是日本自给率较低的产业,中日两国经济存在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确立战略性主导产业,利用其前向与后向的关联,推动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带动日本经济快速增长。韩国的工业化起步是在国内市场封闭的前提下进行的,而韩国的经济转型,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在开放型经济条件下实现的。日、韩两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之路,特别是20世纪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加快了两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转型的步伐,使两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结和吸取日韩两国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特别是广东现阶段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后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主要综合性大学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的知识产权本部建设。这也是近年来日本政府一贯倡导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具体体现。如何战略性地推进知识产权的形成及其活用,对提高一国产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日本大学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在日本整个知识产权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日本知识产权的重要源泉之一。因此,迅速健全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日本各国立大学于今年4月实行独立行政法人化的改制,各大学正在紧锣密鼓地对改制后的校内有关研究机构创造的知识财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建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日德两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引起日本制造业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1)日本政府错误的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虚拟经济热潮,既削减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竞争对手(美国)实体经济发展。(2)日元升值导致制造业成本上升并引起产业转移和本国产业空心化。(3)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结构和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创新产生重要抑制效应。因此,吸取日本教训和借鉴德国经验对于我国制造业持续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言 《经济月刊》2004,(5):22-24
日本主流媒体的调查显示,“厌中”情绪在日本民间很有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些“民意”基础.日本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态度蛮横。日本右翼分子活动猖獗,而日本政界和学术界人士在谈中日关系时却总是只谈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的经验(一)加速产业升级离不开政府扶持日本政府在战后追赶时期,是政府对产业发展发挥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产业政策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和干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按照国内各行业是否达到能同国外企业对等竞争的水平,分阶段地废除各种保护性措施而转向贸易自由化,再转向资本自由化。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制订“经济计划”为企业提供先进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资本、劳动力与产业活动等信息,为企业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做出一般的综合指导,另一方面,对于战后兴起的若干主要产业,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从目前我国及河北的产业构成看,工业仍占主体地位,在工业中,制造业又占主体地位。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看,制造业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一国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的最重要平台。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非常重视制造业并提出了完整的发展战略,试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沦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但经过短短几十年,日本经济再次崛起,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日本奇迹”。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分析,研究造成日本经济波动的内外因素,探究日本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期发现日本经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安倍经济学实施一年多以来,前两支箭发挥了一定作用,短期内解决了部分经济发展难题.随着刺激政策的提振效果减弱及政策的负面因素显现,日本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向明显放缓,而消费税的上调更是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长期看,安倍“新成长战略”这第三支箭是决定日本经济能否快速复苏的关键.日本政府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改革,才能带领经济走出长期低迷状态,但从目前情况看,安倍“新成长战略”阻力较大,政策困境与风险并存.如果“新成长战略”能够成功,将从经贸、投资等多个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并为我国带来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