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新的信贷机制提高信贷效益●石福林国有专业银行转变成国有商业银行,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要求银行必须建立新型的信贷管理机制,让信贷工作围绕这个机制有规律、有节奏地安全运行,最终达到对企业和银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降低筹资成本是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孙建功,孙丽平国有专业银行过渡为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企业性质。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国有商业银行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才能担负起...  相似文献   

3.
<正>一、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职能不转变,国家专业银行就不可能实现商业化,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转换职能,尊重和维护专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自主权,不在资金营运、贷款投向上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商业银行的运转机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商业银行区别于专业银行的主要特征就是把资金的使用权当作特殊的商品买卖,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营过程中不受来自方方面面的行政干预。在经营中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把银行办成真正的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笔者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如何运行,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银行要成为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金融企业,就要求把银行资金使用权当作商品买卖,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因此银行可自主决定资金投向哪里,投入多少,企业则有自主选择银行和获取贷款的权力。因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资金运用法则,建立起二者间新型的伙伴关系。一是要休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7)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延续了支持服务包括铁路建设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铁路建设资金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建设银行贷款,但由于铁路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期限长,再加上未来服务定价的政府干预和经营收入的不确定性,铁路建设贷款依然存在风险,作为发放贷款的主要银行——建设银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穆美琴 《经济师》1995,(12):54-54,6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企业筹资的影响穆美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改变了管理与被管理、供给垄断与需求依附的银企关系。从而,对企业筹资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银行与企业瞄准效益在贷款上进行双向选择;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化与产权明晰,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化,加强和重视贷款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1、政府行为不规范,导致或行贷被风险。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在自觉接受国家政策引导的同时,坚持“四自”和“三性”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用效益标准和风险约束来动员和分配资金。银行是配置资金的主体,政府的职能只限于宏观调控。然而在事实上,政府不仅从宏观上控制,而且还是…  相似文献   

9.
<正>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思路,1994年实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二个真正、三个建立”,即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它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体系.到目前止.从已经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措施来看,总体推进速度较快.效果较好.但是,金融体制改革最关键最实质性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造和区域性中央银行机构设置进度缓慢,国有专业银行对此的行为预期超前,以效益为贷款取向行为比校明显,使一些效益差的企业难以得到贷款的继续扶持,造成这些企业经营艰难,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10.
<正> 政府职能转换迟缓,行政干预难以排除。 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国基层银行与地方政府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各地政府出于考虑本地经济利益,往往直接干预或介入基层行的经营活动和资金安排,诸如指导银行“搞点贷”,发放“安定团结贷款”、“赋税入库贷款”等等,影响了基层行业务经营和贷款自主权的正常发挥,同时也使得信贷资金财政化倾向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三大障碍:(一)产权制约制约着银行面向市场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专业银行存在的产权问题: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一方面,专业银行的产权应属全民所有,而实际上全民所有是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抽象意义的国家代表全民占有所有的财产,却不能行使所有者的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于是实际上由管理机关──政府来占有…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专业银行具有双重性质的职能,既要按企业的性质营运信贷资金,完成利润计划,壮大自我发展能力,又要担负国家政策性银行任务,调整资金结构和产业结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职能又具有相对的矛盾性,难以同步施实。所谓企业,是指拥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能够用自己的经营收入补偿经营支出,获得合理盈利的经济实体。银行的利润来源于企业,而企业经营的效果,直接受信贷决策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专业银行要实现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首先要解决是的信贷工作中的问题。因为信贷是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银行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专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贷资产质量差、“一愈两呆”贷款比重大、贷款收息困难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与信贷员的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使专业银行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业务经营商业化和国际化.银行商业化讲求资金运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追求资金利润将成为银行工作的核心,它要求银行投入最少的资金,取得最大的利润.利润来源于银行资金运行中存、贷款利率之差.因此,探索研究银行资金运行的利率问题,寻找完善的资金利率模式是金融理论界研讨的重大课题.一、构造商业银行资金利率模式是银行资金运行改革的要求银行资金利率改革,包括资金利率体系改革和资金利率管理体制改革这两部分内容.它要求做到既要校正扭曲的资金利率结构,理顺资金利率关系,又要转换僵硬的资金利率形成机制,并建立与新的资金利率形成机制相适应的资金  相似文献   

15.
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李宏民,史春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为加强和改善对商业银行、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增强其自主经营、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  相似文献   

16.
浅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翟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使专业银行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才是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郑新民  郭宴庆 《经济师》1992,(11):58-58
<正> 目前,银行贷款风险日益增加,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断下降,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我认为,应采取以下避险对策。一、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实现银行企业化经营。首先,确立银行的正确地位,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求平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真正金融企业。自主经营的核心是对贷款享有真正的自主权。金融企业有了贷款自主权,就能按企业效益好坏、产品销路、项目前途自主地确定贷与不贷。这样才能形成企业选择金融企业和金融方式,而金融企业也自主地选择企业与项目的活跃局面。金融企业自担风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不仅能抑制金融企业目前存在的乱设机构,乱争业务,乱压票汇的问题,更重  相似文献   

18.
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专业银行内部来讲,应着重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资产风险防范机制,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二是建立适应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估机制;三是全面推行担保、抵押贷款方式,取消信用放款;四是建立贷款三级审批与“三查”分离制度;五是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银行信贷资产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外部来讲,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理解、配合和支持。1、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府机关对银行贷款的干预,从认识上解决好银行效益和企业效益相互矛盾的问题。树立银行经营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根本一致的观点,避免和减少政府对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需要,专业银行要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资金平衡、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如何转换专业银行的经营机制,是当前金融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此提出如下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20.
1.注意保护经济自主增长能力。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控制的重点一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和批租,二是银行系统的资金供给;既调控这些要素供给的总量,也调控其投向(明确了控制发展的行业);既使用经济手段,也使用行政手段(要求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进行直接审查,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其机理是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土地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供给,辅以对部分行业投资的直接管理,约束经济自主增长的速度,减缓低成本迅猛扩张的力度。这些措施在控制经济低成本快速扩张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