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要求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大量的富余人员问题。从1987年的劳动“优化组合”到1991年的“破三铁”,再到1993年的“分流富余人员”以至1995年以来的“再就业工程”,对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问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到底有多少富余人员?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富余人员?这一点有必要弄清楚,因为这是设计再就业工程的出发点。按市场经济标准衡量,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约在3000万左右。这一判断有三个根据。第一,近年来几千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平均约有30%左…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冗员过多,是传统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也是多数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的一个原因。因此,消除实际上是“隐性失业”的富余人员,乃是搞活国有企业、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有了一定的用工自主权,人才流动有了一定的渠道,富余人员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妥善解决的程度。 一方面,企业富余的职工并非是静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都会形成新的富余人员。因此,富余职工问题不仅是过去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包括煤矿)富余人员,成了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难题(过度负债、企业办社会)之一。如何分离企业富余人员,理论界、企业界多年探讨,仍未找出可操作方案。共识的阻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职工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再就业岗位缺乏等。但是,在国有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日益  相似文献   

4.
改革国有企业的核心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解决大量富余人员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标准衡量,全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大约在3000万左右,因此,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是一种大事所趋。但是,国有企业在分流富余人员上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做“减法”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减的同时,有效地做好“加法”。企业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面,应当勇挑重担,多动脑筋,联手行动,妥善处理,多做贡献。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职工,而且也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从各地实践经验来看,以下的分流思路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即以“精简、…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提出在劳动服务企业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新措施1.对安置在劳动服务企业的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富余人员,国有企业应与劳动服务企业签订安置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提供必要的安置条件,并支付一定的安置费,其标准为富余人员本人一至两年的工资总额。2.以安置富余...  相似文献   

6.
天津石化公司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三位主动下岗的幼教人员办起毛衣编织店。当“企业办社会”使企业不堪重负的时候,国有企业内的集体经济企业担负着特有的使命应运而生。它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安排岗位富余人员,加快企业生产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了巨大作用。“八...  相似文献   

7.
再就业工程纵横谈马汉章,王瑞庭有统计数字显示:从改革开放到199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城镇的失业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1995年首次突破3%,1996年达到3.4%,预计1997年将达到4%。据权威人士分析:国有企业目前实际富余人员远比国家统计的失业人...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富余人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企业职工队伍不断扩大,富余人员逐渐形成,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沉重包袱。  相似文献   

9.
这个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哪里去了?──关于江苏省棉纺针织厂实行再就业工程的调查徐荣生在国有企业中,如何解决富余人员出路,无疑是最使人困惑的难题之一。然而最近笔者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省棉纺针织厂调查时,看到的确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这个具有两...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企业财务处于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原有体制、政策下,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少,历史包袱重,竞争力弱。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和持续的动力。市场经济中,资本实力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国有企业原有体制是实行统收统支,企业利润上缴国家,后来实行了企业留利制,但由于所得税率高达55%,再加上调节税,企业留利甚微,一般只能是用作职工的奖金和福利。上缴后,企业就没有多少积累了,加上财政、金融改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实行拨改贷,流动资金实行信贷,使企业雪上加霜,负债累累。同时国有企业还承担富余而又不能辞退人员、退休人员的工资,国有企业包袱过重。因而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资本积累越来越少,竞争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11.
冗员过多,人浮于事是国有企业的一大通病,如何更好地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走好减人提效之路,更是国有煤矿面临的一大课题。2003年,郑煤集团超化煤矿采取“眼睛向外找出路、完善政策搞引导、周到服务促就业”等办法,大胆探索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新途径,成功分流并向外输出160名职工,使企业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目前承担的暂养人员政策性历史负担,从其性质上看,是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和社会的职能,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这种“企业错位、政府缺位”现象,与我国“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目标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职能定位不相适应,对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形成“政策性”制约。如何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暂养人员政策性历史负担,笔者认为,需从两个方面逐步进行:一是减少国有企业承担这些人员的相关费…  相似文献   

13.
穆青  刘烨 《煤炭经济研究》1999,(11):15-16,29
失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使撇开经济危机中的恶性失业,在公认的正常经济运行的状态下,也往往存在着相当水平的失业率。失业,一个数年前还被“待业”、“待岗”所掩盖着的字眼,如今却张牙舞爪地赫然徘徊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大地。这已是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而冷静地面对它。一、富余人员的界定通俗地讲,“富余人员”即指企业过剩的劳动力。而“过剩”是相对而言的。劳动力作为一个现时普遍认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可以用道格拉期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多经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葛爱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为安置富余人员、安排职工子女就业或为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策略,普遍创办了多经企业,这些多经企业大多具有法人资格,其经营方式有承包、转包、租赁、合作、合资等,兴办多经企业对搞好...  相似文献   

15.
一、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相对于企业的微观层次和国家宏观层次而言,城市可以说是改革的中观层次。“十四大”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实践中出现了一个明显趋势,企业改革的主战场逐渐由单个企业转向了国有经济集中的城市;改革的重点从单个搞活国有企业移向以城市为单位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继而由搞活国有经济到搞活国有资本;企业内部的改革延伸到包括国家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的改革,延伸到企业内外的综合配套改革上,而综合配套改革的主战场就是城市。因此,中心城市要切实从深化所有制改革入手,充…  相似文献   

16.
(一)机械工业企业“三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兴办第三产业出现了新的局面,企业“三产”发展迅速。一般的大中型机械企业都创办了自己的“三产”子公司,从数量上看,每个母体企业大约创办三个“三产”企业,从业职工占其职工总数的5%以上。企业兴办第三产业已经不仅限于安置待业人员和企业富余人员,而且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仅囿于兴办商业服务等传统第三产业,而且涉及到发展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等新兴第三产业;不仅仅只靠少数人零打碎敲地从事小三产,而且开始朝着广泛动员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是以原大连机床厂为核。乙,合并大连地区主要机床生产厂、附件厂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八五”潮间,我们坚持改革、改制、改造相结合,加强管理,以改革促发展,制定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精密、数控、柔性组合机床及自动线为重点,创一流企业,出名牌产品,发挥组合机床行业作用,企业振兴、崛起、腾飞的发展目标。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埋头苦干,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不断深化内部改革。精简机构和富余人员,使管理部门由原来的38个压缩到目前的14个,分流富余人员近3000人。划小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煤炭企业中富余人员过多的问题日益突出。尽快解决煤矿富余人员问题,不仅是国有煤炭企业摆脱目前困境、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必备条件,而且对国有煤炭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半站 《中国石化》1999,(2):30-30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把企业富余人员减下来而又不简单地推向社会,使“无情”的下岗得到“有情”的操作,确实需要有关部门或单位动脑筋,想办法,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借鉴一些单位的成功经验,在具体操作中将...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到党的十五大 提 出“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目标以来, 因受国有企业现实困难和宏观体制因素的制约,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和“转机建制”实践 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国有企业在实现初步扭亏以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 将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大中型国有企业 改革 ,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对于建 立和完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