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的重组愈演愈烈。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金融业重组的四种推动力量;研究了目前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重组的四种模式即:合作、合并、购并以及银行控股公司等;然后从对金融风险、金融机构效率与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重组对金融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金融业重组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业的并购浪潮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金融业出现了并购和重组;中国金融业应采取相应对策,加快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综合经营:中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是迎接金融业开放挑战的现实选择。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金融业综合经营制度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其拥有许多共性。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以集团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战略联盟等模式开展综合经营。在当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应营造一个运作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综合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璐 《新智慧》2004,(10B):33-34
当前,我国银行业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并购重组提高银行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从而实现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侵华的历史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金融业,掠夺中国的经济,打击中国民族金融业,推进东北金融的殖民地化.伪满洲中央银行是组织这些罪恶行径的核心机构.伪满洲中央银行的职能就是对中国东北进行金融控制,对中国东北经济大肆掠夺,为支持日本的侵略战争筹集资金.在实现以上罪恶目的的同时,还对中国民族金融业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殖民地化是伪满洲中央银行的天然特征.  相似文献   

6.
祝宝江  郏选贤 《新智慧》2004,(7B):28-29
一、金融开放后企业财务的多元性1.以资产重组为目标的中间业务。将不良资产剥离,注入优良资产,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一个主要方面的中间业务。传统的企业理财与金融业所涉及的主要是融资与存款业务,企业资产的性质并不通过金融业来处理。企业一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通过会计核算,将不良资产进行内部剥离,一般通过资产转移、重组或拍卖的方式将不良资产尽量转化为优良  相似文献   

7.
以银行为核心的财团是日本经济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财团经过分化与重组,形成了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为顺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的潮流,我国也应考虑兼并重组构建特大金融集团;积极鼓励、扶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加快金融制度建设,促进产融资本双向流动;加快金融立法以适应加强对金融集团层面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为趋势,功能性金融监管因其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更加侧重金融效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从而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强化对金融业的功能性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针对金融创新不断调整功能性金融监管结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WTO的严峻形势,组建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显得尤为必要.从国外及我国光大集团的运作经验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实行战略重组与混业经营,可方便监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金融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路,即以商业银行为集团公司组建.在组建前,应加快我国金融业的股份制改造;组建后,应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同时应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化金融: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的发展经历了经济金融、政治金融、文化金融三大阶段,全面正确地认识全球化中的金融文化和中国金融文化的特色,对于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从金融与文化的互动,探讨加强金融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