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归纳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影子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还在初级阶段。目前,影子银行在我国主要表现出融资职能,在我国主要以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以及一些民间借贷性质的变异式影子银行等形式。由于影子银行在监管上几乎处于真空地带,因此文章在归纳了目前银监会对于影子银行采取的措施后,又对未来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强调要使影子银行"无影化",加强金融各个产业融合后的宏观审慎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归纳了影子银行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影子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萌芽期,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还在初级阶段。目前,影子银行在我国主要表现出融资职能,在我国主要以银信合作的理财产品以及一些民间借贷性质的变异式影子银行等形式。由于影子银行在监管上几乎处于真空地带,因此文章在归纳了目前银监会对于影子银行采取的措施后,又对未来影子银行的监管重点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强调要使影子银行"无影化",加强金融各个产业融合后的宏观审慎监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3.
4.
江暮红 《金融经济(湖南)》2013,(12):16-18
本文从现在最受投资者热捧的影子银行现状出发,指出影子银行现在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降低影子银行风险的途径,提醒消费者应提高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判断能力,提供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5.
信贷资产转让对于我国构建信贷资产二级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面临三大法律风险:债权转让风险、债权归属风险和担保权益转让风险。这三大风险严重影响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票据转让业务由于具有影子银行属性,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稳定,有必要对其加强业务管理。本文从法律属性、功能属性和监管属性角度分析了票据转让业务的特征,探讨了票据转让业务的影子银行属性及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强票据转让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金融同业之间根据协议约定相互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自主、合规发放且未到期的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是一种以金融机构信贷资产为标的、带有投资银行融资性质的交易行为。随着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应市场需求开始尝试该项业务,其运作、风险和现实意义值得业内给予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9.
危机从来不是发生在众人瞩目的地方,而是发生在不被注意的领域,这就是影子银行问题。由于全世界至今对影子银行没有准确定义,参照不同标准比对中国的经济现实,各界对中国影子银行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情况,笔者对四平市商业银行资产转让和银信合作业务的会计处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分析了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比较了中关两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强化我国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导致表内信贷已不能完全反映全社会的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成因,指出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已成为削弱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的信用创造和金融稳定运行,需要疏通社会资金在金融体制内外的循环,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避免因其资金链断裂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影子银行系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系统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认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大部分文献探讨的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监测或监管。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不同进行深入地对比分析,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有其独有的环境和特点,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应当采取规范引导为主和分类化监管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和特征出发,在金融创新理论和金融监管思路演变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认为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树立“有底线创新”的监管思维,对影子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并不断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发展进程上还是概念界定上,中国的影子银行均迥异于常规影子银行体系.本文在分析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的特殊原因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厘定,并概括出其体制性特征.同时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规制建议,为监管层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对影子银行概念、规模等的介绍,提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概念、内容、规模,并重点总结对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底线的影响;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得出国外发达国家的监管措施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