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艳 《时代金融》2012,(33):136-137,173
由于我国对民间融资一直持否定态度,导致对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的监管。而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转变,民间融资得到了支持与发展,但是如何加强监管以防范民间融资带来的风险成为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介绍民间融资的概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具体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邹焕聪 《新金融》2012,(9):21-25
加强民间融资监管,对于缓解自由融资权与政府规制权之间的矛盾,防控民间融资风险、维护金融秩序以及解决"用钱荒"、促进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监管主体的缺失、监管依据的缺陷、监管内容的局限和监管责任的不足是现行民间融资监管的主要问题。要解决民间融资监管中的问题,就需要立足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实现合作监管与自律监管的结合;体现监管依据的混合化,实行硬法依据与软法依据的融合;实现监管内容的全面化,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监管;围绕监管责任的共同化,实现监管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红兰 《中国财政》2012,(12):74-75
目前我国的民间融资活动呈现出以下特征:多元的融资主体、高昂的融资成本、简单的融资手续、巨额的融资规模。民间融资虽然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条文解释和监管以及适时的引导,民间融资市场暴露出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债务人欠钱跑路、债权人卷款潜逃的经济纠纷屡屡出现;民间借贷中介的自发性、随意性、不稳定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民间借贷资金多流向房地产、矿产资源开采等高利润行  相似文献   

4.
民间融资作为一种资金资源的市场配置行为和一种金融服务的补充形式,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对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日益深刻。民间融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民间融资无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要防范民间融资风险必须建立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完善民间融资法律监管,完善民间金融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加速民间融资机构改革,探索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融资市场正逐步迈向阳光化、规范化,但引起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会造成民间金融风险的发生。为了实现民间金融风险的实时监控,在风险发生前发出预警信号,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融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温州市是民间金融业态发育和制度最为活跃的地方,有着庞大的民间资本和较成熟的民间金融利率监测体系。本文在"温州民间融资利率指数"的基础上,依据其日常发布的指标体系,从利率风险、规模风险、信用风险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民间金融风险指数模型,并应用"温州民间融资利率指数"发布的数据,开展了民间融资风险指数实例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9月~2015年4月,温州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规模风险指数则在1左右正常波动。  相似文献   

6.
标会模式是民间基于信任建立起来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融合了储蓄和融资两种功能,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探索。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标会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现金流模型。本文从动态和静态角度估算和分析了标会融资成本,进一步对其内在风险和管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标会模式进行改进和设计,对标会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革 《海南金融》2012,(1):27-28,45
按照各市县的经济总量和民间融资活跃程度,笔者选取了分布于海南省内各市县的100家企业作为调查样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样本企业的融资结构,民间融资来源、规模、利率、期限和偿还等情况.调查显示,海南省民间融资参与度有所提高,利率不断攀升,但民间融资风险控制较好,整体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8.
银行风险定价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地区民间融资行为日趋活跃,对银行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等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地区民间融资现状、银行利率风险定价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民间融资对银行利率风险定价可能产生的几种影响,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间融资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间融资的法理分析(一)民间融资的概念分析。目前,学界尚未对民间融资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与清晰的界定。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民间融资的概念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笔者通过对其他学者们有关民间融资概念不同说法的分析与比较研究,把民间融资的法律概念的定义为:民间融  相似文献   

10.
从紧货币政策下的民间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融资的补充,是不少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在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银根紧缩造成部分企业生产资金紧张,民间借贷再度活跃起来,民间融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新形势下,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防范民间借贷风险,需要新认识、新思路。本期一线话题邀请了福建银监局局长杨小苹、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兴元就从紧货币政策下的民间融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民间融资探析——以赤峰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宏杰 《银行家》2012,(8):127-128
民间融资是为满足企业、居民家庭的生产生活需要或其他合法的特定目的的融资活动,它是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之外的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近年来,赤峰市民间借贷为解决赤峰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存在的弊端也值得关注。民间借贷的缘由银行信贷满足率低,为企业民间融资创造了较大的需求空间。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小、急、频、险的特点,赤峰市中小企业户均贷款额只有大企业的1%左右,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3~5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高,但收益率并不高,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农村信用社受贷款  相似文献   

12.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文章分析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的前提条件与基本路径,认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政策引导,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3.
农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巴西CPR工具(葡萄牙语:Cedula de Produto Rural,英文:Rural Product Note,产品出售凭证)是一种“以产量控制发行量”的发行机制,既帮助农业生产者获得资金支持,又规范和引导了民间融资发展,还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巴西CPR工具的制度设计对我国解决农民贷款难和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建民 《银行家》2005,(5):108-112
在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正规金融机构往往因为风险大等原因不向他们提供贷款,这些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来解决融资问题。有调查显示,有的地区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占当地融资总额的40%以上,可见民间金融对中小规模经济发展的支持度,因此不少学者建议:民间金融宜疏不宜堵。本文分析了我国台湾地区民间金融普及的成因,其中有些背景同祖国大陆目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希望我们能从台湾地区走过的路中寻找到可供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海 《银行家》2005,(6):40-42
民间金融,又称“地下金融”,一直为政策所禁止,但又一直屡禁不止。吉林省最近的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民间金融的规模及范围扩展迅速。堵的方法堵不住,那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让“地下金融”浮出水面,使之规范有序地参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也许会大大缓解我国信贷资金不足的紧张状况。本文作者以吉林省对民间金融的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民间金融的特点、成因,提出了一些规范、“收编”民间金融的建议,希望能对相关的政策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民间金融的演变和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金融:三十年间监管者的理念变化 民间融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即使在新中国建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某些地区的民间融资也以各种隐蔽的形式继续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合正规金融的规模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构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系统的演化方向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相关,并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的影响。此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合作产生的超额利润、双方因合作所投入的初始成本、以及其贴现因子是影响二者合作竞争关系演变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间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民间金融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民间金融对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强化企业信用和国家宏观金融调控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金融、非正式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存在一个能给其成长提供多元化融资的非正式金融。因此,不能仅仅将其视为“非法”活动加以限制,而应在建立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严禁非法金融活动、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各种非正式金融机构,建立非正式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相似文献   

20.
非正规金融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