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1978—2005年间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为基础对二者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山东省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进而以ADL模型和以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基础,运用脉冲相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定量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大小。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在长期,金融发展对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拉大作用,并据此就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简要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是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文章将金融发展因素纳入到贸易与收入不平等的分析框架,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检验贸易扩张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确实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程度,而金融发展对贸易扩张的收入分配效应则起到负向作用,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贸易缩小收入差距。然而金融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这是源于中国金融体系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压制或制度偏向特征。  相似文献   

3.
杜两省  程博文 《金融研究》2020,481(7):75-94
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职业选择的两部门异质模型,探讨了个体面临的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对财富分配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金融摩擦会通过职业选择、自我保险和自融资来影响个人的财富积累,从而导致财富的集中和不平等。对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降低金融摩擦在总体上会降低财富不平等程度,但对不同财富阶层的影响不同,其在大幅减少前1%和前10%阶层财富份额的同时,虽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50%阶层的财富份额,但提升幅度并不大,过高或过低的企业家收入风险,都会加大财富不平等程度,因而存在一个使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程度最低的适度企业家收入风险水平;虽然金融摩擦和收入风险都会影响经济中的财富不平等,但收入风险本身对财富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较小,其主要是通过金融摩擦放大了经济中财富不平等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我国1981年~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有正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金融发展是收入不平等的Granger原因,所以,我国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发展迎来收入不平等下降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对金融发展能否减少收入不平等却存在分歧。本文使用197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模型系统GMM分析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减少收入不平等最大的作用来自间接机制,即通过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和工资;金融发展的直接机制主要体现在深化效应上,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范围的提升主要有利于富人;间接机制减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直接机制扩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年至2017年114个发展中国家非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库兹涅茨曲线设定移民汇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从移民汇款与金融发展互补性角度就国际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考察;并使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附加控制变量与子样本进行进一步检验,证明本文实证结果有效可信。结果发现,只有通过金融中介作用移民汇款才会发挥其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积极作用,即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收款国金融发展水平,证实了移民汇款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互补性关系。进一步的检验证实了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但由于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国家之间有所差异。在金融相对发达国家,移民汇款通过改善收入不平等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然而,在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移民汇款却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异质性检验也表明,中高收入国家移民汇款通过制度的中介作用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中低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年至2017年114个发展中国家非平衡面板数据,基于库兹涅茨曲线设定移民汇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从移民汇款与金融发展互补性角度就国际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的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考察;并使用不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附加控制变量与子样本进行进一步检验,证明本文实证结果有效可信。结果发现,只有通过金融中介作用移民汇款才会发挥其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积极作用,即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收款国金融发展水平,证实了移民汇款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互补性关系。进一步的检验证实了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但由于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移民汇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国家之间有所差异。在金融相对发达国家,移民汇款通过改善收入不平等提高了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然而,在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移民汇款却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异质性检验也表明,中高收入国家移民汇款通过制度的中介作用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大于中低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高储蓄率和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状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鲜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在对储蓄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基于中国1978-2010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基于基尼系数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国民整体储蓄率和私人部门储蓄率都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公共部门的储蓄率具有反促进作用;理论意义上对储蓄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如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对我国的储蓄率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该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集5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改革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改革水平低于门限值时,金融改革会扩大收入差距;当金融改革水平越过门限值时,金融改革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已经发挥正向效应,为缩小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分项收入不平等效应与收入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项收入角度考察城乡收入不平等,不仅能判断产生收入不平等的原因,还能判断什么分项收入有利于增加收入总量;不仅能量化收入不平等效应,还能根据收入不平等效应来优化收入结构。研究发现,分项收入具有性质不同、大小不等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其中工资性收入扩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最强、转移性收入次之、财产性收入最小;经营性收入是唯一具有缩小收入不平等效应的分项收入。据此,我们认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稳定维持工资性收入、适当调整转移性收入、适度控制财产性收入并努力增加经营性收入。  相似文献   

13.
邹静娴  张斌  魏薇  董丰 《金融研究》2023,511(1):1-2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信贷增长对中国家庭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整体而言,信贷增长可以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主要作用机制是信贷增长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和单位时薪以缩小劳动收入不平等。同时,文献中所发现的信贷增长可能恶化收入不平等的机制——扩大家庭间非货币金融资产差距,在我国表现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中国家庭的非货币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这一点对于高收入家庭也不例外,且大部分家庭难以从金融资产交易中获利。信贷增长带来了各个收入组的房屋价值上涨,但高收入家庭房产价值上涨的幅度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因此房价上涨扩大了不同收入家庭所持有的房产价值差异。考虑到家庭调查数据往往对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财产覆盖不完整,上述结论可能低估了信贷增长对极少数高收入家庭收入和资产的影响。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信贷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琛  张郁杨  马彪  郭军 《财政研究》2023,(8):114-129
本文采用2003—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个体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模型探究了各类环境因素在农民工机会不平等中的贡献度。研究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在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中的占比平均约为35.70%,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区域是机会不平等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明显下降,而性别的影响却在逐步增强。基于“偏环境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近年来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配置公平性的提升大大缓解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就业区域的机会不平等虽然减弱,但就业行业的机会不平等在不同出生组别农民工群体间仍然明显,农民工平等就业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调节功能,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和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5.
收入不平等是中国当前阶段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引入社会信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研究了社会信任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识别了社会信任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方向和强度,并对社会信任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内在机制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显著扩大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进而缩小了居民间收入差距。此外,社会信任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这一“桥梁”渠道缓解收入不平等。本文扩展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范畴,并为解释居民收入差距找到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收入流动是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笔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发现:(1)在考虑到收入流动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并没有各个单独年份的收入不平等那么严重;(2)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取决于收入流动的自身变动情况,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在2000年后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其对我国城镇居民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也出现下降。(3)导致阶层固化的收入流动不利于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这也解释了进入2000年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缓解程度呈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杨俊  王佳 《金融研究》2012,(1):116-128
金融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文献的热点,但从金融结构角度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探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从金融分工和企业融资角度来考察金融结构,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进行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进行了估计,对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和内在作用渠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2)金融结构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渠道不畅,劳动力需求渠道基本通畅。(3)建议通过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清除上述两个渠道的制度障碍。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金融结构对贫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越有利于贫困减少和收入不平等缩小。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为改善银行业结构,核心就是逐步提高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以地方性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收入不平等问题。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将居民的收入不平等分为劳资收入不平等和劳动者内部收入不平等,并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入手,研究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对于前者,由于教育只是再生产的工具,所以难以改善劳资收入不平等;对于后者,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论证了教育能带来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但若要改善劳动者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还需满足教育公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社会产出,但可能扩大收入不平等现象。笔者将劳动力区分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工人,在静态模型下改进新古典生产函数发现,提高人工智能资本存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效率都将增加技能溢价。进一步地,笔者将教育纳入研究范畴,将静态模型拓展为动态模型,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是偏向性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技能工人工资将增加,当自动化资本替代低技能工人工作岗位时,低技能工人工资将减少,高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保持不变,而低技能工人劳动收入份额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剧。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技能溢价的提高将刺激更多劳动力选择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提高对劳动者学习能力的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对资本征税,并转移支付给工人。如果税率满足一定条件,且转移支付给低技能工人金额与高技能工人金额比例大于一定数值,则该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技能溢价。但如果人工智能技术没有跨越奇点,政府可能面对效率与公平两者难以兼顾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