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分类是实施距离监管的前提。现行企业分类过多,不利于操作,从监管实施上,将企业分为三类为恰当,并相应确定监管距离。  相似文献   

2.
按照企业分类管理原则,对一、二类企业实施“一般不予检查”的远距离监管。但这不能理解为不予监管,应本着“预防为主,规范服务,所城主动”,建立一套必要的机制和制度,防止这两类企业违章违法。  相似文献   

3.
一、为何必须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和发展的关系 监管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快了发展步伐,监管职能逐步强化.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其法定职责就是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4.
立足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围绕市场监管的变化轨迹,回顾工商三十年市场监管的成功经验,分析和思考新形势下市场监管的深层次问题,并按照“四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创新监管理念、探索非强制性监管的效用、把握信息化监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构建现代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企业分类管理的实施对工商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一要抓好干部建设和观念更新,增强求真务实精神;二要抓好业务知识更新,提高综合监管能力;三要强化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分类基础上产生的距离监管理念。导致其由想法到方法,由方法到办法,由办法到执法的全过程创新。由此要界定距离,细化分类监管方式,明确分类监管重点,建设灵活的反馈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企业分类管理是在新形势下创新监管方式的一种开拓性尝试。这种尝试可以实现企业自律发展,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提升监管水平和政府形象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提高企业信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要求,提高企业信用,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也就失去了基础。江总书记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新观念,讲诚信就是市场经济中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十五”计划纲要也特别提出,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工商总局等十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若干意见》,是国家加强企业信用体…  相似文献   

9.
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立足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特点,探索企业信用监管的内在规律,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规则,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体系。这是强化企业信用监管的前提条件。所谓全面,就是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分级负责、辖区管理的原则,逐步实现对辖区内所有企业的信用行为实施全方位的监管。所谓系统,就是企业信用信息内容要系统化。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日常监管中所掌握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情况,…  相似文献   

10.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是企业信用建设的主力军,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具有教育、引导、规范、监管的职责。近两年来,企业信用监管正逐步成为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开展企业信用监管,促进良好信用环境的形成,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笔认为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监管中应处理好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分类管理是工商监管方式的又一创新。在推进这一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远距离监管与近距离监管、分类管理与查办案件、分类管理与专项整治、企业监管与个体工商户监管,分类管理与监管重点等关系,才能提高监管效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企业信用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结构的复杂概念,既是法治信用又是道德信用,既是抽象信用又是具体信用,既是观念信用又是工具信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在推动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和培育诚实守信文化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如何发挥政府信用监管作用,探索企业信用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以及构建政府企业信用监管实践模式,也是当下政府监管部门,特别是工商部门努力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信用建设已被迫切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之一,是经济活动中信用程度低。信用的缺失造成了整个社会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扰乱了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损害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成熟,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同时又是信用经济,人与人之间良好的诚信关系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石。而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市场环境,标本兼治的一项基础工作。一、加强德治与法治,确保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力推进1、注重道德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从社会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工商所监管模式是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几年来,依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局大所的构思,各地加大了对工商所的改革力度,通过调整工商所的布局和内部机构设置,积极稳妥推行经济户口制、市场巡查制和定期交费制等新的监管模式。但随着我国入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工商所监管模式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探索,以切实提升监管层次、增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一、工商所监管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工商所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其监管模式的采用,必须适应保护经济基础的需要。在…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依其在电子商务市场的职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业务及为其它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提供种种中介服务的企业,如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设的“中华粮网”,在网上为各会员企业提供网上粮食交易平台,再如一些从事互联网接入业务的企业及为企业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其它各种服务的企业(如电子商务认证公司)等;第二类是已经在市场上取得合法身份的一般企业,这些企业除了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宣传、介绍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外,还在互联网上设立企业网页,通过互联网宣传、介绍和销售自己的产品。对于第一类主体应该有一个电子商务市场的准入关,目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它们在进入电子商务市场时,首先要从信息产业部门、电信管理部门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登记手续。对于第二类主体,我认为不应该再设立电子商务市场进入关,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取得了合法的市场主体资格,现在只不过是动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高科技方式来进行商务活动。设立不必要的进入门槛,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监管机关不仅要从便于监管监管的角度,更要从方便被监管运作、降低被监管进入电子商务市场成本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7.
建设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当前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必将对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的基本问题谈点初浅的认识。一、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基本内涵及重点(一)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基本内涵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信用监管的理念、主体、客体、环节、途径、手段、基础和目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电子化和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支撑,以“经济户口”为基础,通过对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评估,据此…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工商部门不但是信用信息的归集者和公布者,更应该是市场主体信用的监督者和法律法规的执行者。要想彻底改善我国的市场信用状况,就必须加强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监督。 1.行政执法行为首先要符合信用的要求,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市场信用的建立要靠政府的监督,而政府的监督行为本  相似文献   

19.
赵凤华 《河北企业》2014,(10):30-30
<正>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其中,改革的主要趋向之一是由政府部门严格管制型行政监管改为企业自主发展的信用型监管,这一监管模式的改革必然带来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新变化。本文旨在论述企业监管新模式及其社会效应。一、改革企业监管模式的动因我国多年来政府部门形成的监管模式是以行政为手段的管制型监管,其目标是管住。尤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坚守的是严格管制型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对于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则显现出不能满足要求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国家工商局王众孚局长在视察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时指出,“要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工商所是工商系统的最基层单位,工商所可以借鉴和参照公安派出所管好辖区内的住房户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的做法,管理辖区的经济户口,维护辖区的经济秩序”。我省工商系统按照王众孚局长提出的改革思路,先后确定了159个工商所和基层分层作为监管模式改革的试点。2000年7月省工商局在泉州市召开了全省工商系统工商所监管模式改革现场会,提出了“辖区管理、主动巡查、动态监管、综合执法”的总体要求。各级工商局按照“突出重点、深改革、逐步实施”的改革思路,逐步建立起工商所新型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