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上,银行业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发放贷款即为买入风险,收回贷款相当于卖出风险,银行就是靠不断地赚取风险溢价生存。其实,对于银行而言,小企业与大企业的贷款风险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是一切贷款都共同面临的,小企业贷款所隐含的风险,大企业贷款同样也会面临。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大企业中也有经营效益差、偿贷能力弱、诚信度低的;小企业中也不乏经营业绩良好、偿贷能力强、诚信度高的。  相似文献   

2.
贷款条件是银行审查借款人资格,衡量贷款按期收回的可能性,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贷款期限长短的主要尺度;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工具;是介于企业经营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之间的一道闸门。一套完备的贷款条件能将企业经营风险有效地封堵于银行之外,如果贷款条件有缺陷,则起不到过滤风险的作用。因此,经常对照新增贷款质量,审查贷款条件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评价贷款条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加以补充完善非常必要。根据近年来的审计结果,农行仍有20%的新增贷款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当然这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一个不容  相似文献   

3.
信贷隐性风险。贷款隐性风险主要表现为:A、贷户经营中的潜在市场经营风险。信用社在贷款决策发放过程中,往往侧重于贷时贷户经营状况的审查把关,对其贷后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预测不够,隐性的市场风险就可能已经潜在,如不及时发现预防,往往风险难以避免(有的甚至贷款还未到期,贷户经营已经关停)。B、贷款对象的信用履约程度下降,逃废债务行为严重。有些账面反映为正常的贷款可能随时面临着贷款企业改制,贷户躲逃等而变为风险。C、信贷操作手续,贷款方式存有漏洞,资产保全难以奏效。如无效抵押,质押或担保,诉讼失去时效,抵贷资产难以变现等等,造成贷款实际偿付率降低。D、贷款的集中风险,最大一户。特别是“顶冒名”,“垒大户”贷款风险更是难以识别,更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状况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假个住贷”成为个人住房贷款中的重大风险隐患。“假个住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特点是借款人不是真正的所购房屋拥有者,对所购房屋没有支配权,其违规形式也不尽相同,实际上是房地产开发商通过个人住房贷款向银行转嫁了应自己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 ,“商业银行指依照本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可见 ,商业银行作为独立企业法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必然面临着资本经营风险、政策风险、体制风险等 ,而贷款债权风险是其主要的经营风险。笔者拟从现行法律层面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债权的保障作一些实务分析。一、合同问题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最重要的文件 ,借款合同 (包括从属的担保合同等 )界定银行与借款方相…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层银行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对借款人采用以贷收息的做法较为普遍,这给银行今后的经营留下了潜在的资产和财务隐患。对此,本文就银行目前以贷收息的表现形式、主要成因及防范对策谈点粗浅看法。形式据了解,目前基层银行以贷收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对经营比较正常但在有的时候出现不能按期结算贷款利息的借款人所欠的贷款利息,采用先贷后还的方式以贷收息。二是对经营状况一般,但因缺乏流动资金的企业,所欠利息用增贷方式收回后,所增  相似文献   

7.
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思路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梁山县支行盖伟,杨荣铎,孟昭贤在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银行经营效益低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表现在贷款安全性低、贷款呆帐占用率大、贷款流动性差、应收未收利息...  相似文献   

8.
防范信贷风险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也是当前银行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入手,进而探讨防范银行信货风险的对策。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一)经营思路偏差。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过程中,不少银行急于扩大能量,拓展生存空间,纷纷把追求速度和规模放在首要位置,偏离了效益主线。基层银行普遍存在“重存轻贷”思想,有的行为拉存款还提出了“以贷引存”的做法,不惜以风险贷款为代价去增加一部分实际上并不稳定的存款,违背了信货原则,导致不良货款产生。(二)经营行为错位。1992年及以后的一段…  相似文献   

9.
小额贷款公司一般是由个人或是法人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股份公司或是有限责任公司。小贷公司的出现,为我国一些有融资需求但不符合商业银行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为社会闲置资金的再利用并创造一定的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小贷公司的风险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常常因为不良贷款而造成公司资金周转不善,严重者会危及其正常运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贷公司贷款业务中业财数据融合和共享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小贷公司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的出现。因而,建立小贷公司贷款业务业财数据融合及共享模式则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从小贷公司基本业务流程的概述入手,进而提出因小贷业务业财数据不能实现共享而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小贷公司贷款业务业财数据融合和共享模式构建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将为浅显的论述,从降低小贷公司经营风险的视角出发,为小贷公司贷款业务业财数据融合及共享模式的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逾期贷款比重不断上升,呆滞、呆帐贷款占很大部分。固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指导思想上,没有坚持贯彻“三性”兼顾(即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原则,因而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日趋加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风险观念,讲究稳健经营,不断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监督。 一、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 银行经营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银行面对各行各业,经济形势变幻无常,经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就要求银行在经营中充分认识风险性的存在,随时了解和掌握多种客观情况,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大体上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宏 《西安金融》2004,(12):39-40
一、商业银行贷后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大量的风险贷款产生的案例分析,一些商业银行贷后监控环节失控现象较为突出,存在“六不”现象。(一)贷后监控不及时按规定,信贷员应在贷款发放后15天内对贷款的用途进行检查,贷后两个月应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银行信贷人员并未执行这一制度,以致丧失了防止企业恶意套取银行信用,化解风险的良机。(二)贷后监控不认真主要表现为贷后监控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未按银行规定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履行贷后监控职责,不认真收集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不对贷款实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金融业处在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将面临严峻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现就山区农行金融风险的形成与防范,试作初浅探究。笔者认为,当前山区农行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1)流动性风险;(2)资本风险;(3)利率风险;(4)财务风险;(5)管理风险;(6)竞争风险;(7)经营风险等,其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良信贷资产占比过高,且有上升之势。二是贷款应收未收利息日渐增多,导致亏损严重,经营效益低下。三是个别员工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利用内部管理上…  相似文献   

13.
周维民 《新疆金融》2005,(12):75-7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促进和指导银行改善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的问题,从贷款管理组织、营销策略、审贷机制、考核评价、信贷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制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拖欠,或根本无力偿还致使贷款收不回给银行带来的损失。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风险因素增加,银行贷款风险亦不可避免。因此,防止贷款风险,减少贷款损失,已成为农业银行当前突出的问题。一、贷款风险的成因(一)市场因素。它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债务人)受市场需求变化造成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农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国营农工商业、集体工商业、农村服务加工业及承包户等,他们的原材料来源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产品只有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后,其价值才能  相似文献   

15.
一、住银行实际经营中,以贷款本息能否按时足额偿还来衡量,银行贷款风险可分为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 贷款风险是由于借款人不能依据契约规定,按时足额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从引发贷款收益不确定性的因素层面来划分,可分为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等四大类。  相似文献   

16.
所谓银行信贷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本息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因而造成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在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中,所遇信贷风险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从贷款方看,贷款者的违规行为、以及在审批贷款时因无法准确判断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大小或贷后管理中未及时发出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17.
“假按揭”贷款即开发商通过其内部员工、关联企业员工或甚至伪造假身份证,虚构购房事实,到银行办理房屋按揭贷款,再用贷来的款项归还开发商的其他债务或挪作他用,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在此,仅就“假按揭”贷款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浅要阐述。1.审慎选择按揭合作对象。“假按揭  相似文献   

18.
个人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房地产开发贷款准入门槛抬高。在此情况下,开发商采用假按揭手法从银行骗贷有上升趋势,把假按揭作为一种融资的渠道。“假按揭”是商业银行发放零售贷款中典型的违规行为致使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巨大风险转嫁给银行,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就个人按揭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遭遇“假按揭”事件的情况时有报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假按揭”当事人进行“假按揭”的原因要么是经营资金不足想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周转(即融资型),耍么是想诈骗银行信贷资金占为已有(即诈骗型),所以不论司法机关如何裁判。贷欺银行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假按揭”已成为侵害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 现阶段我国银行信贷部门行为约束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分管企业信贷人员的贷款决断行为,得不到其他信贷人员的约束。许多银行的贷款决定权,基本掌握在分管企业的信贷人员手中,而“双人批贷”、“集体批贷”、“领导批贷”等,仅仅是例行手续,由同一个信贷人员操作贷款“三查”,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难以相互制约。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偏离信贷政策,影响贷款效益,甚至形成贷款风险;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