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2010年12月,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理财新产品"合众养老定投年金保险计划"。这是根据国人养老需求量身设计的一款保险理财计划,一经面市,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针对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及现状,合众人寿率先开发并推出该款具有养老定投特征的产品,让投保人能够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史的回顾,分析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和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企业年金制度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发展不平衡,企业年金制度缺乏统一、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狭窄,企业年金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企业年金的宣传不够、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企业年金相关制度建设的步伐,尽快建立以税收优惠为主的政策支持体系,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好互动,为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创造环境,政府立法监管企业年金的运作,加大对企业年金宣传力度的建议,从而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经过长期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参考国际成功经验,我国确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共同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5.
6.
7.
8.
<正>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平台快速壮大,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所涉及的就业领域、就业方式和从业人员的范围在不断丰富,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塑造着新就业形态,使标准劳动关系发生变形,非典型劳动关系和多重劳动关系出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下简称新业态劳动者)具有工作场所流动化、工作时间弹性化、用工关系零工化等特征,导致该群体参加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制度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对此,需要多措并举解决新业态劳动者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借助于两期叠代模型,构建个人效用函数以及政府社会福利函数,测算满足个人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企业年金个人缴费率.研究表明:全社会最优的年金个人缴费率为6.40%,当前费率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按各行业最优缴费率征缴年金费用,可以提高年金制度的养老保障程度;把过剩的年金缴费能力转移给个人账户,可以实现帕累托优化效果;给予年金个人缴费5%的税收优惠,可以鼓励和加快年金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6年9月发布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意味着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之路正式开始。职业年金作为社会养老保障队伍的新成员,在投资运营方面可以借鉴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投资经验。本文从量和质两方面分析了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规模发展状况,介绍和区分二者在信托项目、实业投资项目、股票投资项目上的收益差异,总结了年金投资战略资产配置的经验,并结合职业年金强制性特点,提出了扩大基金投资范围、优化战略资产配置、提升机构专业素养及鼓励个人投资等职业年金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年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新规定,但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企业年金会计处理的具体相关准则。本文试图通过对新规定的分析,探索新规定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2009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年金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新规定,但我国尚未出台有关企业年金会计处理的具体相关准则.本文试图通过对新规定的分析,探索新规定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8.
养老问题是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一个社会性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具有基数大、增惜陕、高龄化比例高、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养老金支付,此外,基本养老保险由于只能满足基本的保障,已不能适应一部分企业和职工的养老需要。培育和发展企业年金市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 相似文献
19.
养老问题是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一个社会性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具有基数大、增幅快、高龄化比例高、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养老金支付,此外,基本养老保险由于只能满足基本的保障,已不能适合一部分企业和职工的养老需要。培育和发展企业年金市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多层 相似文献
20.
国家明确以税收优惠的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并于2014年实施了个税递延政策。基于指标模型构建和数据模拟,本文对我国企业年金在个税递延政策实施前后的保障水平进行了比较,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考察了投资收益、工资增长、退休年龄和缴费比例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个税递延政策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在较大程度上低于政策实施前,但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缴费比例的企业职工保障水平降低的程度有所差异。收入水平和缴费比例越高的男性职工,个税递延政策实施后保障水平降低的幅度越高,但对女性职工而言,这种影响要弱一些。进一步,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收益、延迟退休年龄和提升缴费比例等方法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这与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方向也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