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推动乡镇与农村体育发展,缩小城乡群众体育差距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遵义市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差距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遵义市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一次以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关系社会繁荣稳定的战略举措,是在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因此,只有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城乡基层基础建设,加快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才能促进城乡的共同稳定和繁荣,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所指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宁夏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契机。本文从宁夏农村目前小康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宁夏农民收入状况、城乡差距、农村人口素质以及贫困人口致富等问题。思考宁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验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实证地揭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之间的相关性。江西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城乡非农产业,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彻底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在传统农业增长乏力、城乡差距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改变农业、农民和农村现状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因而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洪色露 《乡镇论坛》2009,(32):12-13
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必须寻求一种方式的缩小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说:“城乡区别就是社会最现代部分和最传统部分的区别。”因此,在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改善都市郊区农村治理模式,推行农村社区建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张碧波 《企业导报》2010,(1):45-47,135
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并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是增加农民家庭现实收入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是增加农民家庭未来收入的根本保证。必须制定并落实倾斜于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等,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突出的表现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缩短城乡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但我国资源的有限性又决定了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要立足于国情。采用适当的供给主体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要考虑到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机制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的新举措,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目前农村的金融支持过于薄弱,支持力度明显不足。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涉农信贷,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三农点滴     
●缩小城乡差距成中国新农村建设硬目标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到2020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位列第二。专家认为,这表明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目标。参与相关文件起草的一位农村问题专家说,中国社会当前“最不和谐的音符”就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城乡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目标,也理所当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国家信息产业部:电信资费要让农民“用得起”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近日指出,信息产业部正加紧研究具体…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各项事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尤其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全面地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变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巨大的人才资本,使发展的“包袱“转变为建设的动力,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城乡的巨大反差和“三农”处于弱势的状况,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加大外部投入。发展中心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重构的标志之一。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据估计,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国家和全社会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资金,既需要比较“刚性”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弹性较大的农村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到1998年之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一直是高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但此后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近日,中国社科院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主任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上提出,“未来农村经济如何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大事。”有感于此,同样是围绕如何建设新农村的问题,中央政策研究室郑新立副主任结合自己考察韩国农村建设的相关体会,讲述了中国“十一五”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1比3.3。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趋势的话,到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有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不懈奋斗的系统工程,这就迫切要求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满足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需要的农村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与智力支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它不仅仅为农村工作者所关注,更应该成为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三农"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资金倾斜,农村投入增加,已经为新农村建设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强化,营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资金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农村的资金缺口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到2005年末农村人口总数量7.4544亿,占比57%。当前农村收入滞后于城市平均水平:到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为3587元,为城镇人均收入的1/3。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2.0,中国是其中之一。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  相似文献   

18.
重庆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巨大,外溢价值主要是由歧视性等因素造成的,当前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带来的。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引导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呼唤农村物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它不仅仅为农村工作者所关注,更应该成为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三农“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党中央、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资金倾斜,农村投入增加,已经为新农村建设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予以强化,营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张露 《企业导报》2014,(6):18-19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十分不利的。城乡差距扩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遏制城乡差距扩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此,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从制度和资金供给量上化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各种政策歧视,还农民以真正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