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个性化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贯彻到英语专业建设中。根据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创新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了"依托项目的个性化课程",旨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6,(8)
"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是我国结合自身现实和当今国际形势,反思和总结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历程,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和推断之后提出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的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面向"两化融合"时代背景,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诸要素需要重新认识,并需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进行重构,从而实现工业设计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升工业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综合化学实验作为工科专业开设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验课之一,如何设计创新性、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具体实验"氮掺杂生物质基三维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的设计及方案的提出、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旅游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教育产品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在分析培养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从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习氛围两个角度对创新高校旅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改革考试方法,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能照搬公办学校的模式.当今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上要把创新能力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情感和人格,创新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实现力,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应从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管理制度、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有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开展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特点是有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上,要大胆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旅游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教育产品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在分析培养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从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习氛围两个角度时创新高校旅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职责。根据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特征和目前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变革、构建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对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实行产学研实践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了在锡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指出,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要对学生作正确引导;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产学研合作的不同形式;要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寻求与企业的多层次合作,从而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1.
宋丽华  普雁翔 《经济研究导刊》2012,(19):278-279,290
中国传统教育以重视传授知识为基本特征,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程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最主要手段,是评价教学结果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制度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制度,在培育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快高校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创客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维与方式,它讲求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创造和学习的乐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将新奇的创意变成实物.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客的特征与高校的任务不谋而合,创客正是高校应着力塑造的人才.因此,高校应积极培养创客及创客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为此,高校要通过建立具有创新素质的师资队伍,推行创新型教学,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朱艳敏 《时代经贸》2011,(12):248-249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而现有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具有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向或模块教学的特征,且分别开设实验教学项日,割裂了金融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单纯的业务模拟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应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金融实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进而初步探讨了综合性金融实验的设置原则、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而现有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具有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方向或模块教学的特征,且分别开设实验教学项目,割裂了金融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单纯的业务模拟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应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金融实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进而初步探讨了综合性金融实验的设置原则、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5,(10)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高职学院的生存发展出发,指出高职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从以下方面讨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障;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计算机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教师对其掌握也不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利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各工科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水利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存在着设计形式简单、教师指导困难、设计质量下降等问题,需要采取建立完整设计教学体系、强化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改善设计教学条件、调整毕业设计时间等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8,(1)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围绕这一目标,高等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在改善人才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索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学规律,解决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5,(11)
文章从本科重力选矿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对重力选矿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实验、课程考核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对本门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融入到了实践当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