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区域协同与跨区域竞争的时代,其发展趋势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业区域合作的目标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无障碍旅游机制,实现一体化,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2.
区域就业理论是通过区域就业主体、区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和制约因素的研究,结合区域自然禀赋对产业进行合理选择,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从而促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就业发展的互动,最终实现区域城乡就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就业理论基本范畴的核心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区域城乡就业的统筹协调发展,其研究框架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区域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资源的配置方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行政手段,二是通过市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劳动力资源和资本、土地等其他资源一样,完全…  相似文献   

3.
面向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当前医疗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区域协同医疗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相应建立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模型并确定了其关键序参量;通过对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受力分析,基于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模型的自组织运动方程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给出了资源科学配置建议和对策,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矛盾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手工收集和整理的2001-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设置分支机构的数据,考察了地区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与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保护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是上市公司跨区域资本配置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表现为上市公司更可能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低的地区设置分支机构;(2)与上市公司注册地相比,一个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越明显,上市公司到该地区设置分支机构的可能性越大;(3)加强劳动保护强化了上市公司的上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性质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为了获取劳动力市场比较优势,企业跨区域配置资本的可能性较大,劳动保护对上述关系的强化作用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协调难度较大。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与项目组织息息相关。分析了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组织的特征和内外部环境,结合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从业务流程、组织模式、组织架构、沟通渠道、组织氛围与组织制度6个方面,对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组织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跨区域公共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跨区域投资与经营的动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跨区域投资与经营,是克服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浙江农业跨区域投资和经营的现状和主要特征,阐述了浙江农业进行跨区域投资和经营的动因,提出了促进农业跨区域投资和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实现有效的总量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两大核心目标.本文从我国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指出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是其两大核心特征.从省域层面将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其现状指标分配进行对比,发现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利用效率并不相关,存在着空间失衡,由此必然会导致效率损失,并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形成理想的区域开发格局.进而探讨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思路,实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与建立相应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制度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区域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等,而制度变迁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市场与市场竞争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区域物流市场:垄断与博奕。目前,中国物流行业正在进行新的行业管理方式改革。改革的目标是打破区域物流市场的垄断,依靠互联网(Internetr)建立以“物流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全国统一物流市场。本文认为,促进“跨区域物流市场”的形成,进一步扩大物流市场竞争范围,这是开放式物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区域物流市场”是指随着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打破区域(省、市)的界限,形成中国统一的物流市场,进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物流市场供需平衡。中国物流市场化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培育参与公平竞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科技资源空间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陆大道 《经济地理》2011,31(5):712-718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科技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高效配置,对我国实现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总结了科技资源配置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现阶段对于科技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科技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配置模式、配置效率、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总的来说,在理论研究和空间视角方面重视不够,应当在今后加强地理学区位论和空间组织结构理论的指导,从空间视角出发对科技资源空间配置的模式、机制、效率等问题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环境管理体制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是解决跨区域环境冲突难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基于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技术政策构成的现行环境政策体系框架,以五大区域为研究主体,七项对策构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在管理政策方面,建议设立多部门多行业参与的跨区域环境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构建责权明晰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以节能减排和绿色GDP完善行政人员政绩考核体系,强化环境管理法规建设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经济政策方面,主要任务是完善资源环境配置机制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在技术政策方面,以生态型替代生态破坏型的产业置换机制和制定区域性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3.
加快示范区建设的立足点是服务中西部,一要有利于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便捷的出海通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二要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三要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关键,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目前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缺乏动态研究。在借鉴了国内外接续产业选择的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接续产业选择的基准,提出了推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宋全启 《经济纵横》1991,(11):42-45
<正> 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而实现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是能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区域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90年代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本文从资源区域配置机制的分析入手,进而论证资源区域配置的扭曲和阻滞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增强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是新阶段我国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科学有效的区域政策可以促进生产力布局的空间优化,改进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对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政策体系,但与新时期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其推动经济转型之作用的发挥.根据新常态下我国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政策应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资源要素空间配置,促进区际公平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优化区域政策的重点是强化区域政策在培育增长极和支持东北等特殊困难地区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区域政策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要求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更加注重跨区域合作的机制性安排.  相似文献   

17.
正有建议称,应设立以流域等生态系统或以生态功能区为单位的跨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对于这个设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主任周珂教授表示不赞成。环境问题具有跨区域跨流域、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等特点,环境污染的跨区域性是环境司法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司法工作往往只涉及个人私害的救济,而跨区域跨流域的污染,需要更为宏大的视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也是对新环保法的重要对接。面对跨流域的环境案件,可以在最高人民  相似文献   

18.
盛明科  唐玲  戴娜 《经济地理》2012,32(6):32-36
随着现代市场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信息化迅猛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跨区域公共事务日渐剧增。环洞庭湖区域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湖区水资源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共同资源开发、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等一系列跨区域公共事务的不断涌现,传统区域行政模式和单个地方政府的理性行为导致了大量的跨区域公共事务无法有效解决,亟待建立健全包括信任、协调、沟通和监督机制在内的环洞庭湖区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体系,从而实现环湖区公共事务的良性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王青云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显著,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将社会资源在空间进行有效的配置,合理组织区域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长期以来,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科技资源能否优化配置,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出能力的提高,更关系到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