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工作是我行的主体业务,如何做到既不向农民打"白条",又防止收购资金的流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一年来的实践和体会。1995年,江苏省共收购定购粮食44.6亿公斤,议购粮食17.8亿公斤,油料2.42亿公斤,棉花924万担。全省农发行夏收到位资金28.4亿元,占夏收总值的72.6%,秋收到位资金71.3亿元,占秋收总值的60.6%。没有发生资金供应脱节现象,企业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好于往年,收购工作平稳进行,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均较满意。在我省去年  相似文献   

2.
最近,国务院做出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的决定,收购国家专项储备粮所需资金由人民银行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这对商品粮生产区缓解收购农副产品资金供求矛盾将起重要作用,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为了研究问题,首先要弄清形成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紧张的原因,粮棉油等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涉及到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财政、粮食、供销等部门,  相似文献   

3.
农发行的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管理张建民,袁成勋一、收购资金的占用形态及问题1、资金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结算资金占用过高,其原因是粮食部门实行系统内部结算制度后,清算不及时,造成系统内部各企业间结算资金相互拖欠。2、收购资金被挤占严重。一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  相似文献   

4.
农村资金困难,也给农村经济和农副产品收购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要增加农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的稳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成功的金融改革和健康的金融发展,必将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推动力。农业发展银行近期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建立收购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为此,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重新定位。一、思想观念要重新定位。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导向。目前,社会各界对农业发展银行这一新生事物存在着各种认识上的偏见:一是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误认为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自己的银行,把农业发展银行视为政府的"第二"财政,要求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当地政府的意图;二是商业银行认为政策性银行是"保险银行",亏损由财政补贴,因而在代理工作中不尽职尽责,问题较多;三是收购  相似文献   

6.
7.
农副产品收购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认真做好收购资金的供应,对于国家的稳定、人民的安居、经济的发展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几年来,尽管国家在收购政策及资金供应工作中作出明确规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在实际的资金供应与管理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已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收购政策和农民的利益,影响了粮食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机制,以保证收购资金专款专用,其着力点应放在切实防止收购资金流失和维护收购资金的良性循环上。一、切实落实收购资金筹资责任制,完善财政资金的划拨机制从近期或相当长时期来看,考虑到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国家应当对农业生产提供政策保护(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等都在利率及其他信贷政策上对农业予以支持)。因此,收购资金的供给仍必须坚持收购企业、财政以及银行三方共保的筹资责任制,在此  相似文献   

9.
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是由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对粮食企业的政策补贴资金和农副产品收购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融合在一起的总资金。摆在我们面前的现状是这种总资金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里的有效供给是指上述部门实际到位真正用于收购的实体资金)。加之组合供给结构的资金流在“输入”、“运转”环节上常常出现空位、梗阻,致使收购资金的供给量更加  相似文献   

10.
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由农业发展银行统管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形成收购资金良性循环。从农业发展银行初步运营情况看,该目的并不能完全实现,原因在于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循环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一、影响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良性循环的因素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循环运动涉及到几个主体,具体过程如下:人行农发行农行企业财政农行财政从图上看,目前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循环,全部由中央银行于收购季节,按照新增的收购资金需求,向农发行提供再贷款,并通过代理行向收购企业发放收购贷款,直接增加粮棉油库存值,待粮棉油调销后,将回笼款归还农发行代理行,并通过代理行上划至农发行,归还人行再贷款。为维持收购资金的良性循环,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进入棉花收购季节以来,农行邹平县支行将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作为代理农发行业务工作的中心来抓,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棉花收购工作的正常进行。截至去年十一月末,全县共投放资金11328万元,收购皮棉12.4万担,为前年同期收购量的219%,完成年内收购计划的77.4%,名列全省前茅,没有出现"白条"现象。一、深入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压缩库存占用。去年初,由于棉纺企业库存充足,使得皮棉调销迟缓,加之油料滞销,致使企业库存占用居高不下,资金占用大。为确保企业自筹资金到位,该行在收购前夕,对全县收购企业库存占用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要求企业从三方面压缩库存占用:一是采取油饼换购形式换购棉花;二是按优惠价格向售棉户出售油、饼;三是发动全体职工,实施全面促销战略。1995年8-11月份,全县累计销售食用油  相似文献   

12.
正收购粮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融资难、融资贵,一度是困扰许多粮食企业开展粮食经营的难题。对此,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粮食部门不断创新思路,破解难题,想法设法拓宽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资金来源渠道,保证企业有钱收粮。本刊在吉林、江苏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当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17年12月15日,吉林省粮食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和吉林省银监局共同举办了《吉林  相似文献   

13.
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与管理,政策性强,业务量大,过去,是农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大难点。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分离运作,银企双方资金供管矛盾更加集中,反映更加突出。如何实现收购资金的良性运转。笔者认为应实施五项监督。一〉监督粮棉企业只能在农业发展银行(市县级在农行)一家开户,规范帐户设置。对粮棉企业在他行开设的帐户,县级支行收购科(股)、营业所应协同其划回帐款,销清帐户。其在农发行或农行的帐户设置也应规范为收购户、存款准备金户、利息备付金户、贷款户等四个帐户,以便监测管理。二〉监督粮棉企业按规定的比率存足"两金"。粮棉企业必须按贷款总规模相适应的比率存足存款准备金(最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全省秋收的有序开展,农发行江苏省分行积极应对秋粮价格高位运行、企业经营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复杂形势,增强政策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精心谋划,改进服务,充分发挥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至7月末,广东省分行发放夏粮收购贷款26036.7万元,收购粮食16822.3万公斤。全省有夏收贷款的分行共有12个,其中贷款发放量超过1000万元有8个。今年夏收资金供应管理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收购量及贷款发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收购价格有所上涨。与去年同比,今年夏收发放贷款增加了10186万元,收购数量增加6654万公斤,增幅分别达64.2%和65.4%。各地收购量增加的原因不同,有的反映不仅产量比去年普遍增加,而且  相似文献   

16.
截至9月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发放小麦收购贷款680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383.35亿公斤,占全社会小麦收购量的72.8%;发放早籼稻收购贷款133.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早籼稻71.75亿公斤,同比多收19.15亿公斤,增幅36%;发放油菜籽收购贷款188.2亿元,支持企业收购油菜籽46.55亿公斤,同比多收9.65亿公斤,增幅26%。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金融改革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就银行资金供应职能的效率及提高效率的改革条件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19.
一、专户管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1988年,由于种种原因,秋季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严重短缺,出现全国性的收购资金打“白条”现象,作为粮棉集中产区的湖北,资金供求矛盾更为突出。当时,决策层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上半年回笼的调销资金流失过多和专业银行调剂使用的收购资金没有按时归位,于是决定从1989年起在全省试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专户管理(以下简称专户管理),将企业、财政、银行的收购资金统一纳入专户进行管理和控制。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认为,专户管理并没有实现决策者预期的目标,甚至有悖于决策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随州市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之一,每年以粮棉油为主的农副产品收购总值3亿元左右,约占全市信贷资金总量的40%。要想筹措、管好并用活这笔资金,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从1989年开始,市政府对农副产品收购资金采取分级分部门筹措,实行专户管理的办法,收效十分明显。1989年全市累计进入收购专户资金达31094万元,农副产品收购综合付现率由1988年的61%上升到84.5%。1990年,市政府从制度、办法和措施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年进入收购专户的资金达到35744万元,共收购粮食3.7亿公斤,棉花2000万公斤,油脂160万公斤,烟叶137万公斤,桑柞蚕茧51万公斤,收购总值38897万元,收购综合付现率达到91.9%,基本上做到了党政领导、金融部门、收购单位和农民群众四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