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朱珠 《新金融》2013,(4):44-48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悦 《时代金融》2013,(12):221-222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际上,主权信用评级业务几乎被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所垄断,继欧债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对其经济所造成的震慑作用,并对其评级的公允性与独立性产生质疑。本应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不能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的决策参考,而是为利益所动,那么由其提供的评级结果不具有独立性,会给被评级国家和其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从博弈的角度、运用"共谋"与"防共谋"的博弈模型来分析信用评级机构缺失独立性的危害以及对一国而言发展独立的主权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遭遇了自其建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本文在简要介绍信用评级机构与主权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并从近几次危机中评级失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方法。研究表明:1、正常年份中,债务国发展的基本面情况是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决定因素;2、评级行业的垄断与评级机构特殊的政治目的固然是近年来评级失真频现的原因,但国际投资者对于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亦是危机中"评级结果决定主权走势"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评级机构,既不能一概否认,也不能无限夸大,应该在提高投资者自身风险评估能力的基础上,强化评级市场的竞争,并且努力构建内外监管相结合全方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孙章伟 《征信》2011,(1):54-57
目前,主权信用封顶规则已被国家信用限额规则取代.从实践上看,三大评级机构在计量经济研究范式基础上所研发的评级模型仍将一国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与美日欧的关系作为判断经济结构和经济前景的主要依据,具有强烈的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色彩.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推行国家信用限额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86至2009年期间120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和有序Probit概率模型研究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的问题。通过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模拟与验证发现,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1年至2002年前后的确被低估,但2003年以后,随着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相继调高我国的主权信用等级,目前我国的模拟评级与实际评级已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行业竞争和规制:美国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标普、穆迪是评级市场的统治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的指定以及基于监管目的广泛使用NRSROs概念导致评级行业的准入壁垒。声誉资本、网络效应以及评级透明也是影响信用评级行业竞争状况的因素。为了增进评级行业竞争,美国已经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并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竞争规制措施和改革方案。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以危机推手著称的美国信评机构因群体性道德风险和贩卖劣质公信力而备受国际谴责.为此,三大机构不同程度地修订了主权信用评级规则,并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联袂发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尤其是2011年轮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至负面,希望借此塑造其公正、客观的商业形象.但是,三大机构的政治附属物属性决定了三大机构发布的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负面意见,本质上是一场政治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较量,更多展现为一种政治博弈的需要,并使自己陷入了债务上限与主权信用评级的政治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9.
8月5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评级下调至从,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历史上首次被调降。本文在详述了此次调降美债信用评级的原因,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且对我国应如何应对美国国债带来的风险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际     
《证券导刊》2011,(20):8-8
穆迪警告美国主权评级面临降级风险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周四发出警告称,如果美国在未来几周内未能提升法定债务上限而出现短期违约,将面临AAA主权信用评级被降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林华 《中国外资》2007,(3):40-41
中国需要外资信用评级机构的技术和经验,但因为事关主权利益,一旦外资机构掌握了评级标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资产定价权,因而,中国本土的评级事业必须得到保护。所以,监管当局希望中外双方走到一块儿,但不会轻易让外资信用评级机构控股。  相似文献   

12.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备受国际投资者的质疑。文章以中国和美国在2008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发行的固定利率附息国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真实利息成本模型来分析主权信用评级对中美两国国债发行成本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标普信用评级的变动并未对国债发行成本产生预期影响。进一步,文章结合2017年9月标普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案例,对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不合理性及破除主权信用评级霸权的重要性进行剖析,并提出提升我国在主权信用评级市场上话语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4,(17):13-15
收入增速环比改善,考虑预收款后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的实际收入分别增长20%与33%,高端降级和低端升级并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 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评级事关国际金融话语权,对于国际信用资源的分配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培育和扶持给予了较多关注,但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仍显缓慢。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声讨和反思,也为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文从国际、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建设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扶持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章伟 《征信》2011,(5):1-6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已是我国金融界、法律界和企业界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何娟文  胡琼 《征信》2016,(5):56-61
现行国际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明显的顺周期效应,从技术上看主要是其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反映一国历史经济实力和政治理念的指标较多,另一方面反映一国未来发展潜力、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的指标较少,这就导致经济繁荣时评级被高估而经济衰退时评级被低估.为了解决指标重复和指标欠缺的问题,应该将经济发展水平变量指标剔除,将人均收入、实际经济增长率、通胀率、外债、违约历史变量等指标保留下来,同时将短期外债、外债还本付息额、财政余额、经常账户余额、出口增长率变量等指标加入新建指标体系.选择这10个指标来评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更为符合经济原理和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2012,(7):12+18+27+64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作者: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联合课题组定价:5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