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调节与控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变革与完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研究宏观经济管理变革的基本经验,探索新世纪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对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共和国成立5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GDP已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7955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7%,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率的两倍多。1997年我国…  相似文献   

2.
供给主导型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增大有效供给理应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点选择。中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现象只是问题的表象,而问题的实质却是无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突破供给“瓶颈”,采取相应的突破方略。  相似文献   

3.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随着投资、出口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2008年需求增长水平较2007年会略有降低;但各个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将带动供给潜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2008年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将由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根据对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中国传媒科技》2010,(1):14-14
李克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 ——200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把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2010年经济发展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是直接与两年来的治理整顿相联系的.经过治理整顿,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六个方面的明显转变:过热的经济增长得到降温;投资消费双膨胀的局面有了改观;国民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明显的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国际收支转为顺差;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管理在实践中取得经验。在此背景下,随着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双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紧缩力度”的贯彻,1989年下半年出现的消费  相似文献   

6.
殷兴山 《中国金融》2007,(23):62-63
宁波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开放性经济发展特征明显,外贸依存度达120%。长期以来,宁波经济增长的动力高度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外汇资金净流入一度高速增长,尤其2004年外汇收支顺差占比更是高达全国贸易收支顺差总额的13.86%。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与过去我国外汇短缺、经济高度封闭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相适应的,但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宏观调控直接融入改革中,提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改善宏观调控”的基本思路,这意味着在宏观经济管理与重点经济工作安排上,改革的色彩明显增强。作为一个最大的转型国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诸多方面的矛盾与问题,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有体制性因素;既有短期因素,更有中长期因素。因此,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参数调整的问题,而需要对体制机制做出重大改革,2014年经济增长将在更大程度上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严纪芹 《中国外资》2013,(14):129-12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综合国力的比拼也越来越激烈,这让我国在宏观经济的管理这一方面的工作上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所以,我国要做到科学的把握宏观经济的管理工作,在这一层面上还要做到具有相应的创新理念,同时还要求我们政府要提高相应的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这篇文章将会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来讲述宏观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性的改变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提高宏观经济创新管理的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小广 《投资北京》2009,(12):22-23
2009年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而奋斗的一年,明年经济形势如何为人关注,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小广对中国宏观经济作出的总体判断是:2009年到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企稳整固期.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势是“根号”型发展。投资和价格是北京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投资分析专家齐心判断2010年北京投资运行将更趋稳健,价格专家王小娥对北京价格走势则给出将温和上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郑超愚 《新金融》2006,(1):11-12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则经历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预计2015年我国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提出要"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13.
樊彩跃 《新金融》2008,(11):17-20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长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展望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向下调整。为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的经济背景 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但随之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经济面临着内需不振的严重问题,即我们所说的通货紧缩经济。从1998年开始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为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与此同时。从1996年5月起8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且征收利息税。可以说,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推行对拉动内需、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稳增长”与“控通胀”的双重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政府提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将“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全年国内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在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平衡,重点强调供给学派所主张的放松政府管制、减税,以增加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优化供给结构,相机出台需求管理措施,满足民生改善的需要和应对可能存在的衰退。引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1978-2011年,中国GDP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10.21%,人均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达到9.05%。如  相似文献   

17.
现在是过去的延续,将来是现在的延伸,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中国54年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回顾、总结这段历史,对总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经验与教训,调整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向,进而为21世纪初叶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尤其是为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宏观经济出现了年初开局较好、全年逐季稳步回升的好形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达8%,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这是需求面和供给面明显改善的结果。从需求面讲,内需与外需同步增强,特别是出口增长大大超出预期;从供给面讲,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增长出现了积极变化,正在稳步走出谷底,使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6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数据,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轮经济增长又经历了两年多的宏观调控.而数据表明宏观经济热度却出现了进一步加剧的迹象,特别是第二季度的GDP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1.3%.为1995年来同期最快的增速,其中货币信贷投放较多,为本轮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更成了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巴罗法则”的视角考察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迫切需要对我国的财政支出进行结构性调整,应提高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降低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并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财政政策的这一调整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