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机械制造业逐步实现自动化,而自动化技术在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方面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机械制造领域和自动化领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本文从机械制造业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的内容逐渐的变得多元化、充实化和丰富化。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主要是指运用多种技术,然后朝着多功能、高水准、低消耗的方向实现其功能价值,进而使系统工程达到最优化的技术。这些系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机械技术、自控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系统方面的技术,同时还有一些辅佐的技术如软件编程技术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机械制造业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巨大优势,对其在我国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机械生产领域,自动化技术与机械制造随时代的进步而迅速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机械自动化是通过机械、电气、控制软件等多种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自动化的机械制造形式,才能推进整个机械生产的技术和质量的进步,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自动化机械制造的主要核心技术是围绕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展开的,在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不更改的情况之下,通过机械设备或者相关生产管理过程,可以按照预定的操作自动实现检测、信息分析、判断处理等,并且自动的转换到另外一种不同的器件上,进一步的实现自动化机械制造,促进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李晋  高昊  于文 《商》2012,(11):125-125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于如何运用机械自动化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水平、如何应用机械自动化有效促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间的主要竞争方式,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如何保证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与机械自动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给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石油管车丝生产线数控化改造,通过改造,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李晋  高昊  于文 《商》2013,(10):244-244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于如何运用机械自动化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水平、如何应用机械自动化有效促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间的主要竞争方式,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如何保证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与机械自动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郝永臣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308-308
液压技术作为能量传递或做功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机械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系统、航空业等行业中广泛应用。根据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针对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和装备机械制造业三个主要生产业进行总结分析。在阐述了液压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应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集成,并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安全保障是决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制造业的安全不能只依靠人力保障,其控制系统的安全自动化技术是整体安全防范措施的关键,控制系统的安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相对地,在这些应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从控制系统安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出发,探讨机械制造业中的安全措施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其中机械制造业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程度,而自动机技术对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是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一次改革创新。本文将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1.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与需求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省际之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所享受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服务需求潜力大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需求潜力小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服务需求基本上是匹配的,其服务业发展状况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河北两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服务潜在需求,应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提升服务业比重;贵州、西藏两省(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过多地超越了服务潜在需求,主要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过低、服务需求不足导致的,贵州省在政策上应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步伐,西藏自治区则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原因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成仓 《中国市场》2009,(19):90-91
青海的省情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从青海的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定位,弄清制约发展的主要障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发展的思路更具现实性、可行性。故,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战后西方发展观经过了一维客体论、多维客体论、主客相关论和主体中心论四个阶段。西方发展观演进脉络呈现如下规律:一、由客体中心论转变为主体中心论;二、由关注发展的进度转变为关注发展的代价;三、由线性发展观转变为非线性发展观。借鉴西方发展观及其演进规律,可以更好更深入地贯彻落实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分析了2010-2018年黑龙江地区的三个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哈尔滨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水平不断提升,两系统间综合发展水平的不断上升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2018年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型;绥芬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出先上升后稳定在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两系统表现出由载体城市经济带动口岸增长的协调发展态势;黑河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态势,系统间综合发展速度失衡使得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长较为缓慢。因此,为促进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建立自贸试验区口岸与载体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合理规划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驰  胡应得 《商业研究》2004,(23):174-176
农村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开发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而合理制定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农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由来、目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 ,探讨了对可持续发展规划评估方法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经济与文化的互动融合作用使地域文化也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探讨地域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地域文化的形成发展,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例,通过论述齐鲁文化的内涵及齐鲁文化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来印证地域文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从而也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借鉴,推动山东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铁路跨跃式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福林  王林 《中国市场》2007,(45):78-80
论文分析铁路跨跃式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试着构建铁路跨跃式发展的计量模型对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阶段特征描述予以量化。结合运输化理论对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展开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论述,从而更好地揭示铁路运输跨跃式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