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天,由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和“中国商业高端论坛”在上海如期举行.这次活动是全国商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商业企业家的一次盛会。出席这次活动的有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各地商业企业家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会上,将表彰第五届“全国商业优秀企业家”、颁发首届“全国构建和谐商业杰出贡献企业奖”。围绕“创新、和谐、发展”的主题,政府部门、商业企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业发展。我谨代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对前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企业家以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张先华 《华商》2011,(10):23-23
9月23日,以“自主创新促转型,做强做大谋发展”为主题的2011年湖南企业家活动日在长沙华天酒店举行,会议授予张建国等40名企业家为“2011湖南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发布“2011湖南100强企业”名单、“2011湖南制造业50强企业”名单、“2011湖南服务业30强企业”名单,发布和推广“2010年度湖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9项”。今年的湖南100强企业,入围门槛由上年的9.46亿元提高到12.8亿元。100强企业涉及31个大类行业,其中接近80%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电力等行业;  相似文献   

3.
对于企业家的社会职能问题,现今的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企业家的社会职能是承担风险;企业家的社会职能是“创新”;企业家的社会职能是获取信息;企业家的社会职能是避免低效率;企业家的社会职能是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天山 《三联竞争力》2005,(12):66-68
前不久,美国著名的《Red Herring》杂志在其“技术商业”版块推出一个“全球青年企业家”排行榜,所有上榜的企业家.年龄都不超过35岁。  相似文献   

5.
刘亮轩 《中国工商》2004,(7):128-132
喧闹一时的“杨斌事件”.今年爆发的“铁本事件”,都让我国民营企业家饱受各方责难,我国的民营企业家不乏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但频频发生的触雷事件凸显了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家严重缺乏“法律风险”和“法律边界”意识.结果他们走的每一步棋都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地雷。  相似文献   

6.
《商业企业》2020,(1):12-12
日前,2019年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在上海举行。活动日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统领,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优质商业企业”为主题,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鼓励广大商业企业家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商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4-A004
乳业近来频频出事,本期“倾听”特意集中选取了乳品行业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在近期的代表性言论.  相似文献   

8.
陈江淮 《商界》2006,(7):129-129
企业家的骨子里是不安分的,他们属于创新式人物,喜欢生活的不确定性,相信“在乌儿的舞会上,总能拾到麦穗”。兵法讲究“兵不厌诈”.也是一门包合不确定性的艺术。于是人们试图将兵法引入经营管理.以期提高企业家的修养与素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个新的学问——“兵法经营”。但我们并不能将兵法管理上升到兵法经营的高度。哈佛大学教授科特与索兹尼克明确指出.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所要做的事以及所需要的才干当然也不同。企业管理着眼的是已发生的事实,面临的是确定性环境.因此管理者(经理)的角色要求和领导者(企业家)的特质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必须冷静分析所有可能掌握的信息.尽可能客观地寻找出一套稳健有效率的管理制度或方案.用正确的人,把正确的事做正确.与后者主要从事的创造性工作(考虑“正确的事”)性质几乎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9.
《商业企业》2006,(3):5-5
群英荟萃,共襄盛举。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上海市经委支持.上海市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承办的“2006年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于5月13日在上海举行。参加这次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的有来自全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业企业家和企协、商会、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和上海市有关新闻媒体负责人、记者等,近三百人出席,国家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1,(10):I0078-I0078,I0080-I0082,I0084
“企业家”的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提出:企业家可以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优秀的企业家,具备创新、冒险、敬业、执著、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他们的努力,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财富量级,也有利于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1.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煤矿产业实现“五个转变”,煤矿企业家能力是引领煤炭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探讨煤矿企业家能力研究的重要性,然后进行煤矿企业家能力的社会学分析,建立由煤矿企业家职业素质、煤矿企业家管理能力和煤矿企业家市场运营能力构成的三维能力结构体系,并指出该能力体系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潘欣怡 《浙商》2007,(14):96-98
年前,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曾对一位只是在相互闲聊中认识的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叹:“他是一位企业家中的思考者。”这位企业家不是别人,便是人民电器集团董事长郑元豹。郑元豹有个著名的“三打”故事,“三打”锤炼了一个刚柔并济的他,更打造出一个总资产达50.99亿元、品牌价值43.39亿元的人民电器集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商界名家》曾做过《中国企业家生态警示录》的专题报道(见《商界名家》2003年10月号),对“转型时期的企业家之死”、“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中国民营企业家生态现状”等方面均有详细披露,业界反响强烈。而让我们痛心与不安的是,在2005年的头3天,又有赵恩龙、徐凯两位民营企业家以“自杀”这种极端方式先后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再次向我们凸现了民营企业家生态问题的严重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商界》2008,(9):16-16
“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7月20日.在广东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这样说。他还指出,在当前经济处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困难变为机遇,提升技术水平,打造自主品牌,增强竞争力,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唐万新     
中国企业家中并不缺乏企业家精神中勇于承担风险去追求超额利润的一点。即使在改革初期贫瘠的商业土壤中,中国企业家也有诸多奇思妙想。类似于牟其中买飞机、杨斌建荷兰村、唐万新造德隆系这样的“创举”,都强烈震撼着当时人们的商业观念。不幸的是,这些一度被光环笼罩的所谓“创新”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且教训惨痛。  相似文献   

16.
VIP泛滥     
莫月 《商业文化》2006,(11):2-2
最近,某地公安机关出台了十条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明确提出将为128位知名企业家提供专门保护,通过“保护知名企业家联络办公室”,协调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保护企业领导人尤其是知名和民营企业家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种“专门保护”只是重庆市“厚待”企业家的做法之一。不久前,重庆市经委与市卫生局联手推出了一种企业家绿色就医卡(已经发放了652张)。凭此卡可以在重庆一些医院享受不挂号、不排队、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应诊、懂英语的护士全程导医等待遇。企业家子女也享有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7.
《浙商》2007,(3):60-61
企业家做企业,究竟是应该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儿子“呢.还是应该像商人那样.把企业看作是一种商品买卖?感情是否能够解决经济的问题?一棵结满了优等苹果的苹果树.是卖苹果合算呢还是卖苹果树合算?在一场成功的并购案例中.买方固然是赢家.但卖方一定是输家吗?企业做产品.企业家做企业.那么企业是不是也是企业家的“产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转轨阶段,具有着“过渡性”的特点,面临着包含新旧理念的“双重价值系统”。在这样的特定时期,渐进式改革必须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但环境的复杂性、利益目标的多元性、企业家群体的不成熟性,束缚着制度创新工作的发展。企业家群体建设对推动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促进制度创新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搞好企业家群体建设,应该有效的解决好激励上、监督上和选人上的问题。同时,促进企业家群体制度创新职能的发挥中,政府应改变自身的运行方式,为企业家群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9.
刘志明 《商界名家》2006,(12):58-60
中国企业家的第一代,目前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新一代掌门拿出浑身解数在获得第二桶金上不遗余力。但是,后生可畏,也可怕。格兰仕,一个凭借价格战和代工法而体现出中国制造突出特征的企业,时隔六年,在父子易手之后,如今还在那条路上跋涉,靠“赌命”维系着新生代企业家的宏伟志向。很显然.在这种缺乏“质”的突变的“量”变后面.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尴尬并没有消除。  相似文献   

20.
李宇红.北京蓝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武汉蓝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以传播“创新、冒险和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理念的新商业文化为己任.是湖北省著名青年企业家.Y—MBA^TM教育、中国·青年创业论坛^TM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