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潘岔村地处大别山脚下、西河口乡东南部,总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511人,400户,可耕地面积1564亩,山林面积10400亩,属于典型的山区村,一直以来以种植油茶为主。面对山多地少的“窘境”和老百姓致富的迫切需求,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近年来,潘岔村利用有限的资源,整合荒地种植中药材,  相似文献   

2.
《农村工作通讯》2008,(11):54-54
4月11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发行管理司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郭翟村联合捐建了一所农家书屋,我社向该所书屋捐赠了《农村工作通讯》和《农民文摘》。当天下午,来自报刊司、发行管理司以及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的相关人员与村民进行座谈,作为“三农”期刊界的代表,我社应邀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倡导全民阅读,报刊服务‘三农’”这一主题,就报刊出版单位如何更好地为服务“三农”做出贡献,如何把真正适合农民阅读的出版物又好又快地送到他们手里等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农村调研时,看到一些家庭比较富裕、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合伙订阅报刊,这不失为一件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看报学刊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应当大力倡导。眼下,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地正在认真落实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控制村集体征订报刊的种类和数量。农民合伙订阅报刊,不仅提高了农民理财能力,减轻了农民独自订报刊的费用负担,而且农民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订阅自己喜欢的报刊,扩大报刊的种类,是推行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的有益实践。农民间相互阅读,能及时掌握政策,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交流心得体会,了解各类…  相似文献   

4.
《望)周刊报道,如果你到农民堆里去走一走,到民告官的地方去看一看,或者把每天的报刊仔细翻一翻,你就会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地方的农民并不满意,甚至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干群矛盾、干群纠纷。那么,到底农民最讨厌什么呢?①讨厌“巧立名目乱收钱”。安徽省枞阳县有个乡镇,不管农民有没育外出打工,是否生产“特产”,一律按人头收“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特产税”。不给钱就“搬乐西”、“砸房子”、“打人”。据说有的地方还向农民收缴“招待费”。②讨厌乡河干部“大吃大喝,多拿多占”。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杨家沟村1997年集体收…  相似文献   

5.
笔到山区县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些村虽然订了不少报刊,农民想看却看不上,不少农民因此产生了意见和怨言。报刊都上哪去了呢?原来,或在村委会,或在村干部家里,都躺在那里睡大觉。那些村干部看完了用不着了,或是他们根本就不看,而村民想看却看不上。这种现象在农村并非个别。报刊是用农民的钱订的,他们要求看报天  相似文献   

6.
有些单位以资金不足,减轻农民负担为理由将本应该征订的党报、党刊、科技报刊大刀阔斧地砍掉。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报刊是“精神食粮”,它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传递各种致富信息的综合媒体,种庄稼、做生意都离不开科技文化知识和市场行情。农民通过阅读各种报刊,追踪现代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便会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安徽省利辛县西潘楼有500多户农民订报刊,踏上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报发户”,“好刀用在钢刃上,有钱用在订报上”,订报已成为他们自觉行动,报刊在致富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为农民减负着想,对各种渠道硬…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山东省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针对内地信息闭塞,农民致富无门和生产中遇到困难无处咨询的问题,建立了“农民经济信息库”和科技“110”咨询中心,帮助一大批农民找到了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迅速地迈向了致富路。近年来,曹县科协高新科技服务中心自费订阅了几十种农业科技报刊并购置了电脑,将报刊上和因特网上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市场行情的信息,归纳整理成“农村经济信息库”,通过每周的科技下乡等活动及时送到农民朋友手中。为解决生产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又与曹县公安局合作开通了科技“110”,聘请…  相似文献   

8.
拍卖“四荒”第一村的新变化韩景荣,委涛1992年6月,陕西省子长县李家岔乡窑则峁河村率先进行了拍卖“四荒”使用权,这一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新举措,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并迅速在延安地区北部山区普遍推行。4年时间过去了,作为延安地区第一个拍卖“四荒”使...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民群众反映的“村干部人难找、事难办、矛盾纠纷难解决”的问题,安徽省明光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2003年在涝口乡试点的基础上,前不久又在全市68个选派村对农民“说事”制度进行了全面推广,切实加强了选派村村务的民主管理,加强了选派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制度,凡是涉及选派村经济发展、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兴办公益事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列入群众“说事”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1996年,保定市下属的定州市80多名农民,随北京一家水利工程公司到赞比亚的赞比西河修建栏水工程,工程从修建到完工历时两年,这些农民修建工程挣钱致富后,发现当地有大量肥沃的土地闲置,就产生了在那里种地的想法。1998年,这80多名农民把家人和亲戚朋友也接到了赞比亚,逐渐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立起第一个“保定村”。在赞比业“保定村”的农民通过种地致富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定农民前去非洲,在种植蔬菜等农作物的同时,有些人也逐渐涉及到商贸、教育、医疗、加工等行业。7年来,保定市在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7个国家建立了28个“保定村”,到非洲创业的保定农民达到7000多人。“保定村”与其所在国之间是双赢的关系。因为“保定村”村民在非洲挣钱的同时,也为“保定村”所在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利益,如带去了耕作技术、吸纳当地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丰富了当地人生活,受到非洲国家和地方政府欢迎。  相似文献   

11.
《青海农牧业》2006,(3):41-41
7月13-1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特色农业“一村一品”现场观摩会。会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因地制宜,依据不同自然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村400个,带动16.86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专业村农民从发展“一村一品”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35%以上.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郭建军 《农家之友》2013,(10):25-25
在庐江县泥河镇瓦洋村,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初中尚未毕业,却因种菜创业,成为当地农民眼哩的“草根专家”,还获得庐江县首届“农民专家”“十大种菜能手”等荣誉。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下村调查中听到相当多的村民反映他们很难看到报刊和科技书刊。经调查发现,由于部分村干部缺乏学习意识或报刊收发管理不善等原因,村里订阅的那几份报刊不是悄悄地“躺”在地板上“休息”,就是静静地挂在墙上“张望”,甚至被一些人拿回家包东西、作燃料、当手纸……报刊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各种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的重要媒体,是广大农民朋友了解山外世界和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在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后,农民迫切需…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胶州市今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村级集体收入受到影响。对此,胶州市坚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增收,并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广西贵港市出现了一桩新鲜事:“乡土人才超市”在贵港兴起,农民不出村就可“点购”技术服务。自去年4月以来,贵港市乡镇政府对镇、村两级的农业、畜牧、法律等各类人才分门别类,将他们的照片、姓名、技术专长等和电话号码公开张贴在镇政府门口的信息墙上.当地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电话任意“点购”所需人才为自己提供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农业部历来重视推动“一村一品”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2005年,推进“一村一品”写进了中央的1号文件,今年,农业部围绕一村一品,在1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星星之火般的“一村一品”活动,现在已呈燎原之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6月25日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林甸县从1997年年初开始,为增强农村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农村干部勤政廉政,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干群关系,以解决村级干部“不清白”和农民群众“不明白”的问题为重点,实施《关于实施村务‘双项公开、双向监督’制度的方案》。(“双项公开”即村经政务公开;“双向监督”即县乡村三级隶属监督和村级群团组织、农民群众对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监督)。全县125个村公开了监督制度,使村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这位是龙山镇后岗头村的陈巧珍,那位是石柱镇世彰村的李英英……”。走进浙江永康吉龙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碰到的,见到的许多是来自该市各地农村的“农民营业员”。  相似文献   

19.
新鲜事情到处有,可在平南县上渡镇雅埠村的新鲜事,让笔者感慨不已。 新鲜事之一:农民领“双薪” 有谁听说过“农二哥”能领“双薪”呢?但雅埠村就有这样的事。  相似文献   

20.
池子华 《中国农史》2002,21(4):62-70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