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国家财政补助),是指合作社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入世以后,上市公司不断增加、经营方式不断变化,企业间特别是上市公司间进行资产置换、股权交换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因此,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财政部2006年2月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并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结合新准则的出台,笔者就新准则的判断、确认、计量与会计处理等相关会计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9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先后进行修订,新修订后的两项准则与现有准则体系之间更加衔接,具体运用范围更为明确。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具体运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债务重组准则在其性质、适用范围、会计处理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一定的可比性。通过分析新准则下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会计处理中的相似性,以期对企业实际财务业务应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1999年6月28日发布)引言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以下事项:(1)放弃非现金资产(不包括股权)取得股权;(2)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定义4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1)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2)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政府对企业的补助在不断地增加,这在体现国家政策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粉饰公司业绩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会计信息,误导了投资者。对政府补助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还是资本公积存在争议。目前应该对政府补助准则加以完善,而不是将政府补助资本化。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在会计处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主要变化体现在入账价值的确定、损益的确认和关联方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依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 2001年 1月 22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该准则的发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规范企业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非货币性交易与常见的货币性交易有很大区别,所以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作利润现象,新准则的发布对这类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9.
<正>○财会[2019]8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是指交易双方通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有时也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相似文献   

11.
谈谈“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曾晓红《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平衡公式将采用“资产一负债十所有者权益。”在这个平衡公式中。资产这边告诉我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这边告诉我们是谁提供了这些资源。企业拥有的每一样资产,都是债权人或所有者...  相似文献   

12.
所谓“资不抵债”,即资产<负债。企业“资不抵债”,是当前企业改制、产权变更及审 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企业“资不抵债”如何确定呢?笔者就此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 和探索,谈些粗浅的看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 ,债权人和投资者(即所有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 都是由债权人和投资者提供的。企业的目标就是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收入,实现盈利。在 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好,一定时期支出的…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本文通过对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确定、资产处置损益确定和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差额处理等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进一步加强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在实务工作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相似文献   

15.
“前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按其持有目的不同,分为“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并规定:如果企业持有资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使用或耗用,而是为了通过直接出售获利,则该资产是“待售资产”,包括商品、短期股票投资等;如果企业持有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手段正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出售获利,则该资产是“非待售资产”,包括库存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产等。“待售资产”与“T吝啬~包装箱上交换及“非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属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其盈利过程没有完成,以换出资产帐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帐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相交换属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相交换,其盈利过程已经完成,以公允价值计量,并确认交易损益。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相似文献   

17.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确认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资产交易,更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资本的融通,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不断增加,如以固定资产、存货置换投资,以存货置换固定资产,以不同的固定资产相互置换等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之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确认计量原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资产交易,更能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非货币资产交易行为的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本文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相关税费的处理、补价和相关税费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提高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20.
在会计核算中,“收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一个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总的经济利益。当然,收入可以是资产的增加,也可以是企业负债的减少。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企业取得收入就意味着所有者增加收益;又由于“收入-费用=利润”,所以企业收入越多就意味着国家税收就越多。可见,准确界定收入,非常重要。一、收入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根据不同交易的特点,正确判断每项交易中:1、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发生实质上的转移;2、是否不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