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渠道的稳定性是营销渠道管理的重要课题,"农户?龙头企业"的农产品渠道模式是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流模式,探讨这种渠道模式的形成与稳定机制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方面。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农户—龙头企业"渠道关系稳定的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检验了这些因素对渠道稳定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渠道关系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对订单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履约效率及其动因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价格条款、要求农户进行专用性投资或预付保证金、专用性较强的农产品、在广泛深入交往基础上累积的信任、声誉等社会资本因素有利于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和增强公司与农户契约关系的稳定性,而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对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具有负向作用;"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由于中介组织的加入能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效率,但统计特征并不显著;订单农业中政府涉入并不能显著增强履约效率。  相似文献   

3.
"公司+农户"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的一个创新,旨在化解我国农产品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种模式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尤为普遍。然而近年来,"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时常遭受契约不稳定的困扰,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治理与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探究"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新视角,三个不同的案例表明仅使用契约治理或关系治理无法应对"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而只有在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并重以及农民专业组织存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功能完整、结构平衡的社会资本才能够抑制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进而"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契约才能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生产者与龙头企业之间发生的违约行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违约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等维度将农产品交易分为6种交易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研究认为:交易频率、资产专用性影响契约的稳定性;公司+农户之间经常发生的非专用性交易经常出现机会主义行为,适合采用市场治理模式;其经常发生的专用性交易,适合采用双边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是一种提升中国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生产模式,其促进了中国养殖业的产业化升级,然而交易和契约的不稳定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H公司"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现实表明,市场和自然风险加剧的有限理性、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加剧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专用性资产投入博弈增加了公司和农户之间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交易和契约的稳定性。而现有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的案例表明:公司和农户在合作社基础上可以形成有利于控制交易成本的合作机制,克服了传统"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缺陷,进而能够保证交易和契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探究城乡居民从超市渠道向电商零售渠道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渠道迁徙意愿,对扩大"互联网+农业"的社会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研究基于江苏省四个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城乡居民渠道迁徙意愿的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电商零售渠道相比,城镇居民超市渠道感知风险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推力因素,感知易用性差距、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超市受众社会规范和电商零售渠道感知成本差距构成负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农村居民媒体丰富度差距、感知有用性差距、感知易用性差距、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超市受众社会规范构成负向影响其果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拉力因素对城乡居民渠道迁徙意愿的作用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要完善生鲜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治理体系、推进多元化零售渠道的开拓与整合、加强冷链运输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力度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对产业化联盟的认知分析:以赣南脐橙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突破制度、技术和市场等约束的现实选择,公司与农户缔结联盟是目前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公司与农户的交易嵌入在一定的交易情境中,交易情境的变化要求相机使用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手段。联盟的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绩效。农户对交易情境、治理机制和联盟绩效的认知关系到联盟稳定性进而影响联盟绩效。对赣南脐橙业农户的调查表明,公司与农户联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有的放矢地推出联盟治理措施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业龙头企业对合作农户的关系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中国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视为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关系:多个农户个体与单个企业组织分别为供应链的上游与下游;双方的关系治理由企业主导。借鉴国外供应链关系治理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本文试图探讨在中国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特殊情境下关系治理的作用机制及对企业合作满意度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对合作农户的关系治理包含信任、互惠、互动强度和伦理4个因素;其中,前3个因素直接促进了企业合作满意度的提高,而企业对农户伦理感的增强则将增进信任与互惠,从而间接影响其合作满意度。总体来说,关系治理对合作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作用甚至超过了正式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 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 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产业化升级,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民增收日益困难、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农超对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应运而生,商家与农户事先签订合同,农户将自主种植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超市、便民店、菜市场等。通过这种模式,超市与农户之间可以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渠道,促使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但"农超对接"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基础之上,以生鲜蔬菜为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渠道机会主义行为与农户心理契约等概念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研究渠道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河南省农产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实行农产品配送模式农户参与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农户(农场)+市场"、"农户+经济组织+市场"及"农户+龙头企业+市场"等3种农户参与下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同时对其配送绩效进行了逐一评述,旨在给予农户在农产品配送中以充分自主选择权的同时,增强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包容性和连续性,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时针对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内涵和类型进行系统论述,并从配送模式的评价角度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比较与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的特征对农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仅农户特征的不同对流通模式的影响不同,而且农户特征对不同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对河南省农产品的现存配送模式提出创新性意见,以期为河南省农产品配送模式革新、河南省农户经济收入提高、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对契约农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了补充性的研究。研究发现,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龙头企业和农户,在契约不完全、机会主义倾向等前提下,中介组织的介入可以有效监督双方的履约行为,"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 农户"这一契约模式可以最终从根本上保证订单的履约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产品供给长期偏紧,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波动呈加剧趋势。"保险+期货"试点是中国农业风险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本文采用Logit回归模型,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深入探讨了"保险+期货"试点对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保险+期货"试点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发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农户未来参与试点意愿是参加试点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27.693%;政府补贴满意度在中介变量作用于农户种粮积极性的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农户对政府补贴越满意,未来参与试点意愿对农户种粮积极性的正向影响越强。可以认为,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与"保险+期货"试点具有相互补充促进的关系,未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需注重"保险+期货"试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式运作模式是剖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农难题的有益路径。研究阐述了"电商+农户"合作的意义;指出农业比较竞争优势低弱化农户收入提升能力、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发展能力弱和松散型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利益分配机制效能等问题;给出"电商+农户"合作机制的生产利益联结模式、营销利益联结模式和利益联结平台建设等若干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助于搭建渠道稳定的农产品营销系统,稳定农户对农业生产收益预期,提升农户务农积极性,促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健康发展。研究阐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下的共同式营销渠道建设意义;对农产品传统营销渠道运作成本高企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及物流支撑力问题等问题展开深入剖析;给出搭建"社区+合作社"式、"超市+合作社"式及"网络+合作社"式共同营销渠道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安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对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组织模式对龙头企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表明,不同组织模式对龙头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建设和管理同步发展,能明显提升龙头企业技术效率;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相比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技术效率较高;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所处地区对其龙头企业技术效率也有显著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生产要素供给的地理位置优越,其技术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公司+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公司和农户之间稳定的契约关系,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分散经营风险,而且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资产的协同效应,实现交易的双赢。但是,现实中的契约是不完全的,而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又加剧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致使企业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差。本文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契约关系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程度的资产专用性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以期对增加公司与农户之间契约的稳定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龙头企业与农户违约行为时有发生。有效解决违约引致的渠道关系不稳定问题是保障龙头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抑制冲突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户与农产品市场协会三方主体间的关系模型与行为过程;其次,通过构建三方博弈模型,探讨了影响渠道关系治理三方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最后,基于影响因素与案例分析得出,三方主体理应协同解决渠道关系治理问题,即龙头企业与农户应提高其守信的可能性,农产品市场协会需加强参与监管的频率与奖惩力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对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调查为基础,采取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解构了海源"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所嵌入的关系网络,通过分析该关系网络的参与主体以及海源"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的关系取向与利益机制,尝试揭示导致"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演变与制度安排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龙头企业、普通农户、农村能人、地方政府会因相互之间的信任以及各自社会资源的异质性而形成具有互惠性的关系取向,在这一取向的基础上衍生出逐层递进的利益纽带关系,参与主体关系取向的强化以及利益纽带的渐趋复杂化诱发"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由松散型逐渐走向半紧密型、紧密型;公司与农户在不同组织模式中会形成不同的关系取向以及利益联结方式,并且两者的关系随着利益纽带的升级而渐趋稳定;公司与农户间合约履行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还需要通过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关系治理机制来维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阶层线性模型这一分析工具,利用来自34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与之合作的554家农户的数据,同时从企业与农户两个层次研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关系治理问题.研究发现,农户层关系治理直接对农户满意度有积极影响,而企业层关系治理中的信任与互惠通过影响农户层关系治理而对农户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