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Rev.3分类方法,分析了1998-2017年中亚五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性指数、相关多样性指数和不相关多样化指数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年间,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农产品的多样性指数呈现曲折上升趋势,尤其是2014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2)中亚国家的人力资本是提高中亚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性的重要因素;(3)中国对中亚国家的投资对于相关多样性指数的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前述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中国要加大对中亚国家的农业投资,使中亚国家成为中国稳定丰富的农产品进口基地;(2)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度;(3)多措并举提高当地人的农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1998-2013年的农产品对外贸易数据,首先利用开放条件下的凯恩斯模型测算了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计量结果支持出口导向经济增长假设,农产品出口和农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产品出口单向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2—2016年中美双边HS-6位农产品贸易数据,测度了中美双边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并实证分析了关税变动对中美双边农产品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种类逐渐丰富,多样性程度虽低于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多样性程度,但两者差距逐渐缩小;美国出口中国农产品数量整体水平和增长幅度均大于中国出口美国同期水平,且两者差距逐渐扩大。(2)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主要依靠扩展边际的增长,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主要依靠数量边际的提高,但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类别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力存在差异。(3)关税的提高会导致中美双边农产品出口种类和数量下降、价格上升;关税变动对中美双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数量边际的影响来实现;关税变动对中国出口美国农产品三元边际的影响高于对美国出口中国农产品三元边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1992~2018年我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作为样本,从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投入要素以及运用指数法构建的贸易依赖因素角度,综合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其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抑制作用;投入要素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农业劳动力投入影响效果则相反,短期内促进,长期则呈现出抑制影响;技术因素在长期内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呈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贸易依存程度则在整个研究区间均呈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以市场为定位,实施差异化农产品出口战略;全方位优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把握历史机遇,全面深化中俄农业合作;提升农业劳动力投入的有效性;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进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也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分析吉林省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与特点,研究了吉林省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然后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出口扩展型生产函数模型,对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农业固定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其中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额每增加1%,会促进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198%,进口每增加1%,促进农业经济增长0.205%,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农业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227%。因此,吉林省要努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同时增加农业资本投入,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众多的因素,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等。除开这些因素之外,贸易是否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根据我国1980-2004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线性模型,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产品出口在短期内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进口则在长期内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1992-2017年HS-6位农产品贸易数据,测度中国与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及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并运用企业异质性理论模型检验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成本不断下降。(2)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3)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边际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表现为双边可变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均有抑制作用;双边固定贸易成本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具有负向影响;双边可变贸易成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展边际的阻碍作用大于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集约边际的阻碍作用。为此,本文就如何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扩展边际在农产品出口中的贡献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乃至东北亚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表现出增长乏力,主要是由于其缺乏国际竞争力。本文研究黑龙江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问题,运用动态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黑龙江省如何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出六方面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结果显示:进口贸易伙伴国的人口、人均GDP对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进口国农业GDP对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流量呈负向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WTO成员国贸易便利的制度设计以及是否领土相接等因素,对促进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作用不显著。通过测算新疆对上合组织其它成员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得出:新疆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潜力较大,并呈增长趋势;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呈下降态势;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处于贸易不足状态,出口潜力呈明显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国际农贸     
巴西农产品出口增长据巴西国家农业联合会(CNA)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10月期间巴西农产品出口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30亿美元增长了9.6%,而在2003年同期。农产品出口收入为255亿美元。出口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对巴西农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为8%左右。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对外贸的依存程度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程度。但问题在于:一是我国通过贸易来调剂国内市场农产品不足或剩余的数量、范围都在迅速扩大,农产品贸易由原先的创汇型变为调剂国内市场型为主;二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的8个国家(地区)。1997年我国对其农产品出口总值约100亿美元,占我国全部农产品出口份额的68%(进口占15%)。1997年我国前十位农产品出口主要消费国中有六位在上述国家(地区)。依次是,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1997年我国全部农产品贸易中实现顺差44亿美元。而同期与上述8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就实现顺差84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TRIPS)的推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国际范围内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构建内生增长的质量阶梯模型,理论分析发现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度与农产品出口质量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利用80个国家1995—2017年植物新品种保护立法信息和贸易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推论的有效性。国家遵从UPOV法案、免除育种者特权、扩大植物品种保护周期和专利保护范围均会对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产生显著促进影响,而较高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综合强度并不利于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尤其在园艺类、加工类农产品中表现出显著倒U型关系特征。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拓展到农业贸易领域,为农产品出口质量升级选择最优制度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保护植物新品种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实施,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加强。本文基于1995~2017年中国与100个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在评估进口国农业领域内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其对中国植物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植物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同时产生"跳板"和"屏障"效应,前者主要正向作用于贸易广度,而后者则抑制了贸易深度增长;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制度距离以及比较优势检验,验证了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形式;异质性检验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跳板"和"屏障"效应在不同国家类型、中国加入WTO前后以及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下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分行业回归检验,发现不同植物类农产品贸易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影响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均有利于中国部分果蔬类、植物提取物、烟草等行业的出口增长,但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在更多的其它植物产品类型中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在Heckman两阶段、PPML和OLS固定效应模型回归中均显示一致,证明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到农业贸易领域,为中国植物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最优策略选择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创新驱动和"珠三角"地区农产品出口升级优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2010~2015年的数据为基础,对"珠三角"农产品出口总值,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农产品出口企业专利申请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客观实证分析,通过采用VAR模型构建和JOHANSEN-GRANGER检验等研究方法,得出结论:珠三角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驱动和促进作用;并相应给出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水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LNRGOV(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对数值)与LNEXAQ(水产品出口量对数值)之间存在单方面的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均方误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与水产品出口为正向的相关关系,但水产品出口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而农业经济增长对水产品出口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外向型农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和较好的发展基础。90年代以来,农产品加工品自营出口年均增长17.7%,农副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9.3%。 江苏是经济大省,又是农业大省,但外向型农业还是一条短腿。主要表现在: (1)农业外向度不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出口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有了大幅增长,但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出口壁垒,其中,反倾销压力的增长尤其迅速。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在界定参与反倾销各个主体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诉讼和农产品出口的现实情况,构建我国农产品反倾销联动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分析制约该系统构成和运行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四大主体中,前两者对农产品反倾销联动体系构成的影响度较大,而在4个主体中行业协会的反倾销职能对农产品反倾销联动体系构成的影响度最高。同时,该体系的构建对反倾销应诉的运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信息沟通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信息沟通对运作的促进作用不大,运作对构建没有正向促进作用。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反倾销各主体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互相促进的体系。根据理论、现实情况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建立有效农产品反倾销联动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农业是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省在热带农产品上具有独特优势,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为海南省农产品贸易带来新发展机遇。基于2005—2019年海南省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海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对GDP和第一产业增长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产品进出口每增加1亿元,可使海南省GDP增长45.11亿元、第一产业增长7.76亿元,且海南省农产品贸易对GDP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政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动植物卫生措施(SPS)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我国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大市场之间的不协调.当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加强"绿箱"政策中的政府一般性服务对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贸易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向选择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国经济规模越大,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影响;(2)贸易距离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降低中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3)"一带一路"倡议和较大的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使得沿线国家生产效率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影响,对集约边际影响不显著;(4)出口固定成本对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综上,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更应从扩展边际的视角出发改善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