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使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07—2020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波动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水平、水资源管理水平和生产方式。据此,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需要加快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质监管,做到科学用水和科学管水,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利用。  相似文献   

2.
3.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指标,运用U-S-SBM模型和Tobit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在2002—2016年期间总体呈平稳增长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仍未达到效率前沿,沿线11省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投入要素方面和非期望产出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和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排放过多是农业绿色生产无效率的主要来源;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科技人员投入、机械化水平以及农村人力资本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自然灾害、农田水利设施水平对其表现为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加快推动其工业绿色转型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和关键抓手。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水平,运用时空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区域内经济集聚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当经济集聚处于合理范围内有助于促进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当经济集聚越过临界值后则会抑制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尚未达临界值。周边地区经济集聚对本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长江经济带经济集聚与工业绿色转型均呈现高值与高值集聚、低值与低值集聚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能力,应在城市资源容量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提升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利用经济集聚的正外部性,推动工业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5年绿色技术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指数进行测算,并分别对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采用层次聚类和变异系数方法对测度结果进一步剖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大部分省市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耦合协调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缩小;绿色技术效率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耦合协调结果明显较好,但是省际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区域分布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其次为长江中游地区,最低的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长江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财政收支量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显著.文章以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为输入变量,将基础设施水平、教科文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六个方面的多项指标作为输出变量,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长江经济带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给出了各省级行政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水平,反应了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直接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长江经济带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9.
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效率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看,重庆、浙江、江苏和上海始终处于DEA有效前沿,而贵州、云南、湖南、江西和安徽则处于无效状态;从动态角度看,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效率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11省市中贵州和江西表现最差,浙江的上升优势最为明显;从区域差异看,在静态分析中,东部地区长期处于有效前沿,整体表现较好,西部省市则因四川和重庆表现较好而整体稍优于中部地区,且在动态分析中出现了个别西部省市的科技金融效率高于东部省市的现象。建议长江经济带加强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新型人才供应体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物流发展效率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绿色物流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物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特征明显,呈现出东>西>中的格局,但随着时间推移,差异有所收敛;绿色物流发展动态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是最重要的提升动力,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绿色物流发展规模效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构建工业行业绿色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8个工业行业的样本观察值,划分效率值达到1、0.8及不足0.8的三类工业行业,进行纯技术效率分析、规模效率分析及综合技术效率分析。结果表明:38个工业行业中有5个工业行业绿色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是有效的;16个工业行业绿色生产的TE值小于1是PTE值低造成的;13个工业行业绿色生产的TE值小于1的主要原因是SE值低;4个工业行业绿色生产的TE值小于1是SE值与PTE值都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动态视角对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物流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结果看,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物流产业效率整体达到有效水平,但呈现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并在空间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阶梯状分布;从动态分析结果看,技术进步的下降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看,政府支持对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具有制约作用,地区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效率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FDI则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抑制效应,二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FDI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是发挥FDI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分区域来看,下游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总体回归结果较为一致;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和FDI对经济增长效率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均依赖于对方的发展情况;而上游地区金融发展、FDI均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当金融深化超过一定程度时,更有助于发挥FDI正向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创新效率、创新效益两个公共因子及创新能力得分,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创新效率、创新效益及创新能力现状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创新效率得分中,长江经济带中的浙江、江苏以及湖南省创新效率较高,其余省域创新效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创新效益得分中,长江经济带半数省域效益良好,半数则低于平均水平;综合得分中,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优势依旧明显,三类得分排名均在前列,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较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