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也应计提折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规章制度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均做出了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本文具体剖析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存在的弊端,提出对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而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当期购置固定资产的金额全部作为当期支出。而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将购置固定资产的金额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期计入费用。  相似文献   

3.
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固定资产确认与会计核算的新要求,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本文对科学事业单位"虚提"折旧和"实提"折旧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旧的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账务处理既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价值的损耗,又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本文用叙述和举例的方式说明事业单位提取折旧的方法及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1月1日起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实施,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分类、调整完善了固定资产核算会计科目、计提折旧、后续计量与处置等问题。本文剖析新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差异,对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客观存在的,理应对其进行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多次参加生产过程,保持其原来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由于有形或无形损耗而部分地、逐渐地减少。这种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在会计上称为“固定资产折旧”。而“折旧费”则是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并按期记入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综合利用率低和缺少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估体系等,论述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对策建议:坚持管理手段创新,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坚持制度创新,即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现状;坚持机制创新,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  相似文献   

9.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举措。从固定资产取得到使用过程中计提折旧,再到最终报废,严格规范每个环节会计核算,是实现固定资产记录完整、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抵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抵销,涉及到固定资产原价、折旧、账面净值、可收回金额和减值准备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业务处理。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涉及的问题将某项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账面净值,与该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相比较,当账面净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按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额。因此,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就涉及到了以下五…  相似文献   

11.
<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虽然对"村村通"公路是否计提折旧没有明确规定,但笔者认为"村村通"公路给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随着使用、磨损和损耗,其价值逐渐减少,也符合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含义,应该按平均年限法进行计提折旧。但对于整修村村通、环村公路等消耗性支出,不形成固定资产,应计入相关费用。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地质部门恢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改变了过去地质单位只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的做法。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对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地质工作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和完善,有利于地质队进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标准、计提折旧的范围和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说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已是有章可循,不应再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但却不然,场圃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仍有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1987年至1994年,虽然有了本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但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仍很不正规,尤其在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上很不平衡。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根据场圃的经济实力区别对待:对于收入多的、新建的纯企业性的单位,可适当多提取折旧,甚至可…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制度的局限性已突显出来,主要表现在:1.固定资产购置时入账科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当期损益;2.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没有规定计提折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3.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和净资产保有量;4.固定资产报废与否对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几种常用的折旧方法比较崔言礼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仅是正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成本的前提,也是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需要。目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1.直线折旧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总量平均计提折...  相似文献   

16.
折旧对理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全面深入分析这种影响,对搞好理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里所指的折旧,包括折旧额计提、折旧基金形成与使用、折旧政策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这些方面对理财的影响作些分析。一、折旧额计提对理财的影响折旧额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损耗而要求补偿的那部分价值。在生产性企业,这部分损耗通过计入产品成本寻求补偿;在流通性企业,通过计入流通费用寻求补偿;在非生产流通性事业单位,则通过列入各种费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末,山东省宁阳县562个行政村(居)的村级固定资产总量达20.03亿元,村均达356.41万元。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村(居)对固定资产在核算时没有按照实际使用年限计提折旧,造成部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笔者以宁阳县泗店镇马家村对村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例,对如何计提折旧正确反映村集体固定资产实际价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它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企业如果不提折旧或不正确计提折旧,都将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2001年11月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重点对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系统规范,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会计业务中,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提取折旧.企业在取得无形资产后,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处置无形资产的当月不再摊销,也就是说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日和停止日为: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实务中暴露出的弊端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核算体系和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真实财务运营状况;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过低,分散了单位对重要固定资产的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缺乏,一定程度地挤占了单位基本经费和国家专项经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重新分配不到位;重购建、轻管理等反映出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缺位、管理水平低下、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普遍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