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缺失,迫切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要害问题是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法律缺失和过时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执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和农业领域环境监管还不到位问题,尽快解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活动。乡村政府或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构成了乡村治理的主体,国家基本制度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政治环境。在乡村治理活动中,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3.
乡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解。乡村新文化的建构正是乡村文化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乡村新文化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文化,是多元文化冲突发展下的和谐文化,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先进文化。通过有效途径建构起来的乡村新文化,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重新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新沂市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努力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之路,有力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区域规划 树立规划是龙头的理念,把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划分功能区域.按照"资源配置最大化、区域发展特色化、功能体系最优化"的原则,将县域发展空间划分为"一中心、四片区"五个功能区,同时在每个片区设立一个中心镇,形成了以草桥、棋盘、高流、马陵山、窑湾等5个中心镇为核心的小城镇群体. 突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分类培育商贸流通型、工业主导型、旅游观光型、农业产业型等多种模式的片区,努力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块状经济,不断壮大镇域发展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新的形势下,应以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发展权为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和法治思维,发挥多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实地(河北省邢台市)调研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与成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系统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目前我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利用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对我国乡村土地利用效益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有政府政策不合理、对于土地利用效益缺乏足够认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乡村土地耕地边际化现象严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过大、土地生态效益低下及乡村土地配置不合理等现象的出现。基于对土地效益评价与我国目前乡村土地利用状况的深入分析,该文认为应从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于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效益偏低的现象进行整改,例如提高土地的集约度,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进而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规划商业用地、居民住房用地及农业用地的比例提高土地的社会效益;发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养殖与特色旅游业促进土地生态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城乡一钵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包括基本社会保障法律关系、补充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和其他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其中,基本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包括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而补充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以企业年金为重点;其他社会保障法律关系则主要由国家管理关系、商业保险关系和个人或家庭保障关系组成.  相似文献   

8.
两个阶段 新世纪以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的变动大致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10年,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至今. 2000 ~ 2010年,两种土地变动模式同时展开 新世纪初期,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高碑店乡成为典型城乡接合部.高碑店乡土地非农化是通过一次性货币安置农民"转居"或"转工"完成的.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碑店乡从1993年到2002年底10年期间,"转居"、"转工"的农民共有10765人.  相似文献   

9.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的成效2011年以来,我们昆山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富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现代都市农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城乡一体化进程诱导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产生,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以乌鲁木齐市都市农业发展为例,探讨其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以期为都市农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一体化给乡村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本文对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公司下乡后的村一级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为了获得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必须从农民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民自组织中借力,通过村委会与农民自组织的有机对接来承接"地气",实现村民自治力量的内在强化,由此走向真正的农村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健全区域市场,推动经济、社会与企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在中国,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资源不对等,产业发展不协调,极大地制约了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根据各个地区的需求科学配置所有的生产要素,推动农村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主线是形成该区域内产业经济高度集群发展的产业链。论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发展所经历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崛起和小城镇发展三个阶段的分析 ,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面临着良好形势和难得机遇 ;对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城镇规模、建设投入等制约难点进行了分析 ;初步研究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九对伴生问题值得关注,分别是: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小农耕作与规模经营;土地长期承包与短期流转;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生态环境退化;青壮年进城打工与老妇幼农村留守;新市民的城市向往与现实羁绊;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返乡创业;农村人才流失与大学生村官进村入驻;农村传统主业走低与新型主业兴起。  相似文献   

15.
16.
新市民作为从农村进城的知识精英,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粘合催化作用,角色难以替代.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粘合、生活粘合和工作粘合.在三种粘性合力的作用下,新市民通过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和反哺农民,以及通过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催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利用好、引导好和发挥好新市民群体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催化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居民融合不仅包括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包括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农民市民化是在城乡互动中逐渐发展的,推进农民市民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交流的有效途径。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受历史、政治、社会、个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从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入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市民化寻找合适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城乡经济的融合;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可见,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土地是否有效利用和流转决定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土地流转是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从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土地流转的内涵出发,分析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找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期望能够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