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少、水资源紧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农村贫困,这决定了中国不能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超大规模农场经营模式,也不能采取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补贴,从而维持小农户高收入、高价格的做法。中国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霖霖 《走向世界》2014,(49):22-24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山东,生态农业的浪潮早已扑面袭来,是这个时代发展农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3.
黄涛 《环球财经》2010,(6):78-79
今日中国经济之危险处境,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何其相似;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完善程度、经济体制等方面,中国又与当时的日本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4.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今后几年我国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已经经历了超过30年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二战以后日本、韩国、德国、我国台湾等成功追赶型的经济体,都曾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阶段,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一种国际公认度较高的购买力平价指标,不是现价美元)左右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增长速度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在30%-40%,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如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德国,70年代初期的日本,90年代后期的韩国等。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20世纪是不平凡的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平均速度高达9%,而进入20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0%以上。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新的世纪里相继稳步地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2010年更超过了日本,自豪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访札记     
一知  方琳 《宁波通讯》2014,(12):30-31
<正>初春时节,跟随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瑞法及市委政研室城乡处的几位同志赴慈溪、余姚、宁海等地走访调研,关于宁波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状态慢慢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当今城镇化的进程中,依然执着于这块土地的,除去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体专业户,"家庭农场"引起了编辑们的关注。调研之后发现,"家庭农场"除了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有更为重要的内涵在其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已经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田适度规模的经营大户。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规模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由此演变成了中国最早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了“衰长”年代,明显地脱离世界性经济周期波动的轨道,迄今仍在萧条中苦苦地挣扎。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的“后院起火”,银行倒闭的骨牌效应更是在日本金融界迅速展开。一、日本金融体制发生危机首先,金融机构破产例闭。据日...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中日两国间贸易往来的迅速增加和日本企业大量对华投资,中日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成了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新伙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的10多年发展与日本经济结成了密切联系,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中的“中国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在日本2002年脱出经济衰退过程中起到了“中国特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天彪  隋福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2023,(收录汇总):117-132
本文利用第一、二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资料中的保定农户数据,说明了保定经营式农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萎缩之状态。我们通过计算成本和收益,认为保定经营式农场的雇工经营是有利可图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保定经营式农场在数量和总规模占比上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农场通过买、典、租等方式增加农地的可行性较低、建设经营式农场的机会成本较高、家庭小农场(小农户)的稳固性和竞争性,以及农场主的分家析产等。保定作为华北平原的一个典型城市,其农村地区经营式农场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华北农村发展乃至中国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艰巨性以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6):32-33
展望未来美中经济关系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美日贸易史。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购买“日本制造”时,买的很可能是劣质品。然而到了70年代,日本已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一部分最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都是从日本进口的。当面对中国竞争时,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启示:不应坐等中国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描述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元升值背景及其引致的升值萧条,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传递渠道、后果,90年代持续的经济萧条。指出,虽然中国当前的情况与80年代的日本有太多的相似,日本的经验教训是我国经济政策最好的教科书,但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区别,当前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有调整的空间。中国应加强与美国的协调,督促美国发挥大国责任,以时间换空间,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美贸易战日本失败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日美贸易战,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任何事物发展和变化都源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在这场贸易摩擦博弈中铩羽而归,外因是美国主导对日经济政策强硬化,内因则是日本缺少大局观,没有从战略角度处理当时的问题。研判日美贸易战,理清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如何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对于更深刻地认识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现状,是会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城市经济发展“引擎”的会议产业,对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资源的整合等,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在日本,国际会议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起步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与IT业、旅游业共同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目前,日本的会议产业已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了会议举办地的知名度,有利地促进了区域振兴。除东京、大阪、福冈等大城市外,一些中小城市国际会议产业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也比较高。总之,日本发展国际会议产业和构建新型国际化城市的事业方兴未艾,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4.
傅勇 《西部论丛》2009,(2):80-80
2009年,笔者感到最大风险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都有可能变成199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日本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是“失去的二十年”,因为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没有真正走出紧缩的泥沼。  相似文献   

15.
“中国+l”(China Plus One)的提法最初来自日本,2003年“非典”发生时,开始在日本经济界流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5年度投资白皮书、《日本经济新闻》等财经媒体、各类日本经济论坛等都用过这一提法。该提法的主要含义是,为避免对外投资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应采取“中国+1”战略,即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同时,还要在东南亚、印度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后备基地,一旦中国市场发生波动,可以在东南亚、印度等地继续生产。随着我国迅速战胜“非典”,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6,(22):10-11
[美国《电子商务时报》5月13日]展望未来美中经济关系之前,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美日贸易史。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购买“日本制造”时,买的很可能是劣质品。然而到了70年代,日本已开始向美国出口汽车了。今天,美国人使用的一部分最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是从日本进口的。当面对中国竞争时,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启示:不应坐等中国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东亚经济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先 《山东经济》2003,(1):80-80,F003
20世纪80年代,东亚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以日本为排头的“雁行结构”,然而进入90年代,日本经历了持续10年的经济衰退,相比之下,中国则保持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雁行结构”格局遂在东亚瓦解。随着中国—与东盟达成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东亚地区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正初步形成:日本经济跌到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同等水平的地步,并导致激烈经济竞争;中国、东盟与韩国联合起来加快经济整合的步伐,以对付日本在亚洲的“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18.
西川博史教授是日本知名经济史专家,长期从事日本工业化问题研究以及日本与东亚、东南亚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他的近著《日本经济与东南亚工业化》在日本学界颇有影响。由于专业范围涉及亚洲地区的工业化史,西川教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十分关注并有深入的研究。他曾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来华任教,是日本经济学界最早亲身接触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学者之一。80年代初出版的他的《北京纪行》,也是日本学界最早开始介绍、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本著作。去年暑期笔者应邀访问日本,专门拜访了西川博史教授,就我国当前与未来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西川教授热情、坦诚地发表了他对我国经济发展及改革开  相似文献   

19.
入世以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共出现了3次高潮。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开始减慢,直到2001年12月,在中国入世的带动下,才出现了第四次投资高潮。这一时期的日本企业在投资目的、投资规模、投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常山华侨农场、丰田华侨农场分别是全省第一大、第二大华侨农场:漳州农垦是全省最大垦区,职工总数占福建垦区职工总数的47%。最近漳州市委办组织力量对漳州市华侨农场、农垦农场体制下放后的改革、发展情况作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分析农场存在问题及原因,探讨改革、发展思路。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创办于50-60年代的华侨、农垦等国有农场,为漳州市农村的开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有农场管理体制的改革,农场的区位、基础设施、土地资源、职工素质等方面优势发挥,已经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